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比较:要素市场化改革

国际比较:要素市场化改革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韩国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稳定是改革的必要条件韩国的利率市场化采取稳健的步伐,在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下逐步逐项推进利率市场化。韩国在第二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于1996年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从而减轻了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大幅波动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国际比较:要素市场化改革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0 000美元,正处于向高收入迈进的关键时期,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经济再平衡的双重考验,以日韩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再平衡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供参考借鉴。

(一)日本利率市场化: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日本属于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因此日本的利率和金融改革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改革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1977年,日本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国债利率市场化开始,经历了银行拆借利率弹性化、大额定期存款利率放松管制、小额定期存款利率放松管制、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和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的过程,到1994年,放开全部利率限制。在此过程中,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迅速发展。

日本以国债交易利率和发行利率的市场化作为放开利率管制的第一步。1973—1974年经济危机过后,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支出日渐增加,政府成为当时社会资金的最主要需求者。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缺少多品种、大规模的金融资产进入,使市场交易难以形成客观的市场利率。因此,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成为日本政府当时最便利的选择。国债发行规模扩大使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和规模得到了拓展,国债交易利率成为金融市场其他利率的重要基础。

日本以丰富短期资金市场的交易品种作为放开利率管制的第二步。其利率管制主要集中于银行存贷市场和货币市场,因此短期市场利率的形成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重点。

(二)韩国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稳定是改革的必要条件(www.xing528.com)

韩国的利率市场化采取稳健的步伐,在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下逐步逐项推进利率市场化。1981—1989年是韩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阶段。但是受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选择在1988年末全面放开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的时机不当。因为1988年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开始震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都在酝酿中,全球通胀高企、美元加速贬值等外部因素潜在威胁着韩国宏观经济环境。韩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处于停滞阶段。

1991—1997年是韩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二阶段。在1991年12月,韩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与1988年前后不同,经济增长逐渐放缓,过度资金需求得到遏制,通胀预期得到有效控制。1992年,韩国市场利率逐渐平缓,使得其与管制利率之间差距逐渐减小。

韩国利率市场化第二阶段的成功是通过战略性引入新的货币市场工具,同时逐步放开已存在产品的管制利率完成的。韩国政府在货币政策利率政策逐步遵循市场原则的同时,也通过建设和发展货币市场,完善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途径。通过这些改革和努力,韩国货币政策调控逐渐转向间接调控。韩国通过改善金融部门基础设施,拓宽了货币市场广度和深度,成功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与第一阶段改革失败形成鲜明对比,第二阶段韩国商业银行积累了足够的风险定价经验并改善了其财务硬约束指标。韩国在第二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于1996年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从而减轻了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大幅波动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小结与启示

东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改革应循序渐进,要稳步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目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够抵消再平衡过程中投资增速下滑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也可以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必要的经济增长。具体而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释放改革红利,清除市场壁垒,放开市场准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实现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