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他是奉港中学的创始人

他是奉港中学的创始人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奉港中学的诞生、发展,以及如此丰硕成果的获得,与王剑伟等旅港各界人士的不断关怀、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他再次捐款180万元人民币给学校,其中150万元用于建造王载新教学楼,10万元用于设立王剑伟奖学基金。奉港中学继1985年接受第一批捐资150万元人民币之后,到1997年底已累计接受捐款470多万元人民币。王剑伟还应邀担任奉港中学的名誉校长,与学校建立了持久而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学校奠基人。

他是奉港中学的创始人

根据市政协文史委编著的“宁波帮”文史资料记载,王剑伟先生关心家乡公益事业的事迹,最早可以追溯到1948年。他于该年10月16日汇寄给奉化孤儿院500元金圆券,并关心孤儿们的就业问题。他在信中说:“鄙人创办之上海大理石厂需用练习生,年龄约15—18岁适宜,如孤儿院有相当优秀儿童愿送厂服务,自当尽先录用。”由此可见,他向来热衷慈善,做善事的积极性一直很高。

说起来,像王剑伟先生这样的宁波帮人士,不少都是因为战争或者其他原因,年轻时流落到香港,出身很低微,很多都是在洋行里做练习生起步的。那些香港的宁波帮后来成为富翁的人中,真正念到中学以上的少之又少,所以他们能切实体会到不能念书的痛苦。改革开放后,当时中央提出的口号是“科教兴国”,他们很赞同这个口号,所以有不少人把兴办学校作为报效家乡、造福桑梓的行动方向。而王剑伟先生正是他们中的一员,并凭借个人出色的组织能力,积极动员大家回家乡宁波投资建学校。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基本上没有中学,只有在区所在地或者大的乡镇才有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那时候学校的房子都是祠堂、庙宇,很多是公社化运动时期留下来的,有不少已经是危房。而且学生的课桌椅都要自己带去,有的人没有,就拿一块木板放在膝盖上,这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能想象的。当时,县政府的办学方针叫“以乡为主,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按照国家的标准是村建小学,乡镇建初中和中心小学。幸亏宁波的乡镇企业发展比较早,乡镇企业有钱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办学校,所以我在担任教育局副局长期间排了一个计划,要在每个乡镇建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

王剑伟先生的祖籍是奉化,所以奉化侨办一直与他保持密切联系。当时奉化在“南三县”中经济比较落后,初等教育普及任务基本完成,但依旧存在“一无二有”的问题。1985年春,王剑伟以香港上海总会会长的身份,率领部分会员首次来宁波考察,后回奉化探亲。他一踏上家乡的土地,就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游子对母亲般的自然感情。当他了解到家乡的教育事业还不够发达,就决心要为县城所在地的大桥镇新建一所中学,让更多的家乡子弟有机会接受中等教育。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喜出望外。(www.xing528.com)

于是,王剑伟先生作为发起人,与宁波帮人士共同捐资在奉化兴办了一所初高中一体的完全中学。1985年秋,在王剑伟先生的筹集下,150万元人民币陆续汇到奉化,奉化县人民政府和王剑伟先生签订《会商纪要》,商定:王剑伟先生负责筹募,香港同胞捐资150万元人民币,奉化县政府提供土地,折价为130万元人民币,为奉化大桥中学建造新校舍,校址选在鄞奉路东侧、县江西岸、岳林路一带,并将学校定名为“奉港中学”。之所以取“奉港中学”这个名字,是为了表示这是奉化、香港联谊所办的学校。这所位于奉化大桥镇、占地70多亩的中学,总投资700余万元,土地是奉化市政府出的,王剑伟先生出了不到一半的钱,另一大半钱是由包玉刚邵逸夫、陈廷骅和奉化籍港胞陈怡良、竺银康等人一起出的。

王剑伟、章猛进参加王载新教学楼落成典礼

1986年,奉港中学破土动工。1987年,学校建成。学校开办至今,被评为全国实践教育先进学校,师生参加全国、省级各类竞赛屡屡获奖。奉港中学的诞生、发展,以及如此丰硕成果的获得,与王剑伟等旅港各界人士的不断关怀、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1997年,王剑伟先生又亲率香港上海总会春节旅行团来奉化考察奉港中学。他再次捐款180万元人民币给学校,其中150万元用于建造王载新教学楼,10万元用于设立王剑伟奖学基金。在王剑伟先生的影响下,同来的香港大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星培、香港南英保险公司顾问金如新也为奉港中学捐了款。奉港中学继1985年接受第一批捐资150万元人民币之后,到1997年底已累计接受捐款470多万元人民币。王剑伟还应邀担任奉港中学的名誉校长,与学校建立了持久而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学校奠基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