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业边际分析及其应用

行业边际分析及其应用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⑤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对于这方面的决策,通常可采用边际贡献分析法加以解决。

行业边际分析及其应用

1.边际的含义

经济学中的边际指的是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即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会因此而改变的量。边际的概念植根于高等数学的一阶导数和偏导数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根据不同的经济函数,可以求得不同的边际,如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效用、边际消费、边际储蓄等。

2.边际分析特点及对经济学发展的作用

边际分析是马歇尔两百多年前创立的,它告诉人们在决策的时候,除了应用绝对量作决策参数外,更应该运用增量参数进行决策。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②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要研究因变量在某一点递增、递减变动的规律,这种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点的自变量是做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据此可以做出最优决策,因此是研究最优化规律的方法。③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边际值是直接根据两个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计算新增自变量所导致的因变量的变动量,这表明,边际分析是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是过去所有的量和过去所有的量的比。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经常变化,用过去的量或过去的平均值概括现状和推断今后的情况是不可靠的,而用边际分析则更有利于考察现状中新出现的某一情况所产生的作用和所带来的后果。

边际分析法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后,最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由此建立了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说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具体说它的意义表现为:①边际分析的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并加以有效利用。②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③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④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所谓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以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⑤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从平均分析进入边际分析,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一个重大发展和转折,意义十分重大。它表明数学对经济学的渗透迈出了重大一步。希克斯(J.Hicks)的《价值与资本》与萨缪尔逊(P.Samuelson)的《经济分析基础》全面总结和发展了一大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行为理论,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建造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竞争理论以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因此边际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

3.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边际效用是现代经济学发现的一个重要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解释。一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进行解释,认为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二是从物品的多用途的角度来进行解释,认为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物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物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如此等等。这样,物品的边际效用就随着其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贝勃定律是社会心理学发现的一种现象。

边际贡献分析就是在对成本进行习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相对不变的特性,在决策分析时对这部分成本不予考虑,而只对产品所创造的边际贡献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各方案的边际贡献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1)开发新产品的决策分析

前面叙述的只是利用企业剩余生产能力分析研究究竟开发哪种新产品比较合适。至于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生产能力以发展新产品的决策,则属于长期投资决策范围。

(2)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这方面的决策可以采用差量分析法,也可采用边际贡献分析法。原则上只要对方客户的开价略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并能补偿专属成本,即可接受。

(3)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分析(www.xing528.com)

工业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某些产品质量较次、款式陈旧等原因造成市场滞销、仓库积压,发生亏损,这就引起了亏损产品是否要停产或转产的问题。对于这方面的决策,通常可采用边际贡献分析法加以解决。

4.边际产业扩张论

边际产业扩张论是关于从边际产业开始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由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在1977年出版的《对外直接投资论》中提出。其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应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地位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这些边际产业也是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边际产业开始进行投资,可以使东道国因缺少资本、技术、经营管理技能等未能显现或未能充分显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显现或增强,扩大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为实现数量更多、获益更大的贸易创造条件。该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实践。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是一种符合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典范,它来源于当时高速发展的日本跨国经营实际状况。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大规模发展,带来了日本经济的腾飞,使日本很快即从发展中国家的队伍稳步迈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很好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和行业特点,弥补了原有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只能解释发达国家的状况,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有着巨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迎接挑战的经验不足以及缺乏强大的竞争力,跨国经营对它们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目前我国的状况是:第一,国内家电、纺织、重化工和轻工等行业已普遍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技术设备闲置等问题,这些行业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通过对外投资,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在国外投资建厂,建立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带动国产设备、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出口,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第二,“入世”在给中国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入世”后中国企业面临的义务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国内,所获得的权利和机遇则主要体现在国外,即体现在外国向中国的产品、服务和投资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和实行国民待遇方面。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要想享受“入世”后的权利和机遇,就要尽可能地向海外进军。第三,从企业国际化道路的一般进程来说,首先是发展间接出口,如通过专业的外贸进出口公司进出口商品或服务,而后是直接出口,如企业内部设置专门机构或进出口部门来处理相应的业务,最终再发展到对外直接投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国际贸易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企业进一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第四,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国外不断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限制等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壁垒种类繁多,层出不穷,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出口的进一步增加。面对这样的背景,我国发展对外投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势在必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为我们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可能性和优势所在,我们的中小企业应该抛弃恐惧心理,勇敢地迈出跨国经营的步伐,以自己的优势占领国外市场,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产业选择应该按照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内涵,主要发展那些在国内处于边际产业位置的公司,以传统制造业和手工业等加工产业为主,如我国有一定声誉的特色行业,丝绸、瓷器航运餐饮、中国特色的食品加工、中成药等。制造业目前仍是国际直接投资中机会最多的热点行业,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中行业门类最多、规模最大的部门。我国在机械加工、纺织、轻工、化工业已具有一定优势,产品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我国实用性中间技术和传统技术可以在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发挥优势。不仅如此,我国制造业的一些技术也具有相对优势,可以在发达国家产品周期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中发挥其优势。

