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服务业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服务业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新技术服务业持续加快发展。服务业质量稳中有进,中国服务品牌价值稳定增长,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3],较好地支撑了消费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新经济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从质到量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已经制约了国家战略的实施。

中国服务业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服务业质量稳中有进

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为52.2%,连续6年在三次产业中领跑,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1],拉动全国GDP增长3.9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制造业高23.6个百分点。2018年服务业发展的新动能快速成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为服务业实现“稳中有进”[2]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新技术服务业持续加快发展。2018年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0.7%、8.9%和8.1%,领先于其他行业的增长,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6%、2.7%和4.5%。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服务消费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带动各类消费性服务业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持续保持升级态势,服务消费成为新动能重要来源。据统计,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增长10%以上;电影总票房突破600亿元,增长近10%;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约5万亿元,同比增长11%,信息服务消费规模首次超过电脑手机等信息产品消费,成为服务业发展又一重要新兴领域。数据显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凸显。

服务业质量稳中有进,中国服务品牌价值稳定增长,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3],较好地支撑了消费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新经济发展。我国在评价服务质量水平的国际通行指标——顾客满意度(百分制)指标上,2017年为74.75,比2016年提高2.86,保持在“比较满意”区间。在家庭宽带、移动通信、门户网站、民航服务等领域顾客满意度高于美国[4]保险服务、卫生保健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投诉率降幅较大,分别同比下降64.28%、44.70%和24.19%[5]

(二)服务业质量总体水平偏低

1.服务业质量投诉比例居高不下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19年1月23日发布的《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相关数据整理,与服务业质量相关的投诉(1—10类制造业产品中的售后服务(89 074件)加上11—23类服务业(368 274件),以及24类中的相关服务(12 433件))共469 781件,占总投诉762 247件的比例高达61.6%。生活社会服务类、销售服务、互联网服务、电信服务和文化、娱乐、体育服务居于服务类投诉量前5位。2018年消费者投诉8个热点问题7个与服务业质量相关,分别是以下几点。

(1)预付式消费与金融信贷捆绑,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损害。预付式消费模式起源于传统服务业如美容美发、健身餐饮等,发展到今天已经覆盖教育培训、互联网等众多行业,监管难、维权难,群体性消费投诉多发。

(2)网购家具纠纷成为维权难点,这属于网购服务业质量问题。

(3)电信服务投诉仍然突出。

(4)旅游消费暗设陷阱,消费纠纷频出。

(5)房屋装饰装修服务投诉仍是热点。

(6)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量居高不下,位居商品类投诉第一。这一投诉类别虽然属于商品类,但是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却多与服务业质量相关,包括售后不及时、不到位,部分厂商服务意识淡薄,对消费者诉求不重视;服务广度和深度不够,厂家缺乏对下属维修网点的有效监管,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售后服务缺失;一些售后人员不具备售后服务技术或专业水平,安装或者维修时,造成了消费者新的损失等等服务质量低劣问题。

(7)海淘商品鉴定难,成为消协组织和消费者维权的难点和痛点,[6]这属于跨境网购服务业质量问题。消费者投诉较多会直接降低消费意愿,制约市场内需潜力的充分释放。

2.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从质到量与发达国家差距大

以研发服务为例,2013年,我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在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仅为3.6%,而美国“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业”所占比重为8.4%,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比重亟待进一步提高。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意味着只有强大的加工环节,缺失“微笑曲线”两端利润更高的服务环节,中国缺少对农业、工业、贸易的升级与竞争力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的、高附加值、高利润的生产性服务提供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从质到量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已经制约了国家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当前“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实施过程中,“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和技术领域,还意味着商业模式以及整个社会的变革,不仅需要企业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劳动市场、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和生活方式也要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而这需要研发服务业、流通服务业、劳动力市场平台服务业、教育培训服务业,以及营销、咨询及品牌服务业的必要支撑。(www.xing528.com)

