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简述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简述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拟从几个关键环节对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梳理,其目的是在脉络梳理中探寻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度研究提供基础背景。2001—2005年,投入223 亿元,其中国债117 亿元,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00多万处,解决了6 700 万人饮水困难,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任务,基本结束我国农村严重缺水历史。截至2019年底,全国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村供水体系,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6%,自来水普及率达81%,超过75%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简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涉及各个方面,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演变过程。本书拟从几个关键环节对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梳理,其目的是在脉络梳理中探寻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度研究提供基础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不同专家有不同看法,如张应良、陈永新(2005)等认为,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村社合一”治理模式下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主要是建国之初人民公社体制时期;二是家庭承包制后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主要是1978—2005年;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主要是2006年全国免征农业税后的情形。邓宗兵(2019)认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人民公社成立之前,二是人民公社时期,三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至农村税费改革前的时期,四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林万龙(2018)把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政策和体制的变迁分为财政明显缺位、财政逐步覆盖、城乡一体化三个阶段。王亚华、胡鞍钢(2011)在回顾和展望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发展之路时,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全局着眼,通过分析百年宏观国情演变和水利发展需求变迁,把我国水利建设分为五大时期和七个阶段:1977年前为安全性需求占据主导地位时期,对应大规模水利建设阶段;1977—1997年为安全性需求继续增长、经济性需求快速增长时期,对应水利建设相对停滞阶段和水利发展矛盾凸显阶段;1998—2010年为安全性需求和经济性需求并重的时期,对应水利改革发展转型阶段;2011—2030年为安全性需求、经济性需求和舒适性需求均持续增长时期,对应水利加快发展黄金阶段和水利全面协调发展阶段;2031—2050年为舒适性需求快速增长时期,对应人水关系趋向和谐阶段。其中1978年、1998年和2011年分别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要节点。比较各种观点我们发现,虽然认识有细微差别,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3个分水岭是大家一致的共识:一是新中国成立,二是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三是取消农业税。

我国农村饮水制度变迁既符合农村公共产品的共性特征,也有其独特性,其变迁历程也众说纷纭。综合各方意见并查阅官方资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饮水发展历史脉络大致如下:

1949—1979年,国家层面没有实施大的农村饮水方面的工程,全国各个地方结合各种水利工程建设,解决了一些地方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农村人畜饮水难题,其中包括解决了4 005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

1979年,全国水利会议确定人畜饮水保障的优先地位,明确“小型农田水利经费,甚至水利基建费,应首先用于解决人畜饮水”。

1984年水利电力部《关于加速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的报告》显示:1980年至1983年底共解决2 655 万人次的饮水问题,还剩5 600 万人次,提出力争1990年底基本解决。

1985年,全国爱卫会与部分地方政府等利用3.7 亿美元世界银行贷款开始实施“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累计解决了2 437 万人的饮水问题。

1986—1990年,全国共投资36 亿元(其中群众投劳投资14 亿元),修建220 万处供水工程,解决了13 200 万人和7 900 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统计还有8 200 万人和4 900 万牲畜存在饮水困难。(www.xing528.com)

1991—1999年底,全国通过财政资金、以工代赈等投入300多亿元,建设工程300多万处,累计解决21 600 万人饮水问题。这期间有个重点变化,从1998年起,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归口水利部统一负责。但按照1984年的标准,仍有5 020 万人饮水困难,其中2 433 万元是“八七扶贫”计划剩余的,2 600 万元是新增的。到2000年,有37 900 万人饮水不安全,主要是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

2001—2005年,投入223 亿元,其中国债117 亿元,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00多万处,解决了6 700 万人饮水困难,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任务,基本结束我国农村严重缺水历史。

2006—2010年,全国农村投资1 053 亿元新建供水工程88.2 万处,解决了21 208 万人的饮水问题,其中分散供水工程66.1 万处、占总量的75%。

2011—2015年,投资1 750 亿元,新建供水工程74.5 万处,解决30 400 万农村人口和4 133 万农村师生饮水问题,至此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

2016—2020年,全国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计划总投资1 300 亿元,涉及集中供水工程19.4 万处、分散供水工程22.9 万处。其中,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在原定“十三五”计划投资220 亿元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的基础上,调增76 亿元,并从2019年开始,安排39.6 亿元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补贴资金,对有突出困难的特殊地区、特殊工程、特殊群体给予适当补助,促进工程正常运行。但是,从总体情况看,这一时期的农村饮水投资强度在逐步减弱,在全国水利投资总额中所占份额在逐步下降,据统计,2016—2019年,全国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65 万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2 万亿元,农村饮水投资份额仅为5%左右。

截至2019年底,全国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村供水体系,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6%,自来水普及率达81%,超过75%的发展中国家。水利部部长鄂竟平总结说农村饮水出现三大变化:一是工程从无到有,农村居民吃水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二是取水从难到易,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三是水质从差到好,破除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村饮水障碍

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农村人饮数据呈现出循环变化的状况,这既跟统计口径有关,也与农村饮水制度变迁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