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关键指标:就业问题探讨

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关键指标:就业问题探讨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总体还可以,但是我们发现在新形势下,对教学质量评估的最重要的指标“就业”出现了新的情况。通过对城市群内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我们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从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就业指导面对面,这样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直接咨询并得到解决。同时,也显示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要增强,形式要多样,才能满足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多元性需求。

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关键指标:就业问题探讨

通过对城市群内20 所民办高校的调研,可以看出,民办高校不仅对教育部每五年一轮的教学水平评估非常重视,还建立了本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监控。如图7 为代表性高校的学生教师互评的内部控制系统。

图7 代表性高校的网上评教系统

大学生素质的监控是最重要的但是素质是靠长期日积月累养成的。城市群内的民办高校,对大学生素质的考核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明确规定不能仅凭考核人的主观印象,应该根据学生大学四年的诚信记录、荣誉获得、学习成就、社会实践、为人处事等综合因素测定。

通过调研可知,城市群内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德育方面普遍较好。学校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学生比较满意,评价较高。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学生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

在对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监控。城市群内民办高校普遍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掌握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85%,学生身心健康;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

校内评价方面。学生对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比较满意,评价较好;教师对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状况比较满意;学校声誉较好,学生报到率较高;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认可度较高,评价较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

就业方面。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本地区高校的平均水平。就业面向符合学校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较高,就业岗位适应性较强,有良好的发展机会。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www.xing528.com)

尽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总体还可以,但是我们发现在新形势下,对教学质量评估的最重要的指标“就业”出现了新的情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尤其对于民办三本院校的学生,就业问题犹如在夹缝中求生,显得更为艰难。通过对城市群内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我们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

第一,从生源地的数据来看,来自城市的学生占26%,县镇学生占25%,农村学生占49%。学生的就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的推荐和人才招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人际关系的资源得以帮扶。后者对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是客观现实的不足,他们是我们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中需要关心的群体。

第二,从就业意向的数据上来看,大学生毕业后打算进入企业单位的占49%,基层就业(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干部、特岗教师、选调生等)的占13%,考研的占15%,考公务员的占11%,出国留学的占1%,自主创业的占5%,参军入伍的占1%,其他占4%。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准备进入企业的占近一半人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应该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市场。

第三,对于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态度:决心到基层就业的占10%,有可能到基层就业的占46%,暂时没有考虑的占33%,不会考虑到基层就业的占11%。从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有去基层工作的想法,但又不确定,学校还要就基层扶持教育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强化学生对服务基层的观念和意识。

第四,学生最倾向于学校以何种形式提供就业指导:17%的学生认为专题讲座比较好,有44%的学生表示面对面咨询更好,有16%的学生认为系统授课较好,有23%的学生认为模拟招聘等活动较好。从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就业指导面对面,这样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直接咨询并得到解决。同时,也显示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要增强,形式要多样,才能满足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多元性需求

总体而言,整个城市群内民办高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秉承着“为国分忧,为民解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管理水平为手段,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的办学方针,抓住机遇,积极进取,敢为天下先,发扬“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的精神,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注重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扎实探索,创立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套比较符合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办高校的科学发展之路,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增砖添瓦,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智力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