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放慢脚步,发现更多美景,年轻人必知的道理

放慢脚步,发现更多美景,年轻人必知的道理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理10活着不是为了不停地赶路,放慢脚步会发现更多的美景生命承受不起太匆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沉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的匆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放慢脚步,发现更多美景,年轻人必知的道理

道理10 活着不是为了不停地赶路,放慢脚步会发现更多的美景

生命承受不起太匆匆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沉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的匆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告诉了我们时间是怎样如流水般匆匆逝去的。是呀,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该如何度过这有限的生命呢?于是,有人迈开了太匆匆的生活步伐,想要赶上时间的脚步。

然而,德国作家约瑟夫·皮鲌早在1940年就写了一本名为《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书中告诫大家不要让社会进入到一个他所称为的“全民工作”的世界里。当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关于工作时,是不可能把它做到尽善尽美的。这也就验证了另外一句俗语:“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要变傻。”问题是,不仅要失去生活乐趣,甚至可能危及健康和生命。

话说一年轻人去招聘会寻应聘工作。在看过简历后,招聘人员问:“简历上明明写着毕业才两年,你怎么会有三年的工作经历?”年轻人答说:“加班时间算起来也有一年!”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很多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现代人为了应付日益沉重的生存压力,变得越来越忙碌。本来,工业社会发明了洗衣机冰箱汽车、机器,等等,是为了让人们有更多闲暇时间来享受人生,但事实刚好相反,现代人反而成了最忙碌的工蚁。

我们总感到时间不够用,怎么追都追不上它匆匆而去的脚步。我们没有时间好好烹饪一顿大餐,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和亲友相聚,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人生……时间是我们难以把握的奢侈品。直到有一天,身体累垮了,精力不济了,这时才被逼着慢下脚步来,但也许真的是“没有时间”了。

2011年12月21日,一位年仅23岁的女白领方言因为胃溃疡离开了这个世界。方言因长期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最终导致急性胃溃疡,酿成悲剧。由于她在生前曾发微博称“忍痛加班”,此事引起了大家对白领“过劳死”的关注。人们在惋惜的同时,也纷纷表示重视与警惕。

网友“王者清风”感慨:“不只是方言,奔波的年轻一代,谁又不是在用身体拼未来呢?没有家庭背景,没有轻松的好工作,加班加点再正常不过,能够‘朝九晚五’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提供了一组数字:“全世界每小时人均工资全世界第一名是德国,约30美金;第二名是美国,约22美金。中国0.8美金一小时,位列全世界最后一名。但是我们有排第一名的,就是中国的人均工作时间一年竟高达2200个小时,而美国只有1610小时,日本是1758小时,荷兰只有1389小时,为全球最低。”

于娟曾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若是50米短跑,参赛选手需要短时间内爆发所有的力量;若是100米短跑,就得稍稍控制体力,以确保从头到尾都能保持很好的速度;若是400米、800米中长跑,那么一开始就不能太使劲,以确保后段路程的体力;若是1000米以上,那就不能靠急性子和爆发力了,而要靠不紧不慢的持久力和忍耐力。

一个人,如果想用跑50米的速度跑完马拉松比赛,那么他很可能会在途中累死,达不到终点。如今,很多人就是用这样太匆匆的速度来诠释自己的人生,过的是“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后拿钱换命”的生活。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过劳死”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生命如此脆弱,人需要休息、放松和娱乐,精力不可过分消耗。为了追求财富、地位而无休止的加班熬夜,最终会一点点将自己的生命侵蚀。

人不是机器,不可以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快速高效地运转。我们不时地需要时间来停下来休息,或者思考一些事情,整理思绪,愉悦身心,然后再上路。放慢脚步,其实是一个养精蓄锐的过程,但这并不是说因为时间多得无聊,而要用看更多的电视剧或是逛街等去消磨时间。

西方有句话提醒人们慢下脚步来领会人生:“停一停,闻一闻玫瑰花香”,但对于一个总是叫嚷着时间有限的人来说,生活乐趣好像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忙忙碌碌的人们,不妨停下匆匆的脚步,花点时间接近大自然运动一下,静下来审视一下自己的心灵。学会调整自己的生活,不要等到病倒在床上,才被逼着慢下来。

人生是场马拉松,是一个漫长的奔跑过程,不要奢望一步到位,也不要因为暂时的落后而灰心着急,更不要像跑50米那样时刻冲刺。如果把匆匆的状态当成常态,那么我们的乐趣和健康将很快远去。年轻人要学会放慢自己的人生脚步,不要太匆匆。

