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亚解体后的语言和文字政策:主体民族语言和俄语的平衡调整

中亚解体后的语言和文字政策:主体民族语言和俄语的平衡调整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打破了由单一国家语言一统天下的格局,中亚诸国不断在主体民族语言和俄语之间寻找平衡,调整语言政策。而俄语作为中亚各国的通用语,虽然在各国法律和语言政策规划中地位降低了,但由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正在出现回归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中亚各国的“去俄化”语言政策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与“去俄化”语言政策并行的是中亚国家建立后的文字拉丁化改革运动。

中亚解体后的语言和文字政策:主体民族语言和俄语的平衡调整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打破了由单一国家语言一统天下的格局,中亚诸国不断在主体民族语言和俄语之间寻找平衡,调整语言政策。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谈到本国哈萨克语的使用状况时,曾不无感叹地说道:“主体民族的语言在国家机关未被使用,而成为一种生活用语、厨房用语,几乎 33%的哈萨克斯坦人完全不能讲哈萨克语,或者讲得很差。这说明年轻的一代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根,精神传统性已经中断,人民蓬勃的文化源泉被葬送了。”各国在独立后,通过修宪和普及本民族语言教育等手段,纷纷将本国主体民族语言从苏联时期的少数民族语言提升到国语地位,将国语教育作为建立民族国家、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手段。而俄语作为中亚各国的通用语,虽然在各国法律和语言政策规划中地位降低了,但由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正在出现回归趋势。

独立后,主体民族语言的国语地位均在中亚五国的宪法中得到了巩固,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甚至将“通晓国语”列为总统竞选的必要条件。各国为扩大主体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建立新的国家民族认同意识,有意推行了本民族文字拉丁化改革,缩小俄语使用范围,实施去俄化政策,从语言文字上切断与俄语的联系。在语言法律上,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别于 2001年、2009年取消了俄语在宪法中作为族际交际语的地位,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俄语已经成为一门外语。

值得注意的是,中亚各国的“去俄化”语言政策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经过了民族 独立和 建国后 最初几年的狂 热和喧 嚣 之后,不论 是 国家 还 是人民 都“重 新发现”了俄语这一既有历史渊源又有国际发展前景的语言的重要价值。俄语曾是苏联全境的官方语言和族际通用语言,是中亚诸国政经、科技、文教等领域的话语体系构建、完善和传播的最重要媒介,而各主体民族语言的科技术语、修辞体系尚不够完善,规范化程度不高,无法取代俄语在高层次领域的社会文化交际功能。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交流、安全合作和民族和睦相处都需要俄语,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也需要俄语,为获得高质量教育,中亚国家人民也需要俄语,人们的经济活动离不开俄语,俄语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另一方面,中亚诸国激进的“去俄化”语言和民族政策,引起俄罗斯族及操俄语的本民族高素质精英人士的人口外流和移民潮。在这种背景下,在 2000年前后,俄语在中亚诸国出现了回归的趋势,而哈萨克斯坦在 1997年颁布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语言法》和吉尔吉斯斯坦在 2010年推出的《官方语言法》,则成为这一趋势的标志性事件,其最重要的特征是更加明确了俄语的地位。在哈萨克斯坦,哈语和俄语在国家权力和安全机构、强力部门的公文事务、统计、财政和技术等文件中平等使用,而吉国《官方语言法》则重新确认了俄语的官方语言地位,保证俄语在行政、司法和教育领域的使用。基于同样的原因,塔吉克斯坦也在 2011年恢复了俄语在宪法中的族际交际语地位。(www.xing528.com)

但从总的趋势看,中亚诸国实施的“去俄化”语言政策已不可逆转。统计数据表明,各国主体民族语言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以 2010—2011 学年与 1990—1991 学年对比,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以俄语为媒介语学习的人数均减少 60%以上。唯一的例外是在中亚诸国中俄罗斯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吉尔 吉 斯 斯 坦,受俄 语 教 育 人数 出现 增长 趋 势,从 24.89万增 长到 28.35万,增 幅 约14%。哈萨克斯坦将于 2025年之前完成全哈语教学转向,只在哈萨克族人口极少的地区保留双语教育。乌兹别克斯坦从 2013年大幅减少了俄语课课时,中等教育机构的俄语课由原来一年级开设推后到二年级,乌语和俄语学校(约 850 所)的俄语授课时数每周仅两小时,其他语种学校每周一小时。塔吉克斯坦 150万中学生中仅有 1%可以接受俄语教育,自 2018年起,塔吉克斯坦的所有中等、高等教育机构毕业生必须使用塔语完成论文。在土库曼斯坦,2007年前的尼亚佐夫时期,只有在阿什哈巴德俄罗斯大使馆的一所学校保留俄语授课,虽然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继任后恢复了中学俄语教学,但俄语在土库曼斯坦发展仍处于转折期。2013年,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签署了《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官方语言法》修订条款,规定在主体民族居民占多数的行政区域,地方政府只能用国语(吉尔吉斯语)发布法律法规

与“去俄化”语言政策并行的是中亚国家建立后的文字拉丁化改革运动。在苏联时期,中亚地区大多数国家经历了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再到西里尔俄文字母的复杂历程。20世纪 90年代初中亚各国独立以后,作为语言符号之符号的文字,也被赋予了建构国家形象、凝聚全国民众的符号意义。1993年3月,来自吉、哈、乌、土等突厥语系民族语言的学者一致同意将拉丁字母作为本国文字的基础,从而拉开了中亚各国文字拉丁化进程的序幕。目前,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完成了其文字拉丁化改革,哈萨克斯坦也将在 2025年完成哈语文字拉丁化改革工作,吉尔吉斯斯坦目前尚无文字改革的具体方案和规划。而中亚各国中唯一非突厥语国家——塔吉克斯坦,虽曾试图过推行塔吉克语拉丁化,但至今仍在使用西里尔俄文文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