在区位选择上,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应该选择与该国生产技术相近的国家,这样容易在海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找到立足点,占领当地市场。按照这一理论,中国资本输出的最佳地区应该是那些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和中国差距较小的国家和地区。一般来说,东欧和中亚比较符合这一条件。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正处于经济改革之中,急需外国在那里开展直接投资。这些国家和地区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具有经济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和投资开拓这一领域,通过直接投资进入这些地区相对落后的轻工业、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要素,为我国的产品和技术(尤其是成熟产品和技术、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等提供发挥相对优势的广阔市场。通过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并转移到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我国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必须注意。通过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获取我国经济现代化急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经济发展短缺的资金、技术、设备,信息和其他经营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抓住发达国家产品周期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带来的机会,使我国具有一定相对优势的技术、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区位优势和比较利益最大,因此应成为今后我国跨国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向。总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以巩固和扩大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为基本取向,以加快发展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为主导方向。

5.企业出口行业边际的扩张与收缩

行业扩展边际(简称行业边际)调整是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主要方式。一方面,企业出口行业范围的扩张能够规避贸易条件恶化,降低集中于单一行业或单一市场的出口结构脆弱性,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干中学”和“出口中学”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收缩出口行业的范围,退出贸易摩擦和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的产品市场,能降低企业遭受冲击的负面影响,同时促使企业更专注于发展自身核心产品、降低出口平均成本和缓解外部竞争压力,更好应对国际贸易环境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获取更丰厚的利润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直观上,具有市场比较优势的行业具有技术经验、网络信息等隐性资源优势,知识溢出不仅有助于企业节省产品进入的固定成本,促使企业模仿和适应新技术,而且可引导企业向市场比较优势方向扩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国具有比较优势行业的数量会不断上升,多样化水平及出口目的地范围也随之增加。这将有效提升出口企业市场竞争平和出口环境的复杂程度,进一步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方向产生影响。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市场比较优势的演变规律也会引导企业出口边际的扩张与收缩方向。产品空间假说认为,一国或一地区的产品空间结构特征决定了其比较优势的演化路径,进而影响其经济增长的动态发展。那么,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与原有比较优势行业的关联程度越高,目标行业发展为新比较优势行业的概率越高。企业在发展新产品或进入新市场时,会优先建立那些与企业比较优势关联度较高的产品-市场出口关系。类似地,出口企业更倾向进入那些与已出口比较优势相似的行业,同时从比较优势关联度较低的行业退出。总的来说,企业会更倾向进入具有市场比较优势的相似行业,从而更好捕捉未来发展优势;否则,企业会始终游离在比较优势行业外围,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产品空间假说不仅强调了比较优势的演变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还揭示了出口经验会引导企业进入关联度较高的行业进行扩张。企业开拓新市场时更可能选择与之前出口目的地邻近的市场,更倾向于从已有的出口市场网络中选择新进的出口市场。此后,有关行业或产品层面的扩展边际调整逐步受到关注,并催生了一系列行业或产品层面的相关研究。企业既可以在出口中自我学习,也可以从以往出口的产品中积累经验,促使企业向产品关联度较高的行业进行扩张,提升出口扩展边际的积极影响;同时,目标产品和企业已出口产品的关联程度越高,企业新出口该目标产品的概率越大。

无论是关注地理扩张还是行业扩张,出口经验对行业边际调整行为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缓解沉没成本约束。企业在进行出口决策时,需承担各种沉没成本,而出口经验的存在可以通过学习效应帮助企业减少不完全契约带来的交易费用,降低企业进入新市场或新行业的搜寻成本,并能够从邻近企业或市场中获取溢出知识,促进企业出口范围的扩张。其二是维系产品的出口关系。原有出口市场会为企业进一步扩张至周边的市场提供经验参考;企业出口进入一个完全陌生或较为不熟悉的领域,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最终引致出口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退出市场,而出口经验的存在意味着出口企业对出口行业的熟悉程度更高,从而降低了企业退出行业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