慢点走,反而先到终点

有一句俗语叫“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子路》。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地方。孔子只是讲了几句简单的话:“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匆匆忙忙地追求人生目标的人,往往无法达到终点。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赢到最后才叫赢。如果我们总是匆匆忙忙,用最快的时间赶路,往往反而不如放慢脚步,慢慢前行。在这个加快生活步伐成为习惯的世界里,放慢脚步似乎有点逆道而行,但在压力下能从容不迫的人才更有希望创造美好的人生。

有很多年轻人在进入社会之后,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也许看到别人升迁、加薪,却没有自己的份,会感到有些时不我待,在工作中总是很忙碌,甚至加班加点。其实,慢工出细活,只要不是过于拖沓,慢慢地完成工作一般都会更有效率

有一个贩卖水果的人在边远的山村买了满满一车西瓜。这里的西瓜汁多味甜,口感非常好。他想把西瓜运到城里,然后卖个好价钱,于是就把西瓜装到拖拉机上,往城里赶。

山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头一次来贩瓜的小贩对道路极不熟悉。于是,他便停下拖拉机向路边歇息的一位农夫打听,这里离大路还有多远。

“你开慢点的话,再过十分钟就能到大路了,”老农答道,“但如果用你刚才的速度赶路,将会耗费你很多时间,甚至到不了。”

“开得快反而到不了?这是什么道理?你脑子有病!”这个人以为老农胡说八道。

问完路,他就照着老农指点的方向提速前进。那条路非常难走,又窄又不平。很快,他就控制不住拖拉机,结果车轮撞到了石头上,车身猛烈地摇晃起来,西瓜蹦蹦跳跳地掉出了很多,摔在地上红彤彤的一片。

他下来检查了一下拖拉机,幸亏撞得不严重,不影响继续前进。这时,他才明白老农的意思,原来老农是告诉他这条路需要慢慢走,不然就容易出事故,反而走不了了。(www.xing528.com)

他回到驾驶席,慢慢开动了拖拉机。在后面的路上,他小心翼翼地开车慢行。果然,很快就到达了大路。

培根在《论敏捷》中提到“过于求速是成事最大的危险之一”。在人生路途中,人们有时候就像故事中贩瓜的那个人一样,为了早点达到目的地,快速地赶路,结果却事与愿违。就像上小学的时候,看到别的孩子都在院子外面尽情地玩耍,而自己的作业才只做了一半。于是,快马加鞭,潦潦草草地敷衍完事,跑出去玩耍,第二天却被罚重做。看看我们的一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在匆匆忙忙中度过。

忙忙碌碌一刻不停歇的人们,可曾想过,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慢下脚步来消化你的耳朵所听的、眼睛所看的、鼻子所闻的、舌头所品尝的、身体所接触的,关上电视、收音机、音响、计算机,放下你的工作、报纸,环顾你身边的人和景色,这是你的理想吗?这是你寻寻觅觅追逐的吗?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做,什么时候才能慢下你的脚步,陪陪自己的父母妻儿,跟三两知己轻轻松松地聊聊天呢?

人生,不是为了不停地赶路的。美满的婚姻、深厚的友情及亲密的父母、子女关系,都需时间来培养。某一阶段很忙,那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人生深层次的领悟,更需时间静下来体会。在人生旅途中,我们要学会停下奔波的脚步,不能让忙碌成为生活的目的。

美国有一位作家这样写道:“以前在休斯敦工作时,我和上司在工作上的讨论只限十五分钟,边谈边看表。除了研究工作,我还到各处教气功,也在荣格心理所兼课,晚上更是电话不停,往往是外地病人打来询问自己的病情的。一九八七年,我去了印度,住在喜玛拉雅山,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没有会谈,房间没有厨房厕所,完全止静下来。门前是山,寂静一片。六个月下来,我消化了十年的忙碌,也对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事情有更深一层的领悟。有时走在山上,看印度人住小茅屋,坐在树下与家人享受山景,我不免想到那些住休斯敦,每天上班下班,在高速公路花掉一、两小时的人们,回到家已是夜晚。到底是谁拥有幸福?财富又是什么?”

这位作家停留在喜玛拉雅山上,通过六个月的感悟,终于明白:自己辛辛苦苦追求的幸福,对于那些住着小茅屋的印度人来说,早已经唾手可得,早已经充分享受。自己那么急匆匆地为追求幸福而奔走,殊不知已经南辕北辙,离初衷越来越远。

年轻人尤其要注意这点,一定不要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背离了自己的初衷。有人毕业后看到别的同学已经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而自己每天还在人才市场游荡。于是,什么理想,什么专长,统统忘在了脑后,为了有份工作而工作去了,这样只能离自己的人生理想越来越远。

年轻人进入社会之后,一定要懂得放慢脚步,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舒适,这样才能成就一个唯一独特的你,才能早日到达幸福的彼岸。

