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位理论:优化土地利用,实现社经发展与空间协调

区位理论:优化土地利用,实现社经发展与空间协调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区位理论核心论点主要包括:1.规模经济由于数量可观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了产业链条,造成了很大的规模经济,这种规模经济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形成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土地利用必须全面系统地应用区位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空间结构,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调统一。

区位理论:优化土地利用,实现社经发展与空间协调

区位理论(location theory)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具体地讲,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区位理论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孤立国)、韦伯工业区位论及廖什的市场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等。

现代区位理论核心论点主要包括:

1.规模经济

由于数量可观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了产业链条,造成了很大的规模经济,这种规模经济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形成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2.外部性

最先进入集聚地点的企业是少数,大多数企业是以后陆续进入的。先来的企业会给后到的企业创造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中间产品、原材料的供应渠道、专业知识的扩散等等正面的外部效益(或称正面的外部性)。(www.xing528.com)

3.向心力或离心力

上述正面的外部性显然还产生对相关企业的吸引力,使产业集聚地点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进入。进入的企业越多,规模经济就越大,效率就越高。但企业过密、过多,就会使投资环境恶化,产生诸如交通、污染、噪音等等问题,使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益下降,吸引力变成了离心力,使相关企业向产业集聚地点的外围边缘扩散,直到两种力量相对平衡为止。

4.区位竞争

地区主体(即有意吸引投资的土地所有人,包括政府机构)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与潜在对手开展积极的区位竞争,力争本地区成为集聚性投资行为的首选地点。

土地利用必须全面系统地应用区位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空间结构,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调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