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结日本九州旅行经验

总结日本九州旅行经验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强制性地关闭了一批九州地区收益较差的煤矿。10年之后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日本政府率先提出了向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型的发展思路。进入21世纪,九州转型成为日本的高科技制造业基地,GDP占比回升至8.7%,获誉“日本硅谷”。在不断调整煤炭政策的同时,日本政府进而针对九州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大气、海洋、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保护法。九州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模式,已经成为全球典范。

总结日本九州旅行经验

九州位于日本西南部,约占日本国土面积的1/9,包括福冈、长崎等县。其工业区成立于明治维新时期,是日本著名的煤炭工业基地。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对于微观经济活动普遍比较重视,政策性的调整较其他国家也更多。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强制性地关闭了一批九州地区收益较差的煤矿。10年之后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日本政府率先提出了向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型的发展思路。1980年九州的工业产值由巅峰时期的占全日本8.3%降至1.2%。进入21世纪,九州转型成为日本的高科技制造业基地,GDP占比回升至8.7%,获誉“日本硅谷”。2002年,九州最后一个煤矿关停,标志着其由煤炭资源产业向非资源产业的彻底转型。九州的转型模式与美国休斯敦、德国鲁尔区迥然不同,却又特点鲜明。总体看来,主要有四大特点:

(1)政府宏观调控与转型步伐紧密结合

九州的去煤化进程持续了40多年,其间日本政府共调整了9次煤炭政策,其对于煤炭转型问题的重视程度是大多数国家不可比拟的,与此同时也显示出了日本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与时俱进和极强的自我修正能力。其在20世纪50年代颁布的《煤炭工业合理化临时措施法》力求解决技术的落后和企业的亏损等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之后石油危机肆虐的20多年中,日本政府对煤炭宏观政策又进行了6次调整以试图保护本国企业,在未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情况下于1987年果断进行了第8次煤炭政策的调整,将重心转到开发国外资源上来。在不断调整煤炭政策的同时,日本政府进而针对九州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大气、海洋、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保护法。在政府引导、企业配合、民众监督三位一体的模式下,进行了环境修复和土地整治,将矿区原址改造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将曾经污染的土地转化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九州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模式,已经成为全球典范。

(2)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

在九州煤炭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并没有依靠市场的力量,让煤炭企业首先利用自身优势向相关产业延伸,而是直接利用了当地劳动力素质较高、交通运输便利的优势,引进了本国东芝索尼,美国德州仪器仙童,德国国立信息处理研究所等电子产业巨头或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一步到位地完成了由煤炭行业向高新电子制造业转型的发展模式。能够顺利完成产业升级,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日本政府共计设立了三项帮助煤炭企业转型的财政支持专项资金——煤炭产地振兴临时支付金、地方税收特例和采煤地社会事业补助金。煤炭产地振兴临时支付金主要用于对冲煤矿关停对财政的冲击;地方税收特例用于解决煤炭关停后失业人员的费用支出;而社会事业补助金主要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发放,用于解决突发状况和满足特殊需求。其次,在金融市场准入方面给予优惠政策。1962年日本设立煤炭产地振兴株式会社,负责工业园区土地的开发,并对入驻企业发放长期低息贷款,效果明显。再次,释放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土地、设备等不动产和固定资产免征地方税,由中央政府补偿税收的80%;加速折旧并通过卖出旧设备可以直接抵扣税额等方式促进了该地区技术的更新和升级。

(3)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提升基建设施(www.xing528.com)

日本政府颁布了《关于振兴煤炭产地市町村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纲要》,用于振兴道路、码头、公共住宅在内的17项公共事业,其超出预算所造成的债务由国家承担,最高比例可达项目本身的25%。同时双管齐下,给予小水系用水补助,并规定工业用水只能开发小水系。

(4)完善社会保障体制,重视分流劳动力的培训和再就业问题

除了给分流劳动者发放必要的离职金,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实现劳动力再就业,保障生活水平等常规项目之外,日本煤炭企业的关停还具有极强的计划性。例如,一个煤矿讨论关停的同时必须向政府提供一份煤矿剩余劳动力技能提高和培训项目书,明确培训内容和煤矿关停后劳动力的发展方向,培训费用由政府承担并一直执行到煤矿彻底关停,以确保劳动力分流前掌握其他技能,为再就业打下基础。

同样,在九州的转型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虽然日本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规划和影响较多,但是其模式与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过制定计划调控经济发展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日本政府制定的计划主要以引导性为主,行政约束力较弱。其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最早在汽车产业中成果显著,对战后日本的经济复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产业政策被世界各国推崇,其政策制定体系一度被认为是最为先进的系统性决策机制。但就是这种彼时最为先进的决策机制,却在九州的煤炭行业转型过程中一败涂地。在九州的煤矿最早出现采掘条件恶化、成本上升和经营问题时,日本政府首先是提倡以财政补贴的方式维持煤炭产量,并强制电厂购买价格较高的本国产煤。一直到1987年第8轮煤炭政策调整,日本政府才最终认定,过度保护本国煤炭行业也阻止不了其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转而全面进口煤炭,走上了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