3.服务业质量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服务业是我国贸易逆差的主要项目。统计显示,2017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16 177.4亿元,比上年增长0.3%,逆差规模总体持续扩大。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和个人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进口同比分别增长54.9%、21%和30.6%[7]。2005—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取值大于1,表示处于比较优势;取值小于1,表示处于比较劣势;越接近于-1,表示该产业的竞争力越弱)均为负值,这表明我国服务业整体上一直处于比较劣势[8]。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附加值小,服务种类、深度不够;服务业供给品种和质量,无法满足国内快速增长、升级的需求,导致需求外溢。

4.新兴服务业质量亟待提高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IOT)、信息通信(ICT)、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发展,顾客参与服务、顾客与服务组织接触交互的时间、地点、方式、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兴服务业态风起云涌[9]。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6.10亿;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83亿[10]。现代技术背景、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服务质量提升问题亟待解决。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与国家统计局数据监测,2017年,质量监测的一项重要统计指标——万人投诉量(投诉量/全国总人口数),服务业(万人投诉量3.03)呈现上升趋势,高于制造业(万人投诉量2.20),与2016年相比,互联网服务投诉量上升明显,增幅达到330.86%。以网络购物为主体的远程购物投诉量在服务投诉中依然遥遥领先,部分共享单车新兴企业出现押金退还困难,电商平台、以微商为代表的个人网络商家和电视购物中,商品服务、质量不合格问题严重。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缺乏质量标准规范体系,突显了市场监管同步创新与质量提升跟进的必要性,服务业质量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三)服务业质量问题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服务业质量目标是精准、高效匹配供给与需求。服务业质量是提高社会效率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可见,服务业质量问题影响重大。

1.限制创新研发能力、制约制造业和农业质量目标的实现,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质量问题将直接制约“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现

在2013年德国“工业4.0”提出之后,2014年美国制定了“AMP2.0”系列规划,中国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其中,“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11]是“中国制造2025”中“九项战略任务”之一。在这些战略规划中都体现了对服务业发展的依赖。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12]。正如美国经济学家R.Shelp指出的,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服务业则是把他们黏合起来的“灰泥”[13]。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14]。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关乎经济运行效率、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对农业、工业、贸易的升级与竞争力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15]。在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进程中,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需要不断协同融合,实现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社会分工、劳动者素质等核心要素的协调、集成和整合;实现法治环境、文化教育、健康保健、诚信建设等环境因素的有效提供、保障和优化。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业发展,是抢占价值链高端的有效途径。

2.缺乏国际竞争力,限制对外服务贸易发展

中国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情况不容乐观,平均顾客满意度低于第二产业,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国际上看,与美国相比,中国快捷酒店顾客满意度分值低8.48,网上购物低5.76,超市低5.08,银行低4.7,快递服务低4.3,加油站低1.21,移动通信低0.43,直接影响到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限制对外服务贸易发展[16]

3.阻碍互联网+新经济、新动能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亟须市场监管同步创新,需要服务业质量提升体制机制创新、方法创新,以及质量标准规范体系的创新。新兴服务业质量如果不能得到改善,将阻碍互联网+、电商、平台、共享(分享)等新经济、新动能的持续发展。

4.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影响大国形象

根据研究机构Kantar在2019年6月11日发布的2019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亚马孙已经超过谷歌苹果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达到3 15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52%。BrandZ的负责人Doreen Wang认为亚马孙排名跃升是因为它销售各种各样的服务。由于技术的便捷性,让亚马孙、谷歌和阿里巴巴等品牌能够在多个消费者接触点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中国上榜的14个企业中有10个服务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建设银行百度、京东、滴滴出行、美团。但是与发达国家如美国品牌榜排名前10名占8个相比,我国存在很大差距,与大国形象不符。缺乏品牌竞争优势,不仅影响了中国国内市场保份额和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制约了中国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质量效益。[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