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文化建设思路:重塑工业精神,抢救文化资源,树立工匠精神

工业文化建设思路:重塑工业精神,抢救文化资源,树立工匠精神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许多困扰,都与工业精神缺失相关。建设工业文化,不仅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也要学习和吸收西方的主流工业文化中的精髓——工业精神,重塑我们的工业精神。要大力抢救濒危工业文化资源,研究建立国家工业博物馆。[25](三)文化强业战略政策着力点1.树立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作为当代工业精神建设的标杆和核心。

工业文化建设思路:重塑工业精神,抢救文化资源,树立工匠精神

(一)现存问题

1.工业产品文化内涵不足

一是工业产品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特色,陷入低水平复制的陋习之中,忽视文化的再造、创新与个性化,无法在工业品的外形设计和功能设计中融入民族元素、未来元素、时尚元素等文化要素,使得产品功能和外形单一,缺乏文化内涵。二是一部分中国企业在文化设计中过分倚重传统文化,刻板地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理念依据,文化内涵呈“老旧”化现象,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难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23]

2.工业制度不健全

一是缺乏工业制度建设。工业文化最早来自西方,西方注重强调软性管理因素,而我国的很多企业硬性管理因素,如技术管理、营销管理、财产管理等规章制度等还不是很完备,造成内外无法匹配。二是制度缺乏灵活性。工业制度是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而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

3.工业精神不活跃

企业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切向钱看”,企业丢失了社会责任和义务,成为赚钱的工具,员工则成为工具上的零件,顾客则沦为企业攫取财富的对象。企业缺乏“顾客至上”“崇尚科学”“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社会服务意识”等必要的工业精神。这样的企业不仅得不到员工的信赖,也得不到市场的拥护,企业则缺乏永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最终将会被无情地淘汰。

(二)发展导向

1.培育工业精神

培育工业精神需要汲取世界先进工业文化的精髓,如德国人的严谨、美国人的创新、英国人的规范、日本人的敬业,这其实都是工业文化中“工业精神”的体现,其内涵就是对科学规律的尊崇,对规则、制度、标准、流程的执着坚守。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许多困扰,都与工业精神缺失相关。建设工业文化,不仅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也要学习和吸收西方的主流工业文化中的精髓——工业精神,重塑我们的工业精神。[24](www.xing528.com)

2.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繁荣发展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强化创新设计引领,支持建设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设计集群。要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培育一批示范性创新创业区域和大师工作室。要大力抢救濒危工业文化资源,研究建立国家工业博物馆。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

3.塑造国家工业新形象

国家工业形象是国家形象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工业文化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要着力塑造我国工业诚信、质优、创新、绿色的新形象,不断丰富中国制造的文化内涵;要提升对外交流水平,创新宣传方式,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讲好中国工业故事,传播工业文化,展示国家工业新形象。[25]

(三)文化强业战略政策着力点

1.树立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作为当代工业精神建设的标杆和核心。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培养高技能人才,注重产品品质理念。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措施,对一线职工在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方面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及合理化建议进行评比表彰,对晋升技术等级、工资福利待遇、物质奖励和劳模评选等激励措施进行制度性规定,打通职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通道。[26]

2.推动产品与文化融合

为产品赋予文化的内涵。通过举办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建设工业设计博物馆,推动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与产品的融合。以科技为支撑,有力推动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创新和消费形态多元化。以创意为灵魂,赋予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品鲜明的文化个性和高端的文化品质。不断融合发展,各业态跨产业和领域融合互动、衍生出新兴业态。[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