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8-2019年报纸杂志文献研究:趋势和发现

2018-2019年报纸杂志文献研究:趋势和发现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2019年,各级审计机关的文献保持稳定,该类型文献数量约占总量的30%。表2-12018—2019年报纸杂志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文献来源明细表资料来源:著者整理二是研究主体合著情况分析。2018年仅有1篇文献研究责任界定,而2019年有4篇文献研究责任界定,约占报纸杂志文献总量的5%。2019年度文献研究主要观点、成果。

2018-2019年报纸杂志文献研究:趋势和发现

1.研究设计

(1)作者单位信息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信息进行统计。

(2)部门范围。国家审计署包括审计署机关、审计署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经济责任审计中心、电子数据审计中心等参公事业单位。自然资源地理信息部门包括自然资源部及其各地研究所、测绘机关和地方各级自然资源机关、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等自然资源系统机构。高校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其中南京审计大学、安徽审计职业学院作为审计类高校单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单列。海洋、水利部门均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海洋、水利部门及其机构。其他的部门单位是指除上述明确列示的组织机构之外的部门单位,包括政府其他部门等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机构。

(3)高校作者包括以高校作为单位的教师和学生,不做区分。

(4)科研基金支持。以文献标注的基金项目最高层级或与文献研究主题相关度较高的基金为主。

2.研究结果

(1)研究主体。

一是研究主体所在单位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文献的重要来源。2018年、2019年该类文献数量约占总量的52.04%、53.09%。其中,南京审计大学的文献占高校文献总数量的比例,由2018年的约1/5上升到2019年的约1/4。2018年、2019年,各级审计机关的文献保持稳定,该类型文献数量约占总量的30%。其中,2019年,县级审计机关文献占审计机关文献总量的50%,市县级审计机文献占审计机关文献总量的75%,地方审计机关文献共计占审计机关文献总量的87.5%。国家相关部门文献占该类文献数量比例保持稳定,约17%。其中,自然资源地理信息管理部门文献占国家相关部门文献比例上升较快,由2018年的约35%升至2019年的约71%。详见表2-1。

表2-1 2018—2019年报纸杂志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文献来源明细表

资料来源:著者整理

二是研究主体合著情况分析。研究发现,2019年报纸杂志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文献共81篇,46篇文献是1人独著,35篇文献是合著,约占总量的43%。其中,2人合著、3人合著、4人及以上合著的数量分别是21篇、11篇、3篇。作者合作度、合著率、篇均作者数分别是76%、43%、1.64。详见表2-2、表2-3 。

表2-2 2018—2019年报纸杂志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文献合著情况表单位:篇

资料来源:著者整理

表2-3 合著情况分析表

资料来源:著者整理

(2)研究内容。

一是研究集中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要点。研究发现,2018年、2019年,中国知网(CNKI)报纸杂志收录的文献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要点,均约占总量的1/3。二是审计技术方法。2018年审计技术方法研究文献数量占总量的16.33%。其中,3篇文献集中研究审计技术方法分类、审计沟通管理、审计风险技术,9篇研究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4篇研究计算机及大数据技术应用。2019年审计技术方法研究文献21篇,占研究总数量的1/4。其中,大数据分析等计算机技术应用、“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开发应用各有11篇、10篇,几乎各占一半。三是审计政策制度及其影响成为研究新热点。2019年,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制度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的文献有9篇,约占文献总数量的11.11%,这个比例几乎是2018年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制度文献研究的近一倍。四是审计评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2018年、2019年审计评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献分别为7篇、6篇,均占7%左右。五是审计组织方式。2018年,未有文献研究审计组织的“两统筹”,而2019年研究审计组织的“两统筹”文献5篇,约占报纸杂志文献总量的6.17%。六是责任界定。2018年仅有1篇文献研究责任界定,而2019年有4篇文献研究责任界定,约占报纸杂志文献总量的5%。六是其他研究。2018年,没有文献综述研究,2019年有2篇文献综述研究。2018年新闻报道文献有4篇,2019年新闻报道文献有2篇。2018年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及资产负债表研究文献7篇。2019年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研究各1篇,没有文献专题研究审计案例和审计基本理论。详见表2-4。

表2-4 2018—2019 年报纸杂志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文献研究内容明细表(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著者整理

研究发现,按照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2019年,涉及大气污染治理的文献有1篇,水资源研究的文献有2篇,研究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及其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文献0篇。2018年,水资源研究的文献数量为0篇,其他专项内容文献数量也为0篇。这类文献主要集中在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上,直接以某类资源资产审计为主题。

研究发现,按照研究对象涉及的行政区域层级分,2019年,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作为行政区域的文献有6篇,超过省市县行政区域层级研究文献数量。2018年,以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为行政区域开展研究的文献分别有4篇、5篇、2篇、1篇。

(3)文献发表载体

2018年、2019年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文献的总量分别为98篇和81篇,其中发表在《审计研究》《中国审计报》《会计之友》《财会通讯》《财会月刊》《审计与理财》《现代审计与经济》 《审计与经济研究》《中国内部审计》《测绘技术装备》《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和各高等院校学报上的文献数量分别为33篇、37篇,分别约占在此载体发表文献总量的33.67%、45.68%。其中,2018年、2019年在《审计研究》上发表文献的数量均为3篇,分别约占在此载体发表文献总量的3.1%、3.7%。其他文献发表在除上述所列之外的财经类报纸杂志以及非财经类报纸杂志上。

