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问日常现象的道理,寻找伟大发现

追问日常现象的道理,寻找伟大发现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往往蕴含着大道理。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常常会对最常见的现象进行追问,从中发现流传千古的科学原理。这是人们就现象论现象的庸俗的认识。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遭到了统治者的疯狂镇压。在哥白尼之后,不少伟大的科学发现,多是由科学有心人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并进行论证和计算,经过争论或者斗争而被载入史册的。许多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发现,都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

追问日常现象的道理,寻找伟大发现

最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往往蕴含着大道理。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常常会对最常见的现象进行追问,从中发现流传千古的科学原理。比如,哥白尼发现地球围绕太阳转从而提出了日心说,与马克思研究小男孩之问相类似。

从有文字记载到哥白尼日心说发表前的几千年间,人们对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这一日常现象司空见惯,多数人往往是从如何适应这种状况思考问题,而不追问太阳为什么会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当然,也有人试图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他们说,这种现象是太阳围绕地球运动的结果,因为地球是天地万物的中心。中国知识界也一直持“天圆地方”的观点。他们认为地是方的,天是圆的,太阳挂在圆圆的天上,从早上升起,到晚上落下。这是人们就现象论现象的庸俗的认识。直到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才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识,使人们对这一现象有了一个科学认识。哥白尼认为,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不是太阳围绕地球运动,而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太阳东升西坠这样一个日常贯见的现象,蕴含着如此深刻的道理。自此以后,人类才有了开启认识太空的钥匙,才有了现在遨游太空的壮举。

科学战胜非科学和愚昧的斗争,是异常激烈和残酷的。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遭到了统治者的疯狂镇压。

哥白尼(1473—1543年),波兰人。早年学医,在学医的过程中,受到医学院一位天文学教授的影响,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他被派到意大利学习教会法规。在学习之余,他对数学和天文学投入了很多精力,拜天文学家诺法腊为师,进行天文学研究。1499年被聘为罗马大学天文学教授,讲授二世纪时埃及托勒密的天文学理论。托勒密的理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运动的。这个理论因为与基督教会关于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论一致,所以得到了教会的认可,在天文学领域占统治地位达1500多年,很有权威性。可是,哥白尼在教授这个理论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天文现象用这个理论无法解释。他起初努力想完善这个理论,但他发现这个理论的缺陷太多,以至于他不得不另觅出路。他在查阅古希腊古罗马的文献资料时,发现西塞罗(前106年—前43年)和毕达哥拉斯(前580年—前500年)曾提出过地球也在运动。他想,如果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一些天文现象该如何呢?他更加细心观察天象,潜心理论构建。但是,由于这项工程巨大,为了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个问题,他辞去罗马大学的教席回国。1512年在波兰一个教堂谋得神父职位,选择教堂的一段城墙平台做天文观察台,在教堂西北角的一座小楼里进行研究。他孜孜不倦地观测和研究天文现象。从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构想,可以纠正托勒密理论与天文观察发现的许多矛盾。1510年他把自己的理论写成初稿,以后又经过数学计算、观察事实,对初稿进行了两次修改、补充,于1540年定稿,可见科学的发现是多么的不易。《天体运行论》定稿后,迫于教会势力的迫害和扼杀,书稿出版一再被推迟。直到1543年,在他病危时,他的这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才得以出版。近代科学史的开端就是以《天体运行论》为标志的。与任何科学一样,哥白尼的理论也有缺陷。比如,他认为行星的运行轨道是圆的,而实际是椭圆的;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实际是无限的。这两点被后来的意大利学者布鲁诺德国学者开普勒所纠正。这说明,即使一个非常伟大的理论,也不可能没有任何缺陷,但缺陷不能否定正确理论的伟大。

正如哥白尼所担心的,他死后,他的学说不但遭到了某些学者比如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德国教授马丁·路德的攻击,而且也遭到了罗马教廷的扼杀。罗马教廷在《天体运行论》出版67年后,于1600年在罗马鲜花广场上烧死了宣传哥白尼学说的意大利学者布鲁诺,于1616年宣布《天体运行论》为禁书。直到1757年教会才对该书解禁,1822年教会才承认太阳为星系的中心。1889年,罗马教皇为布鲁诺平反,此时离布鲁诺被烧死已经过去了289年。

