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智慧社区的指导标准与意见

构建智慧社区的指导标准与意见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5.1.2.2北京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北京市政府在2012年9月印发了《关于在全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就智慧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指导。《指导标准》结构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

构建智慧社区的指导标准与意见

智慧小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依据是参照住建部办公厅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北京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和上海浦东新区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意见等已有成果。通过分析总结智慧社区建设指标体系的政策文件、试点实践和各地实行的指标体系,提出了一个智慧小区评价指标体系。体系综合考虑了智慧小区的地域范围、技术和业务内涵,参考了各地的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了各地指标体系的内容设置情况。

5.1.2.1 住建部的智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引导智慧社区规划、建设和运行,检验智慧社区建设的效果,发挥指引方向和量化评估作用,2013年住建部办公厅给出了智慧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简称《指南》)。[3]《指南》是从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角度出发的第一部智慧社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具有全面性、前瞻性、包容性的特点,为我国智慧社区的建设提供了标准,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发展的方向。[4]

《指南》有三个方面的创新和尝试:

一是前瞻性强,充分体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特色。《指南》在综合参考其他民政、北京市等智慧社区指南的基础上提出,既考虑到社区现状需求,又考虑到技术应用和市场结合前景,提出了稍高标准的发展要求。充分结合住建业务行业特色,从社区室内外环境、智能绿色建筑和智能家庭三个空间维度对绿色低碳的社区环境、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水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要求。以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为主体,细化小区安防、便民快递、停车服务、修建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服务。[4]

二是涉及多方面要求,强调可做性,同时又预留可扩展空间。《指南》涉及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生活领域的建设要求,同时不局限于这些方面,预留社区个性化扩展空间,提倡“一区一策”“一区一品”。[4]

三是提出主题社区的创新探索思路。探索主题社区建设,引导城市建设商业、学校、医院、交通、旅游等主题性综合社区,探索建立成熟的、可投资、可回报的商业模式,形成便捷高效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4]

2014年1月底,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全国智标委”)启动了《智慧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意在探索我国智慧社区发展模式、规范智慧社区技术要求与统一相应产品标准,为各地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程度和效益评估提供统一依据。[5]

智慧社区指标体系涉及保障体系、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小区管理、便民服务和主题社区等六个领域,包括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87个三级指标。结合我国社区发展现状,将三级指标归纳为26个控制项、43个一般项和18个优选项,控制项是智慧社区建设必须完成的指标,一般项则是在此基础上扩展的指标,优选项是智慧社区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指标。[6][3][5]比如在一级指标“小区管理服务”中,控制项有民情互动、安防消防和环境卫生,一般项有产权服务、租赁服务、公共维修基金使用服务、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业主责任权利、物业公司选聘与解聘、修建管理、商铺服务、小区公共收益管理、智能停车,优选项有便民快递。[5]

住建部的智慧社区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生活等方面作阐述[3]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集约化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智能绿色、节能、节水以及室内外环境保护,注重水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统筹社区宽带、无线、微电网、安防监控以及各类传感器建设,引导社区建设“智慧的设施”。[3][4]

在社区治理方面,在政府“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的政策指引下,结合社区自治、社区自我管理的要求以及政府基层治理的需求,充分发挥社区便民优势与窗口作用,从方便居民办事的角度建设“智慧的治理”。[3][4](www.xing528.com)

在社区服务方面,遵循“需求推动、资源整合”的原则,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驱动,以开放体系推动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增强物业小区服务品质,为公众提供创新的服务,引导社区建设“智慧的服务”。[3][4]

在社区生活方面,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穿戴设备、智慧家居等个人信息化终端,以社区为节点,以主题社区为补充,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倡导社区建设绿色低碳“智慧的生活”。[3][4]

《指南》中提出,建设智慧社区应本着“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统筹规划,资源整合;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从智慧社区推进的角度,可以考虑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结合推进。[4]

其中,近期发展目标包括:(1)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和智能化改造与提升;(2)创新社区治理模式;(3)优化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4)完善公共服务能力;(5)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水平;(6)完善保障条件建设。[4]

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包括:(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覆盖;(2)形成成熟的社区治理模式;(3)建立社区公共服务模式;(4)便民利民服务广泛应用;(5)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社区建设环境。根据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整体工作安排,“智慧社区”建设将作为重点评定指标和项目。[4]

5.1.2.2 北京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

北京市政府在2012年9月印发了《关于在全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就智慧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指导。其中,随文件一同下发的还包括《北京市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标准》)。《指导标准》旨在围绕《智慧北京行动纲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明确“十二五”期间北京智慧社区建设的着力点、发展方向和建设标准,规范、指导、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使智慧社区建设在科学、合理的标准指导下稳步扎实推进。《指导标准》指出在未来将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成为政务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睿智、生活智能、环境宜居的社区生活新业态,实现“智慧家园、幸福生活”。《指导标准》结构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共有3个基本标准、1个保障标准和1个评估标准,包括智慧社区基础设施、智慧社区服务、智慧社区管理、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三级指标中包括约束性指标31个、预期性指标13个,基本反映智慧社区的建设的主要方面。[3]

5.1.2.3 上海浦东新区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意见

浦东新区2013年8月发布《浦东新区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加快推进智慧浦东建设,指导街镇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智慧社区的网络基础、信息平台、智慧化应用体系(内容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小区、智慧家居等)、服务渠道、保障措施等。《指导意见》还以附件的形式给出了《智慧社区重点建设内容指引》,包括4大类、17项重点内容,用来规范浦东的智慧社区建设。[3]

5.1.2.4 合理性分析

住建部的指标体系比较全面,涵盖了保障体系、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服务和管理、便民服务和主题社区等内容,其中基础设施部分包含了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设施、智能绿色建筑、智能家庭、社区室内外环境等内容,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硬件部分。同时,可以看出指标对信息基础设施的评估还较为粗浅,不能形成量化指标。北京市的指标体系包括了基础设施、服务、管理、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等内容。但总体来看,2、3级指标设置较为粗浅,缺乏条理和逻辑性,难于量化,且3级评估项不能全面反映上级指标的要求。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智慧社区指标主要关注在智慧社区建设的内容上,包括了技术和业务两个方面4个一级指标,具体评价指标项设置大多从当地的建设实践出发,缺乏一定的推广性。[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