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析主导观点(S-subjectivity)

解析主导观点(S-subjectivity)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上海市房产税政策,市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至关重要的主体。因此,本文选择上海市政府角度的“主导观点”。因此,这几个主体也是政策的主要参与者,即“相关观点”。以下将先从主导观点出发,列出政策的基本要素。针对市场未能发挥有效配置资源的功效,以税收行为调节市场所需的量和结构,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责。

解析主导观点(S-subjectivity)

针对上海房产税政策,市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至关重要的主体。政府根据自身的前提/立场而制定政策,包括房产税的征收对象、税率、减免条件等,并在社会强制实施,以期达到目标。因此,本文选择上海市政府角度的“主导观点”。同时,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房产税政策会影响地产市场整体的运行,具体而言将对市场中的开发商、住房投资者、投机者、刚性需求者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政策效果。因此,这几个主体也是政策的主要参与者,即“相关观点”。以下将先从主导观点出发,列出政策的基本要素。

1.房产税政策的前提/立场(Premises and Stances,简称PS)

房产税政策的前提/立场,即市政府出台房产税政策的观点有如下三个。

PS1——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政府作为区域的管理者与服务者,对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都有监督管理并维持其稳定发展的责任。该政策出台前,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水平非理性上涨,诱发了尖锐的供需矛盾和住房结构性冲突,因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3]

PS2——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房地产,尤其是住宅,是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广大民众最关心的事情,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必须从广大民众的角度出发,为人民谋福利,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样才能稳固政权,并更好地对国家和区域进行治理与服务。

PS3——增加可持续性财政收入。由于土地出让环节的收入远高于土地持有环节的收入,并且土地出让环节的收入较容易取得,因此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通过大量卖地、提高土地出让金的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地价、房价的升高。而房产税改革通过增加地方直接税源,可逐步减少地方政府对新增土地收益的过度依赖,从而改变目前“土地财政”的现状。房产税是每年征收,是持续的财政收入,能保证稳定的税收流入,支撑保障房建设等支出,长期看更符合社会整体健康发展。[4]

2.房产税政策的目标(Goal,简称G)

《暂行办法》中明确了此次房产税政策的目标,包括改善房产税制度(G1)、合理调节居民收入分配(G2)、正确引导住房消费(G3)、有效配置房地产资源(G4)。

G1——改善房产税制度。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而作为持有环节的重要税种——房产税,一直以来并未受到应有重视,居民自住用房均是暂免征收,体现了今后房产税改革的方向。(www.xing528.com)

G2——合理调节居民收入分配。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很大程度因依赖财产性收入,基于其不动产财富的增值、溢价收入,而并存的是低收入者无力买房的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迫在眉睫[5]

G3——正确引导住房消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持续上升,催生炒房一族,炒房行为又迫使房价上升,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和效率;而保障刚性需求,抑制投机需求,增加市场信心,引导民众理性住房消费,形成房产良好的层级流动,使真正有需要的人能够买到适合自己的住房,是房产税实施的意义。

G4——有效配置房地产资源。针对市场未能发挥有效配置资源的功效,以税收行为调节市场所需的量和结构,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责。

3.房产税政策的手段(Strategy,简称S)

此次上海房产税试点,政策手段包括五个方面:征收对象(S1)、计税依据(S2)、适用税率(S3)、组织机制(S4)、税收用途(S5)。

4.房产税政策的预期结果(Result,简称R)

从政府的前提/立场出发,通过分析政策目的,该政策的预期结果有以下几点:住房市场价格平稳(R1)、房产税收入增加(R2)、保障房建设量增加(R3)。R1与R2是政策显而易见的目标指向,需要说明的是保障房建设量增加(R3),《暂行办法》中注明此次房产税收入主要用于保障房的建设,房产税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投入增加,相应地保障房建设量也将增加。

图1 上海市房产税政策S-CAD分析基本要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