(4)文献研究主要观点、成果。

2019年度文献研究主要观点、成果。张琦、谭志东[13](2019)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的城市,试点城市的财政环境保护投资与辖区内企业环境保护投资均显著增加,增加环境保护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其中,试点城市给予企业环境保护补助是导致其增加环境保护投资的一种可能机制。试点城市并未显著出现对环境指标的短效干预行为。蒋秋菊、孙芳城[14](2019)研究发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施显著降低了资源型和重污染型行业公司的避税强度,且这种效应更多地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不存在财政压力地区的企业中。这表明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对企业税收规避行为发挥监督效应。黄溶冰、赵谦、王丽艳[15](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期间,试点城市官员晋升概率与空气质量改善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推行,长期而言有助于扭转 GDP 导向晋升模式的痼疾,通过“进步学习”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徐超、张雅[16](2019)提出,可以通过健全审计人才管理体系,优化审计经费管理制度,推进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审计机关权责清单制度,实现审计资源协同管理。

2018年度文献研究主要观点、成果。潘旺明等[17](2018)在总结浙江省绍兴市四年多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审计实践操作层面,重在探讨基层审计机关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总体思路与框架,探索领导干部土地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等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与方法,尝试构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务模型,并针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审计取证、审计标准选择、审计评价等方面的困难,从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基础建设、建立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高层次多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新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完善第三方支持协作机制等提出对策建议。全进、刘文军、谢帮生[18](2018)研究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对重污染、资源型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整体上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试点地区没有政治关联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试点后没有政治关联的重污染、资源型企业业绩下降,而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业绩无显著变化。刘文军、谢帮生[19](2018)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降低了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抑制了正向和负向利润操纵。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相关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在大小公司以及不同产权公司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制度环境差的地区影响更大。张宏亮、王靖宇、凌思远[20] (2018)研究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之博弈分析,并提出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合理控制审计监督成本、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终身问责制等建议。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础理论。研究发现,共7篇文献阐述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础理论。蔡春、毕铭悦[21](2014)认为,传统审计学的基础性理论无疑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基础。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传统审计又有明显区别,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确立的特殊性还需要自身特有的理论基础,包括审计学理论会计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大循环成本理论、经济计量学与统计学理论。同时,强调了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体系的十大关键性问题 ,包括自然资源资产责任主体与责任人的认定、目标责任的确立、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计量属性与计量方法的选择、确权认定、审计主体确定、审计准则研究与制订、收益表的编制、审计目标与审计内容以及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结合等。商思争(2016)[22]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础理论包括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审计与治理关系理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用理论基础应当包括会计学理论、审计学理论、资源环境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李博英、尹海涛[23](2016)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七大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经济学理论、环境经济外部性理论、资源环境价值计量理论、大循环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权力监督理论。戴斌[24](2016)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发展有丰富的理论支持,主要包括会计学、环境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和统计学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薛蕊[25](2016)提出,在工作中查找自身不足,总结经验方法的同时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制度,达到权责分明、有效掌控的目的。韦娟[26](2019)认为,基础理论应有社会动因论、商业反映论、法规约束论、受托经济责任论。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念。蔡春、毕铭悦(2014)提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环境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交叉融合的一种审计,是环境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深度融合的一种审计形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 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增加了自然资源资产的保护责任。湖北省审计厅课题组[27](2014)提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为了维护国家自然资源安全,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促进构建科学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而施行的对领导干部在整个任职期内所管辖区域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及开发保护的审查、鉴证和总体评价活动。安徽省审计厅课题组[28](2014)未直接给出概念,但是提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审计机关,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对象应该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点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实选择。张婷[29](2015)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定义的各构成要素分别进行研究,提出界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定义,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据有关的财务、审计质量技术标准、自然资源的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监督领导干部任期内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并对被审计单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政策制定的科学合理性、政策实施过程的合规性和结果的效益性进行评价,以确保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保护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牛彦绍[30](2016)提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审计机构根据政府法律法规对主要领导者在其任期内受托所管理的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责任实施的监督、鉴证和评价。薛婧[31](2019)硕士学位论文结合自然资源资产和离任审计定义,确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取得、审查和评估审计证据,以此监督、评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落实情况和生态环境保护进度,并最终将审计结果传达给公众的一个系统性过程。孙冀萍[32](2019)博士学位论文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审计机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等标准,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受托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并将审计结果传达给预期使用者的系统化过程”。

3.科研基金支持情况

2019年,共有21篇文献获得各层级科研基金支持,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9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1篇,省部级科研基金支持8篇,市级以及高校科研基金支持各有1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基金支持约占86%。根据基金项目的披露信息,有6篇文献研究主题与基金项目立项主题较为一致,约占受科研基金支持文献数量的1/3。详见表2-5。

表2-5 2018—2019年度文献获得各层级科研基金支持情况数量表

 资料来源:著者整理

4.研究述评

(1)研究主体以高校和市县级审计机关为主,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均需要加强审计研究,也都在加强审计研究。根据合作度、合著率、篇均作者数指标数据,研究者加大了合作研究力度,这是研究难度、研究实际的要求。

(2)研究内容的喜与忧。喜的是研究开始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影响方面,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税收,甚至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涉及审计组织方式协同管理、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审计风险方面。这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深化的表现,代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是良好的开端。忧的是研究内容涉及的主题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审计技术、审计评价、审计理论或实务的基本要点上,关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及其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3)一定数量的文献集中发表在财经类、地理信息类专业杂志,表明研究具有一定行业代表性和认可度。

(4)文献研究方法采用实证研究,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