不要忽略了路上的美景

约翰·列侬曾经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大家都忙着赶路,却根本来不及体验生活的美好,根本不曾留意路上的美景。有人说,是过大的生活压力、过快的生活节奏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平静。其实,关键是我们自己能否按下那股浮躁、不安和焦灼,静下心来欣赏前进路上的风景

现在,人们最常说的话就是“忙”、“没时间”,一味想要快快快。以前,没有电脑的时候,人们用算盘来运算,现在计算机运作速度已经非常快了,然而我们还是嫌这破机器太慢,经常能听到办公室里有人疯狂点击鼠标的声音,嘴里喊着怎么这么慢,急死了;以前没有汽车、火车和飞机的时候,人们乘坐马车甚至步行,但现在仍旧认为交通工具不够快,喊着要提速。

是的,我们现在都惜时如金,都加班加点,都向着未来健步如飞。可惜的是,生活并没有因为加速的脚步而变得美丽。微波炉快速做出的饭菜并不见得比灶台做出来的更可口,机械化种出的粮食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营养,我们赚来的金钱也没有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

匈牙利生化学家AlbertSzent-Gyorgyi因发现维生素C而获得诺贝尔奖。他常年在实验室里做科学研究,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庭倾注的精力很少。结果,他的个人生活不是很美满,因为不善于处理家庭事务,他先后结婚四次,还有位太太不幸死于癌症

在他九十多岁时,当有人问及,如果他能重新再来,会做什么改变,他回答说,他会在情感上多投入时间。

在忙碌中往往忘了什么是人生最珍贵的,因此很多人在临终前,后悔的是他没有多一点时间与亲朋相处。

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旅行的人们悠闲地欣赏着自然景观,享受着美好的时光。就在这时,一辆车飞速地开过来停下,一对风尘仆仆的夫妻从车上走下来。

满脸疲惫的妻子拿着一份旅游示意图,自言自语:“嗯,终于到了某地了。”转头对丈夫说,“好了,赶紧拍张照片,这地方来过了。”然后,拿出一支笔,在那份旅游示意图上做了一下标记。“快点,去下一个地方,还有好几个地方没去呢!”然后,妻子就和丈夫匆匆上车走了,急急奔赴下一个景点。

旅游的目的,就是放松心情、舒畅情怀。而这对匆忙的夫妇却一味地忙着赶路,把旅游当成了一种任务去完成,忘记了来旅游的真正目的,这样根本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整天忙得昏天黑地的人们,不妨问问自己:你有多久没有到过户外了?多久没有感受到赤足踩在泥土地上的滋味了?多久没有闻到森林的气味?多久没有畅快地在山野间流下汗水?一些孩提时的简单快乐,是否早已从生命中远离?

我想,答案恐怕会让你自己吃惊。也许很久以来,你已经习惯了加班到深夜,习惯了黑夜的颜色,习惯了不停地工作;即使是休闲,也离不开酒吧或咖啡馆,甚至常常在布满健身器材的室内维系着自己的健康。人生匆匆忙忙,又有多少人能停下脚步,享受一下人生的乐趣呢?

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在他的专著里还原过一幅旧石器时代的生活场景:

原始部落中的人们,每天用于狩猎或采摘的工作时间只有两小时,其他时间用来休息和玩耍。而另一位学者———美国传教士雅可布·比格特曾在印第安的一个原始部落生活过17年,他曾经这样描述他所看到的原始土著的生活:“他们经常表现出极好的脾气,而且经常沉浸在欢乐和笑声中,显现出他们对生活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正是真正的欢乐的源泉!”并且他认为“毫无疑问,他们过着比欧洲人更快乐的生活”。

很多人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每一天,他们为了生存,为了买房子,为了买车子,为了送孩子去更好的幼儿园……他们说,这是他们的责任。是的,人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也应该为了责任而努力。但是,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难平的欲壑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熙熙攘攘、忙忙碌碌。

法国人一向取笑美国人不懂生活情调,一天到晚忙着工作,度假几个星期也是匆匆忙忙。热狗、汉堡这些能快速解决吃饭问题的快餐店充斥着美国城镇,美国人不懂得享受美食,只会狼吞虎咽地填饱肚子。如今,我们是不是也不懂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了呢?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人的欲望永远是无法满足的,人的追求永无止境。如果我们不懂得驻足,不懂得欣赏人生路上的美景,我们的生活就只剩下了劳累和辛苦。等到生命的终点,我们才会突然发现,自己最宝贵的幸福都在追逐中错过了。

学会留下一点时间给自己来欣赏生命中的惊喜和美丽吧,不必担心自己停下忙碌的脚步会失去什么。因为,人生的目的地,就是追求最美好的风景,就是追寻幸福。如果仅仅关注于追逐,又如何有时间享受它们呢?所以,问问自己何必活得那么累?何不偶尔驻足欣赏一下路上的风景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