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实体经济受益增强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实体经济受益增强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制度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价格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城市门站和电厂门站价格0.1 元。衢州市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签订全国首单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12月21日,杭绍台铁路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召开,标志杭绍台铁路PPP 项目公司正式成立。杭绍台高铁PPP项目作为全省唯一改革样本载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大事记。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实体经济受益增强

●进展与成效

——重点领域融资体制改革推出新举措。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集团、省石油公司、省机场集团相继挂牌成立。省能源集团、省交通集团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获批开展国家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制定出台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施细则,发布78个PPP示范项目名单,11个项目入选全国第四批PPP示范项目且投资额全国居首。杭州庆春路隧道列入国家首批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杭温铁路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框架方案和PPP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获批实施。

——“亩均论英雄”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出台关于全面深化企业综合评价工作的意见,全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下用地5 亩(含)以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全覆盖”,并开展设区市、县(市、区)、31 个制造业行业综合评价。89个县(市、区)全部执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全年减免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28.5亿元,征收差别化电价13505.88万元、差别化水价1570万元、差别化排污费11900万元,征收的费用全部用于支持企业转型发展。2016年度,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R&D 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分别为19.1 万元/亩、101.6 万元/亩、20.9 万元/人、1.4 万元/吨标煤、246.0万元/吨和1.43%,分别同比 增 长15.7%、8.2%、8.9%、5.5%、113.5%和5.9%。同时,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将综合评价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和房地产开发)以及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小微企业园区、特色小镇(不含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并首次提出设立制造业行业新增项目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规范指南。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制度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制定实施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推进绍兴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96 家,其中境内新增87 家、占全国近20%。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全面启动,加快推进首批省级12 个、市级67 个重点项目建设。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继续深化,改革成效获李克强总理等领导批示肯定。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五年任务全面完成,通过第三方评估并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宁波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落地保险创新项目37 个,保监会专门出台试验区一揽子支持政策。

——土地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保障机制进一步创新完善。创新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建立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的“补改结合”制度,加大省统筹和跨市指标调剂管理,保障重点基础设施、民生类项目以及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类项目顺利落地。创新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在杭州市富阳区、义乌市试点基础上全省全面实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宁波、德清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价格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推进电价制度改革,降低大工业、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价格每千瓦时2.22 分钱(含税)。扩大用电直接交易试点,全年交易量达930亿千瓦时,降低实体经济用电成本达30.13亿元,规模成效居全国前列。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和售电侧改革试点,核定我省电网2017—2019年输配电价水平。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城市门站和电厂门站价格0.1 元。

——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更加完善。出台关于实施促进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通过财政体制、税收支持、产业基金、政府采购等一揽子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设立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资金,2017—2019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8 亿元,选择18个工业大县(市、区)连续给予支持。省财政安排9000 万元支持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健全财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体制机制,缓解企业融资难题。(www.xing528.com)

——“531X”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出台了《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印发了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指引,基本建立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全面推行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新增法人和其他组织实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全覆盖。推进省信用平台信息归集,已归集2816项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以及941项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完善联合惩戒机制,设区市黑名单平均覆盖领域超过20个,省级层面23 个行业出台实施黑名单制度。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日均查询量20万次,累计突破2亿次。

●试点与突破

——湖州市、衢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制定省级和湖州市、衢州市两个层面行动计划,建立绿色项目清单、绿色金融政策清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清单。湖州率先探索建立全国首个区域绿色金融统计指标体系、绿色银行评价办法、绿色专营机构评价标准。全市35 家银行机构共开发绿色金融产品94只,绿色信贷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达24.38%。衢州市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签订全国首单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

——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城际铁路开工建设。省政府批复杭绍台城际铁路PPP 合同方案,省发改委批复全线初步设计。2017年9月11日,杭绍台高铁PPP项目签约仪式在杭州召开。12月21日,杭绍台铁路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召开,标志杭绍台铁路PPP 项目公司正式成立。12月28日,杭绍台铁路重要控制性工程(椒江特大桥、东茗隧道)开工建设,开启民资控股铁路的先河。杭绍台高铁PPP项目作为全省唯一改革样本载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大事记。

——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浙江占全国四分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首批12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我省杭州市、温州市和义乌市入选,数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在创建中杭州市总评成绩位居榜首,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温州创建“信易贷”等国家试点,全国地市级综合信用指数排名第三位。义乌作为全国获批的县级示范城市,以市场和外贸为特色,建立市场分类监管机制和外贸风险防范体系。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试点工作亮点纷呈。宁波市、德清县试点工作得到国土资源部充分肯定。宁波市出台了允许土地分割转让、实行政府优先收储等10 条突破性大、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镇海区率先允许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出让方式取得的科教、医卫慈善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设立抵押权。宁海县允许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割,已有12家企业获准办理分割转让。慈溪市建成首个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目前已办理交易备案111宗。德清县对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情况进行调研摸底,建立“府院联动”、涉地国有资产处置共同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分割转让管理、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调节等五项机制,厘清“以地为主”“以房为主”“司法处置”三种交易模式,分类明确部门职责、处置程序,进一步简化环节,提高交易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