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模式探索

建立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模式探索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要真正达到这——目的,笔者认为,必须探索建立一整套的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运作模式。地方政府运用价格等经济杠杆有计划地调节市场关系,再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的经济活动。概括地说,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运作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宏观管理为主,间接管理为主,指导服务为主。地方政府赋予企业的职权,是与赋予企业相应的经济利益、经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

建立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模式探索

强化地方政府的上述职能,目的是为了使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职能,为经济建设服务。而要真正达到这——目的,笔者认为,必须探索建立一整套的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运作模式。

1.运作模式的基本特点。

(1)地方政府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利用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包括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采取的其他措施。

(2)企业是微观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拥有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所应有的权利和利益以及承担的责任。

(3)地方政府运用价格等经济杠杆有计划地调节市场关系,再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的经济活动。

(4)地方政府运用多种方式去指导、服务于经济,同时,对经济活动实行监督与检查。

概括地说,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运作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宏观管理为主,间接管理为主,指导服务为主。

2.“模式”运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宏观间接调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①由原来的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政府下达各项指标,规定企业的经济活动范围,对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实行直接管理。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采取间接管理办法,即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使企业的活动大体符合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凡市场机制能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再干预,腾出更多的精力去解决战略性、政策性的大问题,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②由原来的微观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为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政府包揽了企业投入产出的全过程,统得过多,管得过死,造成政企不分。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应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政府调控主要在于宏观总量调控,而把微观经济决策,包括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决策交由企业依市场信号自定。③由原来搞项目审批、分钱分物转向搞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政府按行政权力分条和分级“切块”进行管理,根据计划搞项目审批,分钱分物。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主要利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实施发展规划,协调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机制,对市场的运作进行监督,并为市场提供必要的服务。(www.xing528.com)

(2)计划指导原则。①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采取粗线条、弹性、指导性的地方发展计划。②计划指导的任务是要抓好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确定方向和重大战略,及时为微观经济决策提供信息。③计划指导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计划制定过程中的信息交流、计划的发布和计划的执行反馈来发挥其指导作用。只有保证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政府的计划才有可能指导经济的发展。

3.运作模式中必须建立的四种机制。

一是目标机制。过去的政府计划部门是“衙门中的衙门”,坐在办公室里只等其他单位、部门上门来求。现在的计划部门应当全力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实情,为当地制定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短、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要与上级政府的目标协调统一起来。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广泛宣传,将计划目标变为广大干群的自觉行动。克服过去那种“一个领导一个调,一届政府一个样”的随意性,以保证计划目标和政策措施的连续性。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投资量大,回收慢,而且往往没有明显的直接收益项目,更应考虑其连续性,不能人为地随意改变。否则,将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二是择优机制。任何合理、科学的计划目标,任何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和措施,都要靠人去落实、去实现。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这说明选好干部和用好干部极其重要。前几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推动下,有些地方为了搞活当地经济,不管一个人的过去怎样,也不管这个人利用何种手段搞经济,只要能搞到钱,就予以重任,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犯罪案,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破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给党、政、群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是一种令人难忘的教训。事实证明,巩固政权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因此,作为政府,应在用人机制上注重、健全择优机制,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干部。只要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企业的每一个岗位上都有德才兼备者把持,政府经济职能才有落实的保证。

三是动力机制。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将深刻地影响人的利益导向,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实。因此,要健全动力机制,正确处理好四个问题:①开源与节流的关系。地方政府赋予企业的职权,是与赋予企业相应的经济利益、经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地方财政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开源”上,使地方财政与企业之间实现良性循环。②正确处理好公平税负问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其根源之一就是财政与企业未能形成“公平税负”的分配关系,往往政府为保证日益增长的社会发展目标需要,常以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去取代经济身份,从而弱化经济职能、挪用企业应有的收益。如本来就已经很少的折旧费也常被逼挪用,严重破坏了企业的正常补血。③明确产权关系。政府不要死抱产权不放,要赋予企业法人所有者地位,让企业具有完整的资产处置权。这样,才有可能形成自我发展、自我补偿机制。同时要改革成本核算制度,将企业的各项资本预支和经营费用全额算入产品成本,以保证企业有能力进行再生产,不断增强企业活力。④改革分配制度。除了明确政府财政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培育企业的补充机制外,要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工资分配制度,并允许厂长(经理)高于职工平均水平的1~4倍。地方政府还应设立各种奖项,如企业上等级奖、产品优质奖、重大发明奖等,使企业各层次人员的收入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真正挂钩,从而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企业上下共同追求经济效益的动力机制。

四是约束机制。就经济体制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符合我国实际的经济体制。但是,也有它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和趋利性,会刺激一些人的投机心理和不正当的牟利心理;其等价交换原则会渗透到人际关系、党内生活、政府管理中去,以致诱发权钱交易;市场经济的货币化也容易产生拜金主义。特别是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许多方面的不配套、不衔接、不同步,往往“空档”太多,使一些人有可乘之机。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重对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要运用法律来规范约束政府行为,依靠公务员法规、行政处罚法、投资法、财政法银行法等,制止超经济的特权融于市场交易之中。同时,要运用内部和外部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政府行为。既要注重政府组织内部监督,又要注重外部的民主团体、群众和舆论监督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就必须在以法律法规约束政府行为的同时,规范政府经济职能,明确各自责任,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为地方经济的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