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流卫星账户:概念与内容简介

物流卫星账户:概念与内容简介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主要阐述物流卫星账户的概念及内容。物流卫星账户的概念熊浩、鄢彗丽在参考旅游卫星账户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卫星账户的概念,认为物流卫星账户是指在国民经济账户之外设立一个虚拟账户,按照国民账户的分类和核算要求,将所有涉及物流的部门中由于物流而引致的产出分离出来,统一纳入其中进行核算,这样便可准确测度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使物流产业可以和国民账户中的其他经济部门进行比较。

物流卫星账户:概念与内容简介

前面提到,物流产业有别于传统意义上所定义的产业,其大部分内容都隐含在国民经济的若干产业部门中,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简称为ISIC)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都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分类,因此,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无法直接获取到物流产业的全部数据。这时就需要借助卫星账户的概念,将物流卫星账户作为物流产业核算的一种方法,在不影响国民经济核算中心框架的前提下,开展对物流产业的核算研究。下面主要阐述物流卫星账户的概念及内容。

(1)卫星账户的含义

SNA是由一系列逻辑一致、结构严谨的宏观经济账户组成,其概念、定义、分类和核算规则在国际上都得到一致的认可。一方面,SNA的中心框架描述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现象,如生产、收入、消费等,形成生产账户、消费账户和积累账户,并详细说明经济活动及账户体系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套具有国际可比性的规范和标准;另一方面,SNA的中心框架由于过于固定和严谨,无法反映一些新的经济现象,难以满足新的使用需求。针对这种情况,SNA 1993提出可以通过构建卫星账户,以描述SNA中心框架覆盖不到的领域,以弥补SNA的灵活性不足的缺陷。同样,SNA 2008建议为了弥补中心框架的局限性,在不改变主体核算体系框架和逻辑的前提下,针对社会经济中某些特定领域,如文化、教育、社会保障、运输、资源环境保护等,可以建立与中心框架不完全统一的特殊框架——附属框架,进行深度描述,以扩大主体核算体系的总体容量。

(2)物流卫星账户的概念

熊浩、鄢彗丽(2014)在参考旅游卫星账户(TSA)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卫星账户的概念,认为物流卫星账户是指在国民经济账户之外设立一个虚拟账户,按照国民账户的分类和核算要求,将所有涉及物流的部门中由于物流而引致的产出分离出来,统一纳入其中进行核算,这样便可准确测度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使物流产业可以和国民账户中的其他经济部门进行比较。[19]可以看出,该定义是参照TSA的定义来进行描述的。这是首次有学者提出物流卫星账户的概念,开创了物流卫星账户研究的先河,对于物流卫星账户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卫星账户概念及熊浩和鄢彗丽(2014)对物流卫星账户定义的基础上,本书试着从产业的角度描述物流卫星账户。物流卫星账户是以投入产出关系为基础,按照国民账户体系的分类标准和核算要求设立的,独立于SNA中心框架的一个能够全面反映物流产业活动的虚拟账户,不仅包括对营业性物流活动的核算,同时也包括对自有物流活动的核算,其将物流相关活动如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所形成的经济总量以及资产负债等从界定的物流产业部门中分离出来,统一纳入这一虚拟账户中进行核算,有利于准确测度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和在国民财富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且使得物流产业可以和国民账户中的其他经济部门进行比较。简言之,物流卫星账户是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符合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及规则,且能全面反映物流活动的附属账户。构建物流卫星账户既保证了物流统计的特殊需要,又不影响SNA中心框架的国际可比性,可以说物流卫星账户的存在与发展正是SNA灵活性的体现。

物流卫星账户为研究物流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全面、统一的视角。构建物流卫星账户的目的在于3个方面:一是在保证SNA中心框架概念和结构的完整性及统一性的基础上,通过附属账户的形式适当扩展国民核算体系,以从更广泛的视角上对物流活动进行核算;二是以一个与SNA中心框架既不相同,但又紧密联系的附属账户形式,呈现物流产业部门的详细信息,提供一个具有内部一致性的定义、概念、分类和账户体系;三是将所有物流活动,不仅包括物流产业内部的物流活动,同时也包括政府、企业及住户部门内部的自有物流活动,都统一在国民核算框架下得到完整、全面的呈现。

