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力资本积累:长期财富分配格局变革

人力资本积累:长期财富分配格局变革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中国劳动力的年龄和地域构成看,农村地区的青少年是未来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其中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占比可观。教育扶贫以机会的均等提升贫困地区潜在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而影响财富分配格局。于整体,教育扶贫提升未来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于结构,教育扶贫对改善社会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格局有利;于趋势,截断贫困代际传递渠道,促进国民素质提升。

人力资本积累:长期财富分配格局变革

接受教育是劳动力投资增值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经济循环的中间生产环节,通过迂回的生产提升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在贫困家庭发展要素数量不变的约束下实现质量提升。打破物质贫困和知识贫困的恶性循环,提升教育投资的激励水平,关键是要解决好教育的投入产出在时间维度上的错位问题。教育扶贫以公共服务的形式降低贫困群众接受教育的成本,降低教育的准入门槛,提升贫困群众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扶贫从改薄、提质、扩面、减负的多维目标出发综合施策,改变了教育“奢侈品”的产品属性,保证贫困群众,尤其是贫困青少年拥有受教育的机会。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通常创造力、抗压力更强。以教育为基础,提升个人素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带动家庭脱贫,并进一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教育扶贫的长远影响是改变社会财富分配格局。从中国劳动力的年龄和地域构成看,农村地区的青少年是未来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其中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占比可观。教育扶贫以机会的均等提升贫困地区潜在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而影响财富分配格局。于整体,教育扶贫提升未来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于结构,教育扶贫对改善社会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格局有利;于趋势,截断贫困代际传递渠道,促进国民素质提升。“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1]

全国教育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2016—2019年上半年,已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2亿元,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7100余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全国30.96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9.76%。全国97.6%的中小学校实现网络接入,93.4%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连续实施3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79.6%。“国培计划”累计培训乡村教师和校园长540万余人次。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全国28万名农村特岗教师活跃在中西部22个省(区)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有28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学费补偿和国家贷款代偿等方式,每年吸引4.1万名高校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持续实施定向招生专项计划,2012年起所有“211工程”高校和中央部属高校安排专门计划,面向贫困县累计招生37万人。从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上看,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www.xing528.com)

[1]刘传铁.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N].人民日报,2016-01-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771号建议的答复[EB/OL].(2019-08-30).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ghs/201910/t20191025_405233.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