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的确定同时伴随着投资收益的确定,我们将这两个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假定甲公司购买债券后采用直线法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但这种方法无论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计价还是从投资收益的确定来看,都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的情况下,需要在债券投资时即确定所购买债券的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计价,即确定投资的摊余成本(amortised cost)。确认投资的摊余成本,首先要确认投资的账面余额,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投资是否发生了减值的问题。如果投资未发生减值,则投资的账面余额即为摊余成本。由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的确定同时伴随着投资收益的确定,我们将这两个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也就是利息调整的摊销方法:直线法(straight-line method)与实际利率法(effective interest method)。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确定摊余成本。

直线法的特点是各期的摊销额和投资收益固定不变,但由于随着利息调整借差或贷差的摊销,债券投资成本在不断变化,因而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也在变化。采用直线法能够简化计算工作,但在一项投资业务中各期投资收益率不同,不能正确反映各期的经营业绩。

实际利率法的特点是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保持不变,但由于债券投资额在不断变化,使得各期的投资收益也在不断变化。实际利率法下,债券利息调整借差或贷差摊销额是票面利息与投资收益(即实际利息)的差额,在票面利息不变而投资收益变化的情况下,摊销额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采用实际利率法能够使一项投资业务中各期的投资收益率相同,正确反映各期经营业绩,但计算工作较为复杂。

采用实际利率法时,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就是按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的,只不过此时计算现值所用的折现率是债券投资时的实际利率,它是在债券存续期内保持不变的折现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样的处理方法意味着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基于历史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

1.按直线法确定摊余成本

按直线法确定摊余成本,就是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利息调整总额在债券的存续期内平均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

【案例8-28】

承案例8-25。假定甲公司购买债券后采用直线法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每年摊销利息调整贷差img

每年12月31日的账务处理如下:

(1)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40 000

贷:投资收益 40 000

(2)摊销利息调整。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6 739.6

贷:投资收益 6 739.6

在直线法下,甲公司每年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为:

40 000+6 739.6=46 739.6(元)

【案例8-29】

承案例8-26。假定甲公司购买债券后采用直线法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每年摊销利息调整借差img

每年12月31日的账务处理如下:

(1)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40 000

贷:投资收益 40 000

(2)摊销利息调整。

借:投资收益 7 123.4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 123.4(www.xing528.com)

在直线法下,甲公司每年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为:

40 000-7 123.4=32 876.6(元)

【案例8-30】

承案例8-27。假定P公司购买债券后采用直线法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每年摊销利息调整贷差img

在企业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到期一次付息债券的情况下,其应计利息也是一项非流动资产,它与该项债券投资的初始成本没有本质区别。可以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下设置“应计利息”明细科目予以反映。

P公司每年12月31日的账务处理如下:

(1)确认应收利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40 000

贷:投资收益 40 000

(2)摊销利息调整。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0 548

贷:投资收益 10 548

在直线法下,P公司每年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为:

40 000+10 548=50 548(元)

采用直线法确定摊余成本,操作比较简单。但这种方法无论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计价还是从投资收益的确定来看,都存在理论上的缺陷。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来看,按这种方法确定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余额,无法从统一的计量属性角度进行解释;从投资收益的确定来看,由于各期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会随着利息调整摊销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各期确认的投资收益应该不同,但按直线法所确定的各期投资收益是完全相同的。

2.按实际利率法确定摊余成本

采用实际利率法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可以克服直线法的上述不足。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实际利率法的特点:一是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来看,实际利率法要求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计算现值要以取得债券投资时的实际利率作为折现率;二是从投资收益的确认来看,实际利率法要求以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乘以取得债券投资时的实际利率,据以确定当期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再将其与当期的票面利息相比较,以两者的差额作为当期应摊销的利息调整金额。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各期按相同的投资收益率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这个相同的投资收益率就是该债券的实际利率。

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的情况下,需要在债券投资时即确定所购买债券的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使所购买债券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该债券的入账金额的折现率。通常需要采用插值法来确定债券的实际利率。

在债券分期付息的情况下,债券面值在到期时一次收回,其现值应根据债券面值乘以复利现值系数计算;债券票面利息分期等额收回,其现值应根据各期债券票面利息乘以年金现值系数计算。计算公式为:

债券初始入账价值=债券面值×DF i,n+债券票面利息×ADF i,n

采用插值法即可计算出债券实际利率i。

在债券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情况下,不论是面值购入还是溢价或折价购入,不论是否含有初始直接费用,其实际利率均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由于

债券初始入账价值×(1+实际利率i)n=债券到期价值

因此

式中,n为债券到期价值折现的期数。例如,企业取得5年期债券,如按年确认投资收益,则折现期为5期,利率i为年利率;如按半年确认投资收益,则折现期为10期,实际利率i为半年利率;如按季度确认投资收益,则折现期为20期,实际利率i为季度利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