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域文化元素在杭州城市定位中的演进考量

地域文化元素在杭州城市定位中的演进考量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杭州市的城市定位的历史沿革中可以看出,杭州市在城市定位的决策过程中对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认识和考量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当时,这实际上是对国家批准杭州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一种客观描述。在“十三五”期间,作为杭州城市定位的主要研究者,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开拓“东方品质”所包含杭州地域传统文化中的向上性格和成长性元素,将其打造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地域文化元素在杭州城市定位中的演进考量

杭州市的城市定位历史沿革中可以看出,杭州市在城市定位的决策过程中对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认识和考量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杭州市首次将文化因素的考量写入城市定位是在1984年,是以历史文化名城这样的形式写入城市定位的。在当时,这实际上是对国家批准杭州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一种客观描述。但这多少证明,杭州已经认识到文化名城对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名片作用。因为长期以来,杭州似乎更重视自然风景(1953年,风景城市,1972年,革命风景城市)在城市定位中的作用。

1998年杭州的城市定位又进一步把文化名城写入了城市两大主要功能之中,作为与经济强市的城市定位向对应的城市发展目标的另一半,文化成了杭州城市功能的半壁江山。这在那个“以GDP论英雄”、全国上下都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的年代,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应该指出,当时对文化名城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所谓的由国家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范畴之中,打出文化名城的旗号,更多地还是着眼于利用其来发展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深刻认识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关键和持续的作用。杭州在2000年前后,为了发展房地产和所谓的旧城改造,拆迁了许多古建筑就是一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深化,杭州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和休闲旅游之都”。这个战略定位表明杭州已经开始真正认识到具有个性化的文化资源对城市发展的独特作用,认识到城市人文品格的主要特性,认识到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的本质所在。2003年,杭州提出了对“生活品质之城”的一个注解式的口号:“精致和谐、开放大气”,并将其作为杭州新世纪的城市人文精神、杭州市的城市之魂[2]。其中,特别强调作为主城区,即传统意义上的杭州城区的历史文化性格是精致和谐(这一年杭州周边的萧山和余杭被并入了杭州)。这表明,杭州城市定位在传统文化资源的开掘和升华上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十二五”规划时,杭州进一步提出“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的城市定位,表明了对地域文化性格在城市定位中的作用的进一步强调,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定位的纲领性的因素。众所周知,2008年发布的长三角区域规划中对杭州市的定位是“长三角南翼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四中心、一基地”[3]。但这些在“东方品质”的旗帜下只能是派生层次的定位了。但当时,对何为“东方品质”,似乎并没有更多的深入解读,基本的解释是“幸福和谐”的意思。民众层面的理解,则认为就是生活品质之城的改版。从精致和谐到幸福和谐,从生活品质到东方品质,从休闲旅游之都到幸福和谐城市,杭州地域文化的性格特征获得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升华,而且也表明了杭州作为一座“二线城市”[4],打算以独特地域文化性格来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十三五”期间,作为杭州城市定位的主要研究者,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开拓“东方品质”所包含杭州地域传统文化中的向上性格和成长性元素,将其打造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为此需要对杭州的城市定位,即所谓的“东方品质、世界名城”中的“东方品质”的内涵作进一步的拓展,其应该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灵动山水、江南文化、创智空间、和谐家园”。其分别从自然环境、人文资源、产业空间、社会生活四个层面解释了作为杭州城市定位和核心元素的东方品质,也是成为世界名城的主要内涵。

参考文献

[1]张鸿雁.城市文化资本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张鸿雁.“大上海国际化都市圈”整合建构新论——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差序化格局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2007,(5).

[3]杰弗里·迈耶.鹰与龙——华盛顿与北京比较[C].王旭,黄柯可,译.城市社会的变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王军.城记[M].北京:三联书店,2006.

[5]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6]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张鸿雁,张登国.城市定位论——城市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8]陈建军,杭州市“十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思路研究[R].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工作报告,2000(1).

[9]胡荣.以公共利益为牵引提升社会、文化效益——巴黎历史性公共空间复兴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08,(2).

[10]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思想史[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www.xing528.com)

[11]张鸿雁.“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资源依赖型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社会学视角的理想类型建构[J].社会科学,2006,(6).

[12]彼得·迪肯.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全球经济地图[M].刘卫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3]卡尔·劳格胡特.向中国学习——城市之道[M].张路峰,包志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1.

[14]莫什·萨夫迪.后汽车时代的城市[M].吴越,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89.

[15]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杭州“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定位研究[R].杭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报告,2015,(12).

Urba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Study Based on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ges of Developing:In the Case of Hangzhou City

Jianjun CHEN,Xin CHEN(School of Public Affairs,Zhejiang University)

Abstract:Urba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is the primary issue of urban management.The accurate urba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is the basic prerequisite for scientific city planning.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ategory and connot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identifies the strateg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ges of developing features of urba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and summarizes the basic properties and principles of urba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scientific city planning need consider spatial,industry,culture and function dimensions.Taking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Hangzhou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PRC as the cas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change and evolution of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Hangzhou according to the stages of developing,and the dynamic changing process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e industrial economy to the regional culture.It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culture i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factor to the urba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in post-industrial era.

Keywords:urba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stages of developing;regional culture

作者简介:陈建军,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意与设计学院教师。

[1]王国平:《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推进新发展、开创新局面》,《杭州通讯》2003年第7期,第8页。

[2]2003年3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8版》:《精致和谐开放大气——塑造新世纪杭州人文精神》。

[3]国际休闲旅游中心、全国创意产业中心、全国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4]在城市科学中,并没有一线二线城市的精确定义,只是借用媒体的说法,在中国和长三角,杭州无论是经济总量、城市人口、政治影响力等都是不能和北上广比肩“大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