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富甲一方:西塬李家大财主

富甲一方:西塬李家大财主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家是原渭南县西南区马峪乡的一个富家,世居蓝田县厚镇北头,占了该镇东侧和入峪的大道以北的一小段。李家发家的主人李友娃,原籍是商县。佃户们都称赞李财主是个大好人。李家在渭南县的中西区和蓝田县的东西两塬上也有大量的出租地。家中设有大账房,渭南县西关外的冯家堡还有分账房,有多人分管按时收租收息。李家的住宅比其他财东都讲究。

富甲一方:西塬李家大财主

李家是原渭南县西南区马峪乡的一个富家,世居蓝田县厚镇北头,占了该镇东侧和入峪的大道以北的一小段。厚镇过去人称“厚子头”,南北街道中间有个腰楼,楼北归渭南管,楼南归蓝田管。旧社会两头经常闹摩擦,特别是过年两头的社火队相遇时,各耍“欺头”,各不相让,动不动就打起来。因为分属两个县,官司也不好打。

李家发家的主人李友娃,原籍是商县。据说在明末清初时,他逃荒到山外给人打工,后来在厚镇北头租了一间房子,用玉米做成糖,担到十里八乡叫卖换破烂。后来又增加了火柴、针线之类的小百货,换些破鞋烂袜子、油头发、废铜烂铁,回来经过分类整理卖到城里。有一次他到农村,碰见个小孩拿一块很重的铜色疙瘩换糖,当时他认为是铜,可是分量很重,认定是个值钱东西,就把盘子里剩下的半块糖全部给了小孩。赶紧拿着东西回到家中,叫一个相好的朋友来识别,初步判断是金子,建议他悄悄拿到西安的金店去。经过鉴定果真是纯金,上秤一称竟然十斤八两(旧式度量衡)。只是长时间没有洗刷,外表的污垢太多。金店老板问其来源,他谎称是祖传之物,到他父亲时丢失了,最近打扫屋子才从楼上的角落里发现。老板问他准备怎么办,他一时说不出,老板提议:“把这块金子存入金店打造首饰,作为你入股的股金,以后金店就咱们两家合营,你做二掌柜。”他听了十分高兴,一口就答应了。老板让店员先给二掌柜安排了一间卧室,再从外边叫裁缝给他缝了一身绸缎长袍短褂,穿戴起来。李友娃便从一个山野乡巴佬,变成了西安市赫赫有名的老凤祥金店二掌柜。

几年后大掌柜病故了,李友娃将大掌柜原来的资本和合营后的盈利一并归还给其家属后代,金店变成他的独资财产,生意很是兴旺发达,工匠也增加了许多,跑生意的高级店员就有十几个。他当时看到商业的风险太大,于是就从金店抽出一半资本拿到厚镇,在青峪买了五架山四道沟的山林。每道沟里召几家贫苦的山民,在山上栽种核桃、板栗,在沟里开荒种粮食和蔬菜。每年象征性地给他交些租子,同时并不要求交现钱,种什么交什么。佃户们都称赞李财主是个大好人。山里的穷人混不下去了,便来求李家分给他们一沟一梁让他们经营。李家连着原来地畔继续向深处发展,最后把青峪的北半部分都买完买通了。

李家在渭南县的中西区和蓝田县的东西两塬上也有大量的出租地。家中设有大账房,渭南县西关外的冯家堡还有分账房,有多人分管按时收租收息。李家有名的一件事,听说是在由厚子镇下至西塬上经过横岭的十里严坡,和再由西塬下至县城经过的五里罗家坡,坡上坡下均买有田地,租给附近农民耕种,却不收地租,只由其负责冬天扫雪和随时修路。不但自家车马来往方便,也大大便利了行人。

李家曾在街道的最北头买地修建了九间三院豪宅大屋,三个儿子一人一院。我的大姑妈嫁给了老大,姑夫姑母我都没见过,儿子保林也是中年夭折。保林留有一个儿子叫学儿,年龄和我差不多,自小和我一起在阳郭同善学堂上过学。由于世道家境的变故,民国三十四年毕业后,我们就一直没有见过。听父母和两个哥哥讲,他们小时候每年冬季都去大姑家帮忙剥核桃。因为山客用核桃交租,他家就在大厅房里扎几个大麦囤装得满满的,到冬季便雇些穷人来剥。有的人边剥边吃,吃得太多便不停地上茅房,人称那是“吃溜油”了。(www.xing528.com)

李家的住宅比其他财东都讲究。听二姑说,我爷爷当时也是阳郭以南有些名气的财东,在李家人要来相亲时,他动员全家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把房子所有的老鼠洞都泥了,为的是不叫李家人笑话。李家管家回去后,老太婆问及情况,他回答说:“姑娘的模样倒是不错,就是屋里不行,住房连咱屋的茅房都不如。”

李家住宅在街东,又在街西边修了个花园,园内花木繁多,有小桥流水,假山鱼池,亭台楼阁。周围都是砖墙围着,内有花木工看守管理,除了主人邀请外,谁也不准进入。为了家人去花园游玩不用穿过街道,还从正屋门前修了一座拱形天桥。花园留下的残垣断壁和石条如今还存在。

(撰稿:卢成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