因此,本书所定义的物流卫星账户与熊浩和鄢彗丽(2014)提出的物流卫星账户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基于投入产出表进行构建,目的也是为了测度物流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但还是存在如下区别:①本书所定义的物流卫星账户可以说是全口径的物流产业核算,不仅包含营业性物流活动(主要由物流产业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提供),同时也包含自有物流活动,即为自身使用需要而产生的物流活动,而熊浩和鄢彗丽(2014)提出的物流卫星账户测度了部分营业性物流活动;②本书所定义的物流卫星账户是基于产业的角度,其构建需建立在系统的物流产业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而熊浩和鄢彗丽(2014)提出的物流卫星账户主要对目前可获得的物流增加值结构中界定的与物流活动相关的12类产业进行核算,尚未制定科学的物流产业分类;③本书将从产业分类、指标设计、表式设计等方面构建一个内容全面、方法科学、逻辑一致的物流卫星账户,而已有的物流卫星账户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尚未形成一个可以套用的标准或规范。因此,本书将充分借鉴熊浩和鄢彗丽(2014)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内容、分类及框架体系等方面完善物流卫星账户研究,以实现对物流产业全面、科学、合理的测度。

(3)物流卫星账户的内容

当前,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物流产业的经济效益如何,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怎样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关系到物流发展规模和现状的分析,所以应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系统全面的考虑。然而物流统计体系里缺乏对物流产出、就业、资产、负债等情况的相关统计指标。但是,这些信息对于物流经济效应的分析和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比较分析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书认为所有与物流产业相关的但无法在国民账户体系的中心框架中描述的内容都应该纳入物流卫星账户中,其基本内容包括物流产出、物流消费、物流资产负债以及物流就业账户等。(www.xing528.com)

①物流产出

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国民经济的众多产业都需要物流产业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也就是说国民经济众多产业都有着物流需求,而物流产业则是满足物流需求的主体,通过对物流需求的供给,国民经济的相关产业部门获得了产出的增加。构建物流卫星账户,其目的之一就是测算物流产业的产出,从而分析物流产业的规模和容量。本书将物流产出分为物流直接产出和物流间接产出两个部分。物流产业的直接产出是指由物流需求方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物流服务的直接消费所引起的物流产业产出的增加。与此同时,物流产业为了满足物流需求方的需求,提供物流服务,需向其供应部门购买运输设备、仓储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等,从而为设备及信息系统供应商等提供了新增加的市场需求。这样,通过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为物流活动间接相关产业的产出带来了新的增量,这就是物流产业的间接产出。

②物流消费

通过物流卫星账户能够反映关于物流消费的详细数据。由于物流活动与国民经济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可以说国民经济的大部分产业都是物流消费的主体,除此之外,政府机构、住户部门在物流消费活动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消费也是围绕物流产业所提供的这些服务而产生的。因此在物流卫星账户中借助供给和使用表,不仅可以体现物流需求是如何通过国内供给和进口加以满足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呈现每种物流服务具体消费情况的信息。

③物流资产负债

通过物流卫星账户能够全面描述物流产业的资产和负债的规模及结构。由于物流活动与众多行业息息相关,物流活动所形成的物流资产也分布在许多行业中。物流资产是指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包装业、物流配送业、物流增值服务业等物流产业包含的子产业中由于物流活动的需要所形成的资产总量。由于物流产业不是一个单独划分的产业部门,所以其资产应在相关产业部门资产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系数加以推算。物流负债与物流资产相对应,是指所有物流产业涵盖的子产业中由于物流活动的需要所形成的负债总量。

④物流就业

与物流产出的分析相似,物流就业也分为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物流就业则是物流直接就业和物流间接就业之和。物流直接就业是指那些直接为物流需求方提供各种物流服务的工作岗位,如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服务工作所带来的就业人数;物流间接就业是指各物流企业为了向需求者提供充足的物流产品和物流服务,需向其上游供应链购买各种物资、维修设施和设备的服务,增加对那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这些上游企业为了满足物流企业需求增加而产生的新的市场需求增量,需要雇佣更多的员工,从而带来的就业人数的增加。

根据这四项核心内容,可以设计5张内容上相互连接的账户和表格,即使用表、生产表、供给和消费表、资产负债表、就业情况表。建立物流卫星账户,也就是完成这5张表格的编制工作,这将在第4章和第5章进行介绍。物流卫星账户可以实现对物流产业的生产、消费、资产负债、就业等领域的核算,完善传统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使得物流产业核算问题的研究得到一定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