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立建机:开拓新兴国家的先锋力量

日立建机:开拓新兴国家的先锋力量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全球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有所增加,日立建机有望成长为业内第一。雷曼事件带来的经济危机给日立带来了极大冲击,在日立,日立建机算是上市子公司中收益贡献最大的企业了。今后,日立集团拉开全力开拓新兴市场的序幕,日立建机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先头部队,带动集团的发展。日立建机力争在矿山现场把故障率降到最小,设备日常的维护也在严厉的环境下进行。快速全球化迫使日本企业引进新兴国家的人才。

日立建机:开拓新兴国家的先锋力量

“我们在巴西的建立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014年2月,在日立建机新工厂的开业仪式上,公司董事长木川理二郎(现为顾问)发表了以上观点。

2014年6月,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完美结束,2016年里约热内卢即将迎来奥林匹克运动会。近年,全球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有所增加,日立建机有望成长为业内第一。为了扩大在巴西的事业,日立与美国的农机公司Dear合作,建立主力生产20吨级油压铲的工厂。该工厂于2013年9月开始投入生产。

日立建机是日立集团中十分突出的一个公司,有着很高的海外销售利润。日立建机2014年3月期的海外销售额占比高达71%,计划2015年3月期的海外销售额占比达到75%。

雷曼事件带来的经济危机给日立带来了极大冲击,在日立,日立建机算是上市子公司中收益贡献最大的企业了。今后,日立集团拉开全力开拓新兴市场的序幕,日立建机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先头部队,带动集团的发展。

1970年,木川理二郎从日本九州大学理工学院毕业,在日立建机的前身日立建设机械制造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同年,该公司与从日立龟有工厂分离出的建设机械部门和销售服务公司合并,1972年受到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的冲击,海外业务萎缩,面临资不抵债的恶化业绩。

当时,日立分离出日立建机,计划如果条件合适就出售给其他公司。因此,日立建机员工心中自己庇护于日立集团旗下可以无忧无虑的意识开始改变,开始产生自己独立出来不寻找出路就无法生存的危机感。

“日立公司在日本国内有电力铁路、大型通信公司等优质的客户,我们没有那样的资源。”

这句话激励着日立建机的历代经营者,他们一点一点地开辟海外市场。尽管大家很努力,但在最初的15年里,海外销售额只上涨了约20%。1985年,日立建机的命运出现转机,欧洲关税上涨,迫切要求日立建机的产品从出口向当地生产转换。

所以,日立建机与意大利的菲亚特设立合资公司,开始在当地的生产。1988年,日立建机与美国农机巨头Dear设立合资公司,在美国市场拥有了立足之地。1992年在印度尼西亚、1995年在中国分别与当地企业合资设立企业,打入当地市场。日本国内的需求在1990年的时候达到顶峰,海外销售额规模达到850亿日元,10年后的2000年大约增长了1倍,达到1500亿日元,现在则达到7倍接近6000亿日元的规模。但是,日立建机的工作人员数量算上附属公司只有2万人左右,并不像日立本部那样在海外投入了大量的人才。

全球化人才需要活用,要学会随机应变。木川理二郎说:“总有办法解决的,总不会没有人才想在这里工作吧?”当时,日立正在准备巴西工厂的启动工作,遇到了人员安排的问题。到2012年6月,巴西工厂的建设与日立建机生产基地茨城县的土浦工厂联系起来,事情有了转机。

当时在土浦工厂,日籍巴西人承担了焊接工的工作。日立听取了日籍工作人员的意见,咨询了有日籍人员的劳务派遣公司的情况,很多人表示“因为家人还留在巴西,如果有工作的话还想回去”,也有人受到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希望可以回国。(www.xing528.com)

巴西的新工厂决定雇佣原来土浦工厂的焊接工6人,其他公司有经验的焊接工2人,合计8人,都是在20—40岁的日籍男性。

日籍的巴西人当然对葡萄牙语日语都很熟练,为了保证品质和安全,他们的经验和技巧也无可挑剔。同时这些人还积极为说葡萄牙语的当地员工和日本来的工作人员进行翻译。巴西和日本一样,从事焊接工作的人中技术最好的一个就是现场的管理人员。优秀的焊接工在哪个国家都不好找,这些宝贵的人才为工程提供了品质管理。

让在巴西被雇佣的日籍员工感到高兴的是可以和家人在一起生活、见到老朋友,工厂方面对他们的评价是:“有在日本生产工作的经验,同时工作非常认真。”

日立建机的顾客有位于英国澳大利亚的力拓集团、必和必拓公司、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等矿业公司,他们正着手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挖掘矿山。近年来,这些顾客不只购买日立的机器设备,也享受日立建机提供的上门维护和修理等售后服务,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业务。

不过,很多矿山分布在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区。仅靠日本的从业人员在人力资源方面是不够的。因此,在这里活跃的还有菲律宾人。日立建机招募在当地工作的员工,在公司的培训中心对他们进行装配和修理等技能的培训,再派往世界各地的矿山现场。

力拓集团和必和必拓公司是两大矿业巨头,向他们派遣的大多是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但是,在下面工作的技术人员也好现场监督人员也好,大多是菲律宾人。他们可以用英语沟通,也不介意背井离乡。日立建机力争在矿山现场把故障率降到最小,设备日常的维护也在严厉的环境下进行。录用日籍巴西人和菲律宾人,可以说是为顾客着想的“用兵之妙”。

日本企业善于获得全球型人才,把握商业趋势。精通各国语言的人才能够很好地融入日本的组织结构中,发挥出管理能力,发掘出战斗力,也不会产生从头开始学习语言的成本。

放眼望去,在亚洲的新兴国家中,还有很多等待挖掘的人才。

快速全球化迫使日本企业引进新兴国家的人才。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的LNG(液化天然气)船的船长和水手有不少是菲律宾人。在中东和美国进行机械设备建设时会雇佣巴基斯坦人来完成很多体力劳动的作业。

如果日立只录用欧美的人才,并不足以应对广大新兴国家的市场需求。通过日立建机的发展,日立自身也学习到了很多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