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人口预测的浦东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建议

基于人口预测的浦东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建议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教育产业发展情况总结通过分析浦东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发展情况,可以得出以下关于浦东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结与思考。浦东新区中小学教育师资力量充足。充足的教师队伍为浦东新区中学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比浦东新区各区域教育机构的情况,可以明显地看出各区域之间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各类教育机构为浦东新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基于人口预测的浦东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建议

1.教育产业发展情况总结

通过分析浦东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发展情况,可以得出以下关于浦东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结与思考。

(1)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发展迅速,中学教育相对稳定。

首先,浦东新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2009~2013年期间发展速度较快,中学教育发展比较稳定。学前教育的单位数、班级数、在园幼儿数以及教职工数都获得30%以上的增幅,这与同期浦东新区常住人口的增长幅度比较接近,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满足了浦东新区人口总量的增长,尤其是流动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小学教育的单位数量虽然增幅很低,但班级数、在校学生数以及专任教师数增长较快,说明小学教育主要通过增加班级个数、提高学校容量来适应学龄人口的增加。中学教育各类指标增长不显著,尤其是高中教育,在校学生数还有缓慢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在现有的教育政策下,外地适龄学生无法在本地高考而导致外地中学生绝大部分回家乡就读,加之户籍人口增长缓慢导致中学就读学生数量保持稳定。

(2)浦东新区中小学教育师资力量充足。

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衡量师资力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数量与教职工数量之比,即生师比。生师比越低,说明平均一名教师教的学生越少,教师数量越充足。根据《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意见》(国办发[2001]74号)对于中小学师资配置的要求,城市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数量比为1∶19,城市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数量比为1∶13.5,城市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数量比为1∶12.5。浦东新区2013年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师比分别为1∶17.48、1∶13.26与1∶9.73,均低于国家标准,说明浦东新区中小学师资力量充足,尤其是高中教育,生师比只有1∶9.73,远低于国家要求的1∶12.5。充足的教师队伍为浦东新区中学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各级各类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

通过对比浦东新区各区域教育机构的情况,可以明显地看出各区域之间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陆家嘴区域、金杨区域以及周康航区域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最多;川沙区域、陆家嘴区域以及金杨区域的小学数量最多;陆家嘴区域、金杨区域以及惠南镇以东区域的中学数量最多;金杨区域、陆家嘴区域以及北蔡区域的职业培训教育机构数量最多。总体来看,陆家嘴区域与金杨区域是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规模最大的区域,与此相关的是这两个区域的人口总量也位居全新区前两位。通过生师比来看教师资源的配置情况,陆家嘴区域、北蔡区域以及金杨区域的学前教育生师比最低,北蔡区域、金杨区域以及陆家嘴区域的小学教育生师比最低,惠南镇以东区域、北蔡区域以及陆家嘴区域的中学教育生师比最低。总体来看,北蔡区域、金杨区域以及陆家嘴区域的基础教育教师资源更加丰富。在职业培训教育方面,陆家嘴区域、金杨区域以及惠南镇以东区域的机构平均收入更高,说明这几个区域的职业培训教育发展水平更高。

(4)各类教育机构为浦东新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公共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事业与教育产业为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从吸纳就业方面讲,浦东新区各类教育机构共吸纳就业人员6.37万人,其中,女性4.43万人,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也在不断增长。从经济效益来看,以教育培训机构为代表的教育产业发展迅猛,2013年浦东新区职业培训教育机构平均收入达到555.8万元,以全新区教育培训机构425家计算,共创造经济收入23.62亿元。各级教育机构的发展为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市的教育事业与教育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浦东新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人口预测与教育资源余缺分析

(1)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快速增加。

图4-49反映了浦东新区2016~2020年学龄阶段常住人口数量的预测情况,其中,3~5岁为学前教育适龄人口,6~10岁为小学教育适龄人口,11~14岁为初中教育适龄人口,15~17岁为高中教育适龄人口。预测数据所示,学前教育适龄人口总量呈不断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14.12万人下降到2020年的12.28万人;小学教育适龄人口在2019年呈缓慢上升趋势,2019年后有所下降;初中教育适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从2016年的13.77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8.92万人。根据上海目前的教育政策,外地学生无法在上海参加普通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导致绝大部分高中适龄阶段流动人口不能在上海就读高中,所以,课题组对2016~2020年期间高中适龄阶段的户籍人口数量进行预测。浦东新区高中适龄人口在经历2018年的波动性下降后到2020年上升到5.17万人,比2016年增加0.35万人,增幅较小。所以,总体来讲,浦东新区未来教育主要面临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

