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亚地区:重要的一带一路推进区域

南亚地区:重要的一带一路推进区域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拥有16亿人口、海陆交汇之处的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推进的重要区域,南亚地区的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基本都以农业为国家经济基础,多个国家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南亚其他国家与印度相比,尽管在人均收入及发展状态上与印度差距并不大,有的甚至还超过印度,但在领土面积、人口、GDP总量等方面与印度相去甚远。作为南亚的主体国家,印度的态度决定了“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地区的总体效果。

南亚地区:重要的一带一路推进区域

拥有16亿人口、海陆交汇之处的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推进的重要区域,南亚地区的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基本都以农业为国家经济基础,多个国家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表2-4、表2-5)。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南亚国家直接投资存量累计122.9亿美元,南亚国家累计在华实际投资8.9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南亚国家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也是南亚一些国家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国。[5]

表2-4 截至2014年南亚部分国家基本概况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中国外交部网站整理。

表2-5 南亚部分国家产业概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整理。(www.xing528.com)

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南亚其他国家与印度相比,尽管在人均收入及发展状态上与印度差距并不大,有的甚至还超过印度,但在领土面积、人口、GDP总量等方面与印度相去甚远。作为南亚的主体国家,印度的态度决定了“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地区的总体效果。从现实来看,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具潜力的市场,而且得益于低油价、国内改革及投资增长等因素,印度2013—2015年GDP增长率为6.64%、7.24%和7.55%,[6]已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大型新兴经济体,所以“一带一路”倡议要在南亚有所作为,应当首先积极推进与印度在相关合作领域的协调与对接,同时进一步挖掘其他经济体经贸合作互补性,夯实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

一是加强产能的国际合作。除印度服务业和马尔代夫旅游业占据优势之外,其他国家主要以农业、服装纺织业等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链完备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因此,南亚国家面临发展工业、提升产业结构的现实需要。我国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在22大类工业品中,7大类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这为煤炭、石化产业、钢铁、水泥光伏等工业品和大型机械电工电子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产品向南亚的输出提供了机会。特别是2014年以来油价下跌使贸易条件改善,政策改革促使南亚国家的工业和投资活动回升,这将为中国与南亚加强贸易合作、实现双赢提供机会。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南亚主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家普遍存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连续性较差以及能源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以印度为例,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4—2015)》,印度基础设施竞争力在144个国家中排名第87位,在金砖国家中排名垫底。我国基建产业链完整,多年海外建设已形成丰富的投资和贸易经验,在国际市场已经形成良好的企业和品牌形象,当前正面临难得的拓展南亚市场的历史机遇。

三是加强互补产业的贸易合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各有侧重,但具有大力发展工业的共同特征。以印度为例,它的特色发展战略是以信息科技推动的服务行业为主导。在软件商业外包、多媒体、网络管理和系统得以整合的同时,也造成制造业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印度当前主要是凭借资源和成本优势来发展基础制造业。而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制造业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迈进。“制造2025”提出要在十年内将劳动密集的低端制造业转型为机器人互联网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印度制造业低起点的定位,为两国互补产业贸易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可加快中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低技能制造行业向该国转移,另一方面也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技术和产品向印度输出提供了契机。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工业基础均较为薄弱,对外贸易以出口资源型产品、农产品皮革纺织产品为主,在与中国贸易合作上具备与印度类似的合作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