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速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

加速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革新育秧技术,推广场地育秧和温室蒸汽育秧。据试验,0.5公斤的一只鸭,下田一小时,吃稻飞虱或稻叶蝉408只。四是喷灌技术的推广应用。1976年零陵县肉食水产公司欧阳荣利用生猪人工授精技术配种100头母猪,受胎率90%,生猪人工授精首次获得成功。农业部门为提高柑橘栽培技术水

加速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

一是革新育秧技术,推广场地育秧和温室蒸汽育秧。1970年5月初,农技人员去上海、浙江参观学习早稻场地育秧、小苗带土移栽技术后,翌年境内组织各基层农科站进行试验示范,尔后成为境内早中稻的一种重要育秧方式之一。1974年祁阳县肖家村公社、道县四马桥公社、江永大干公社等地的农科组织,试验早稻温室蒸汽育秧获得成功,为以后发展工厂化集中育秧、并与机插配套开辟了新途径。

二是引进推广晚稻矮秆良种,提高双季晚稻的生产水平。1970年代初,由于晚粳农垦58“超期服役”,品种退化,种植面积下降,一些高秆老品种抬头。1971年全境双季稻扩大到205.65万亩,比大发展的1970年增加47.44万亩,增加30%,但由于大面积种植高秆老品种,晚稻亩产仅98公斤,比早稻亩产低163.5公斤。为此,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奋力攻关,并从江西省余江县引进余晚6号,从福建省引进闽晚6号,从省农科院引进洞庭晚籼,从广东省引进平广选、广秋矮,同时一些农技站用中稻珍珠矮、早稻湘矮早系列作倒种春栽培获得成功。双季晚稻转向推广“三晚”当家,即余晚6号、闽晚6号、洞庭晚籼,适当搭配广秋矮和“倒种春”。1975年实现了晚稻矮秆良种化,全境204.4万亩双季稻,两季亩产425.5公斤,比1970年亩增95.5公斤,增产28.9%,其中双季晚稻亩产147.5公斤,比1970年亩增64.5公斤,增产77.71%。

三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环境的改变,都会伤害天敌,同时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1975年全境使用农药19950吨,比1970年增加1倍。为此从1976年开始,境内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1976年,湖南省科委、省农科院派省植保所副所长王自平带领3名研究人员,与祁阳县农业部门配合,实行以菌治虫治病,育蜂治虫,养鸭吃虫,成效显著。祁阳县在27个公社245个大队17万亩稻田放蜂57亿只,早稻卷叶率压低到3%以下。1978—1983年全县共放赤眼蜂132.67亿只,放蜂面积42.74万亩,防治稻纵卷叶螟达到43.8%~88.4%。制菌治虫治病方面,一些地方研制生产并岗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生产杀螟杆菌防治卷叶螟、稻苞虫、稻螟虫,均取得良好效果。放鸭吃虫在不少地方积极并收效明显。据试验,0.5公斤的一只鸭,下田一小时,吃稻飞虱或稻叶蝉408只。1974年全境养鸭达1102万羽。1977年6月,全国生物防治工作会议在祁阳县召开。会后,地区植保植检站与江永县农业局在桃川等5个公社5万多亩稻田,推广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运用生物、物理、化学农药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大力推广育蜂治虫,放鸭吃虫,以菌治虫治病。是年综合防治示范区内化学农药用量由上年的187.9吨下降到35吨,亩平农药费由上年的2.17元减少到0.76元,病虫损失压低到1%,增产粮食12%。

四是喷灌技术的推广应用。1978年境内开始在东安县芦洪市镇的柏柳大队和田中心大队建立喷灌试点。柏柳大队为移动式,灌溉橘园80亩。田中心大队为固定式,灌溉橘园150亩。1978年地区在新田县办喷灌工程样板,投资106万元,喷灌面积上万亩。1979年祁阳县水电局派出6个喷灌规划组,深入农村设计喷灌工程,到1983年共建喷灌工程84处,灌溉橘园10742亩,茶叶647亩,黄花菜340亩,其他经济作物1329亩。东安县原种场1981年建成固定式喷灌工程,灌溉橘园200亩,产量从1981年的9.5万公斤增加到1982年的19万公斤。

五是实施种子“四化一供”。1978年6月,国家农业部确定东安县为全国64个种子“四化一供”试点县之一。1979年5月,国家农业部在东安县召开全国种子“四化一供”试点县工作会议,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种子公司经理,64个试点县负责人和种子公司经理共计229人参加会议。会后,各县种子工作逐步走上了“四化一供”(即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以县为单位组织供应良种)的轨道。(www.xing528.com)

六是改革农业生产工具。拖拉机快速增加,1980年全境共有拖拉机4678台,其中手扶拖拉机3434台,比1970年增加9倍。水稻脱粒基本实现半机械化,650型人力打稻机和737型人力打稻机普遍使用。县乡和交通条件好的村农用运输基本实现机械化,机动三轮车、机动摩托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机动运输船、农用汽车快速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发展迅速,碾米机、磨浆机、粉碎机都用电力带动,初步实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

七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利用国外引进的瘦肉型猪种与本地优良猪种杂交,其杂交优势明显。1976年零陵县肉食水产公司欧阳荣利用生猪人工授精技术配种100头母猪,受胎率90%,生猪人工授精首次获得成功。1977年地区在零陵县火湘桥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站,饲养母猪103头和大约克、中约克、朝鲜公猪各1头,全年输精配种母猪315头次,受胎率92.5%。1978年祁阳县引进长白、中约克、大约克良种公猪100头,组建12个人工授精站,推广人工统一供精,提高纯种公猪的利用率。1979—1980年,东安、道县、宁远、零陵等县引进摩拉种公牛,建立配种站,并开始推广冷冻颗粒精液配种新技术,地、县建立专门班子抓,培训技术人员200名。1981年地区建立液氮生产站,各县建立配种站,设25个配种点,有输精员90人。通过品改,使耕牛向肉用型、肉奶兼用型方向发展。此外道县、江华、江永引进成都麻羊与当地山羊杂交,仔羊生长优于当地山羊。零陵县引进白落鸡、星布洛鸡以及东安县引进北京鸭均饲养成功。

八是加强家鱼人工孵化工作,实现鱼种自给。1976年开始,地区水产站以家鱼人工孵化为重点,在零陵县楠木冲公社堆子岭渔场办家鱼人工孵化示范点和培训班,为各县培养技术人员115人。1980年全境有家鱼人工孵化点48个,繁殖青草、鲢、鲤等鱼苗55808万尾,实现鱼种自给,同时引进日本白鲫、尼罗罗非鱼。

九是提高柑橘栽培技术水平。地委、行署把柑橘生产当作一项支柱产业来抓。1975年1月,地委、行署组织各级领导1000余人,分批去新宁县参观学习发展柑橘生产的经验。农业部门为提高柑橘栽培技术水平,采取了引进外地优良品种、组织学习培训、推广典型经验等措施。1978年国家农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祁阳、东安、道县为全国100个柑橘基地县之一。1978年冬,零陵行署在道县召开首次柑橘生产会议,要求柑橘上山,队队建园。1980年全境共办柑橘场2567个,其中万株以上的场35个;柑橘面积由1976年的3.19万亩增加到1980年的13.83万亩,增加3.33倍;年产柑橘由1976年的1986吨增加到1980年的5573吨,增加2.8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