图4-49 浦东新区2016~2020年学龄阶段人口数量预测

根据浦东新区“十三五”规划对浦东新区人口数量的预测,2020年,浦东新区各学龄阶段人口数量如图4-50所示。与图4-49所示的人口预测相比,浦东新区“十三五”规划对2020年浦东新区学龄阶段人口数量预测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阶段人口数量减少1.31万人,小学教育阶段人口数量减少2.22万人,初中教育阶段人口数量减少1.74万人。高中教育阶段常住人口数量为10.10万人。总体来讲,浦东新区“十三五”规划调低了“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预期。

图4-50 浦东新区十三五规划对浦东新区2020年学龄阶段人口数量预测

(2)初中教育资源亟须补充。

将2020年浦东新区各级学校学龄人口预测数据同2013年浦东新区各级学校在校学生数进行对比,得出表4-41所示的各级教育资源余缺情况。具体计算方法为:以2020年浦东新区各学龄阶段人口数量减2013年各级学校在校学生得到2020年在校学生余缺情况;以2013年校均容量计算2020年学校余缺情况;以2013年平均班级学生数计算2020年班级余缺情况;以2013年生师比计算2020年专职教师余缺情况。(www.xing528.com)

如表4-41所示,假设2013年各级学校平均班级学生、校均容量、生师比不变的情况下,到2020年,浦东新区最需要补充的就是中学教育资源,尤其是初中班级与教师,到2020年需要补充2 231个初中班级、6 161名初中专职教师。其次是小学教育,到2020年,需要补充约40个小学、1 182个班级、2 672名小学专职教师。

表4-41 浦东新区2020年各级教育资源余缺情况(1)(单位:万人、个、所、人)

续 表

注:负数代表2013年教育资源相较2020年学龄人口的缺少情况。

按照同样的方法,根据浦东新区“十三五”规划人口预测数据,到2020年,浦东新区教育资源较2013年余缺情况如表4-42所示。与表4-41相比,根据浦东新区“十三五”规划对浦东新区2020年学龄阶段人口预测的数据,到2020年,浦东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明显改善。由于浦东新区“十三五”规划是对新区常住人口作的人口预测,高中教育阶段学龄人口中有绝大部分外来人口无法在本地接受高中教育,因此,在考虑该因素的前提下,浦东新区2020年高中教育资源的压力也将大大改善。

表4-42 浦东新区2020年各级教育资源余缺情况(2)(单位:万人、个、所、人)

注:负数代表2013年教育资源相较2020年学龄人口的缺少情况。

3.浦东新区教育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学校建设,满足学龄阶段人口增加的需求。

浦东新区应加快学校硬件建设,针对实际入学需求加快建设各级学校(包括新建各级学校以及已有学校)的改造。切实缓解部分区域的入学矛盾,努力确保教育公建配套设施与住宅开发同步规划、同步立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要注重每个教师的发展,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批教育家。重视和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勇于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推进教育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

(2)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加大优质资源的引进和培育。

要提升各级学校的服务水平,继续加大优质资源的引进和培育,深化推广委托管理、高校合作办学、局镇合作、集团化办学、办学联合体等模式,推进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要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提高每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生存、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道德行为、学习兴趣、身心健康、良好习惯方面得到培育和发展。加大对财力困难街镇和相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协作机制,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镇和郊区延伸,推进薄弱学校委托管理,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促进各级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矛盾。

(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市级和区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区示范幼儿园建设,推动全区优质资源较快发展。要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效应,进一步引进和发展国际学校,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浦东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发展中外合作专业、课程开发,开展学生交换项目,探索与境外学校之间的课程和学分互认。建立境外教师培训基地,加大选派重点课程教师和骨干教师出境培训的力度,建设适应教育国际化要求的教师队伍。

(4)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产业。

职业教育发展上,深入推进市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示范校建设,积极推动中高职贯通工作,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升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要加强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加快开发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培训项目,落实员工持证上岗和在岗培训制度,强化一线员工特别是中青年员工的岗位培训。要建立广覆盖、多形式、更便捷的社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农村教育、老年教育、妇女教育,积极开展各种与市民社会生活、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密切相关、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丰富个体的精神文化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