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学发展:从古典到微观视角

经济学发展:从古典到微观视角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典经济学以研究国民财富如何增长为中心内容,确立了物质财富观,与重商主义不同,他们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而不仅仅是货币,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是通过增加资本积累和社会分工来发展生产。在政策主张上,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即政府不干预经济。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反映了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一阶段的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经济学发展:从古典到微观视角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行为,尤其是市场体系中人的行为,而市场经济则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而产生的,因而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学不是脱离一般社会思想的独立体系,甚至到了18世纪晚期,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还把经济学看作是法律学的一个分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特点,经济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

经济学思想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思想家的著作中,色诺芬在其《经济论》中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学这个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均在其著作中或多或少地涉及了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和概念。他们的经济学思想经古代罗马人、早期基督教和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学派的继承与发展,到了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时,产生了一个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流派——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中期,其代表人物包括英国人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法国人安·德·孟克列钦和德国人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等。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1)认为金银形态的货币财富的唯一形式;(2)一国财富的来源主要依靠对外贸易,即社会财富主要来源于流通领域;(3)增加社会财富的方法就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4)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即利用国家的力量限制进口、增加出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重商主义的这些主张反映了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的很多观点是错误的,同时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并且他们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流通领域,因而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经济学,而只能说是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延伸阅读

我们倘使只看到农夫在下种时候的行为,只看到他将许多很好的谷粒抛在地上,我们就会说他是一个疯子而不是一个农夫了。但是当我们按照他的收获,也就是他努力的最终结果来估计他的劳动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他行动的价值及其丰富的收获了。

——托马斯·曼《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节选

(二)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从1776年开始,至1870年结束,是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诞生,也宣布了古典经济学派的诞生。古典经济学的其他代表人物主要有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

古典经济学把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拥有独立体系的科学。古典经济学以研究国民财富如何增长为中心内容,确立了物质财富观,与重商主义不同,他们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而不仅仅是货币,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是通过增加资本积累和社会分工来发展生产。围绕这一点,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经济增长、价值、价格、收入分配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在政策主张上,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即政府不干预经济。他们认为市场体系中的价格是只“看不见的手”,由其来调节经济,可以把个人的利己行为引向增加国民财富和社会福利的行为,因此,价格调节经济就是正常的自然秩序,政府也就没有必要去干预经济的运行了。

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反映了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

延伸阅读

人的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利己主义,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受“利己心”支配,社会利益往往被抛在脑后。但是,不期而然的是,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但利己,而且比一个人殚精竭虑、刻意追求公众利益时,更有利于社会。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商和面包师的仁慈,而是出自他们利己心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对他们有利的话。人们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进这种利益,他所盘算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他是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人们往往能比他们真正打算那么做更有效率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亚当·斯密《国富论》节选

(三)新古典经济学(www.xing528.com)

19世纪70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和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等人不约而同地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即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被称为“边际革命”。1890年马歇尔出版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综合了上述三人和当时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代表观点,从而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折中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延伸阅读

欲望是无止境的、多种多样的,但每一个个别的欲望却是有其限度的。人类本性的这种平凡而基本的倾向,可用欲望饱和规律或效用递减规律来说明:一物对任何人的全部效用(即此物给他的全部愉快或其他利益),每随着他对此物所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及所有量的增加那样快。如果他对此物的所有量是以同一的比率增加,则由此而得的利益是以递减的比率增加。换句话说,一个人从一物的所有量有了一定的增加而得到的那部分新增加的利益,每随着他已有的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在他要买进一件东西的时候,他刚刚被吸引购买的那一部分,可以称为他的边际购买量,因为是否值得花钱购买它,他还处于犹豫不决的边缘。他的边际购买量的效用,可以称为此物对他的边际效用。或者,如果他不购买此物,而自己制造它,那么,此物的边际效用,就是他以为刚刚值得他去制造的那一部分的效用。这样,刚才所说的规律可说明如下:

一物对任何人的边际效用,是随着他已有此物数量的每一次增加而递减。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节选

新古典经济学坚持自由放任思想,认为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因而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之所以称之为新,是为了表明其与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其采用一个新的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同时也将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生产转向消费和需求,将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主要探讨价格如何调节经济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而也被称为价格理论。这一阶段的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四)当代经济学

当代经济学是以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标志的。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打破了自由放任的经济学传统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同时提出了以国民收入决定为理论中心,从而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体系。

延伸阅读

因此,可以推知,如果社会的消费心理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人们愿意消费掉(比如说)其收入增量的9/10,我们的数量都用工资单位计量。那么乘数k即为10。而在不减少其他投资项目的条件下,(比如说)增加公共工程所引致的总就业量便为公共工程所提供的初期就业量的10倍。即使在就业量和实际收入增长时,如果社会的消费量仍维持不变,则就业量的增加就被限制为公共工程本身所提供的初期就业量。另一方面,如果社会愿意消费掉任何收入的全部增量,则经济不会有稳定态,价格将无限制地上升。在心理状态正常的情况下,只有在就业量增加而消费倾向也同时发生变化时——例如,在战争时期,鼓励节制个人消费的宣传的同时就形成了这样的结果。只有在这种情形下,投资品行业就业量的增加才会导致消费品行业减少其就业量的不利反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节选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都加强政府干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也形成了当代经济学的由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共同组成的格局,新古典综合派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主流经济学派别。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等国出现的滞胀又引起了经济学家对国家干预主义的再思考,从而导致自由放任思想的再度复兴,以弗里德曼卢卡斯、科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都是自由放任的拥护者。

当代经济学是一个综合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庞大理论体系,在经济学的内部派系林立,分歧巨大,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其经济思想的不同而将其划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他们坚持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主张自由放任,政府不干预或少干预经济;另一派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运行,也称新干预主义经济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