哥白尼是在对日常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对旧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对客观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先是对旧理论产生怀疑,有了自己的想法,提出一种假说,再经过与客观事实对比验证,并进行细致的论证和计算,才使他的学说基础牢固,成为真正科学的。所以,科学界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看作近代科学的开端是有道理的。在哥白尼之后,不少伟大的科学发现,多是由科学有心人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并进行论证和计算,经过争论或者斗争而被载入史册的。

科学发现属于有心且执着的人。无意的发现,有意的观察,对前人的已有成果敢于纠错,敢于提出新观点予以发展,不断地认真总结实验或试验的经验,是科学得以前行的不二法门。许多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发现,都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www.xing528.com)

牛顿(1642—1727年)晚饭后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忽然一个苹果落地。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飞到天上而是落在地上呢?是不是地球有一种吸引力而致呢?假若地球有引力会吸引苹果,它会不会吸引月亮呢?于是,他在前辈科学家如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1571—1630年)、伽利略(1564—1642年)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观察和计算,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牛顿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论文集,阐述了现在我们在物理学中所学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为科学的经典力学天体力学的奠基人。

英国工人瓦特(1736—1819年)在他年纪还小时,看到火炉上的一壶水开后,蒸汽把壶盖冲起,上下跳动,他就思考蒸汽冲击壶盖的原理。长大后瓦特在一所大学里当教具制造员,根据自己的思考,他把当时流行的单动式蒸汽机改进为活塞旋转联动式蒸汽机,使动力机、传动机和工作机成为一体,使蒸汽机成为采煤、冶炼、纺织交通火车轮船都可采用的机器,引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工业革命

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一位得主是X射线的发现者、德国科学家伦琴(1845—1923年)。1895年他在研究真空管放电现象时,发现放在旁边的照相底片感光了。他在感到奇怪之余,又专门做了一次实验,底片确实又感光了。他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经过了多次实验,终于发现这是一种可以穿透人的衣服、肌肉但不能穿透骨胳的不明射线。他的夫人随口说了一句:“又是一种X。”于是这种射线就被命名为“X射线”。至今医学上诊断离不开的各种CT(X光断层扫描)检查,都得益于伦琴的发现。

英国乡村医生詹纳(1749—1823年)发现挤牛奶的姑娘不得天花,于是对这种现象经过20多年的研究,于1796年发明了种痘消灭天花的方法。1798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学术界的冷嘲热讽,但最后终于被大家所认可。1802年,国会向他颁奖。现在,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天花已经被消灭,这得益于詹纳的发明。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1928年9月的一天早上,到他的细菌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器皿中细菌的变化。他发现在葡萄球菌的培养器皿中,培养基发霉了,有一团青色的霉花。助手认为是被杂菌污染了,要把这只培养器皿中的培养物倒掉,被他阻止了。他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在青霉菌的周围,葡萄球菌消失了。他把青霉菌进行培养后,发现青霉菌的分泌物即青霉素可以杀死多种细菌。1929年6月,他将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并发表。在接受诺贝尔奖的演讲中,他说:“我要告诉你们的是真实情况:青霉素的发现是一个机遇性的观察。我仅有的功绩在于我没有忽略掉这一项观察,并且作为一个细菌学工作者我追踪了这个目标。我在1929年发表的论文,是那些特别是在化学领域里发展青霉素的人的工作的起点。”[1]当时,有人向他建议申请专利,但被弗莱明拒绝了,他说:“为了我自己和我一家的尊荣富贵,而无形中危害着无数人的生命,我不忍心!”[2]1940年,在牛津大学主持病理研究工作的佛罗理阅读了弗莱明的论文,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共同组织联合实验组,终于使青霉素的提取获得成功,开创了抗菌素治疗细菌感染的新天地。

科学家们由无意的发现进行有意的研究而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生存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比比皆是。荷兰物理学家马森布洛克于1745年无意中发现了顿莱瓶可储存电而对电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年)在编写《化学原理》时,为排列已知的化学元素,把写有化学元素的名称、分子式、原子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主要化合物的卡片按原子量排列时,意外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制造匠利珀希偶然间把两只镜片叠在一起,看到了很远处的一个尖塔上的风标。这件事被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知道后,经过千辛万苦,于1609年发明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