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农村贫困治理慈善系统

构建农村贫困治理慈善系统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贫困形成原因不仅包括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政治、文化等因素也在发挥着作用,这决定了农村贫困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为应对这一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论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公益生态链,以系统的方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社会组织参与农村贫困治理,不仅需要发挥自身的专业性和公益性特长,同时需要避免落入政府单向度治理的窠臼,以系统论的理念构建社会组织公益生态链。

构建农村贫困治理慈善系统

系统论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农村贫困形成原因不仅包括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政治文化等因素也在发挥着作用,这决定了农村贫困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为应对这一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论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公益生态链,以系统的方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社会组织公益生态链可界定为:在公益服务输送各个环节中,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所有福利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实现各种资源要素在各互动主体之间流动,并围绕任务目标整合资源要素,进而为案主提供良好的服务,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主体间互动作用及网络结构就是公益生态链。组织和个体是生态链这一网络结构的基本构成,包括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各种政治和行政机构、企业、社区、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服务对象、媒体和公众,在生态链中这些主体间互动方式、强度和频次会不同,所发生的资源流动也不同,所结成的伙伴关系也不同。在具体的生态链分析中要将不同主体及其互动方式和伙伴关系嵌入网络结构中,以便做出系统化分析,比如哪些互动关系是关键的,哪些互动关系位于中间位置,哪些互动关系是目前生态链的薄弱环节,哪些环节会存在潜在危机。[22]

第一,构建公益生态链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组织参与农村贫困治理,不仅需要发挥自身的专业性和公益性特长,同时需要避免落入政府单向度治理的窠臼,以系统论的理念构建社会组织公益生态链。社会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必须要获得外部主体的资源支持。这就决定了社会组织必须通过与各类外部主体协商交涉获得其支持。事实上,与社会组织打交道的各类外部主体有责任向社会组织提供资源支持,因为社会组织代表公众为社会提供服务。对社会组织而言,与之互动作用的外部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媒体、基金会、其他社会组织、公众和服务对象。社会组织能否与外部各类主体建立良好的网络支持关系,决定了社会组织能否获得良好发展。实质上,社会组织是在与外部多元主体良性互动中实现发展目标的。[23]

第二,明确社会组织在贫困治理公益生态链中的角色定位。社会组织作为贫困治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同系统中其他治理主体的互动过程中,既需要积极互动,获得资源支持和身份合法性,同时也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嵌入于社会组织与外部主体的伙伴关系中,自主性不仅与内在能动有关,还与外部主体对社会组织的行动取向有关。政府在提供资源支持时,要避免变‘辅助’为‘干预’甚至‘控制’,凌驾于社会组织之上。即,政府行政应根据合作理念与社会组织辅助互助,完成各自职责,而非肆意干预和控制。对社会组织而言,应当警惕来自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在中国公私交涉合作中,社会组织面对政府较为强势的地位,要通过谈判和说服确保主体权益不受侵蚀,要通过组织能力和绩效成果赢得政府的重视和尊重。与此同时,社会组织要注重组织的战略规划和多元经营策略,不能对政府机构过度依赖而丧失自主地位”。[24]

[1]刘牧:《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研究》,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学位论文

[2]蔡科韵:《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扶贫的权力模式与推进方式》,《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9期。

[3]苟天来等:《国外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经验和启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年第4期。

[4]刘牧:《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研究》,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学位论文。

[5]丁越峰:《社会组织参与农村贫困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仪陇乡村发展协会为例》,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

[6]张高陵:《社会组织在扶贫中的作用》,《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第2期。

[7]祝慧、陈正文:《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基于2006—2015年研究文献的分析》,《学会》2016年第6期。

[8]张高陵:《社会组织在扶贫中的作用》,《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第2期。

[9]蔡科韵:《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扶贫的权力模式与推进方式》,《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9期。

[10]苟天来等:《国外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经验和启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年第4期。

[11]张远凤等:《非营利组织管理:理论、制度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www.xing528.com)

[12]张远凤等:《非营利组织管理:理论、制度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3]汪大海、刘金发:《慈善组织参与扶贫领域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与对策》,《中国民政》2012年第12期。

[14]卢艳霞:《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研究》,中南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15]蔡科韵:《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扶贫的权力模式与推进方式》,《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9期。

[16]蔡科韵:《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扶贫的权力模式与推进方式》,《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9期。

[17]赵佳佳、韩广福:《香港社会组织扶贫及其启示》,《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2期。

[18]汪大海、刘金发:《慈善组织参与扶贫领域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与对策》,《中国民政》2012年第12期。

[19]赵佳佳、韩广福:《香港社会组织扶贫及其启示》,《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2期。

[20]卢艳霞:《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研究》,中南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21]卢艳霞:《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研究》,中南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22]陈祝平:《社会组织的公益生态链及其互动关系研究》,南京大学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

[23]陈祝平:《社会组织的公益生态链及其互动关系研究》,南京大学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

[24]陈祝平:《社会组织的公益生态链及其互动关系研究》,南京大学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