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之一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之一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便捷的道路交通能够降低农业生产和运输成本,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旬邑县把加快道路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着力点,采取措施,加大投入,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滞后局面得到明显改观。“十二五”以来,旬邑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的机遇,科学规划,着力于五大塬区为主干的供水管网纵横延伸,打响了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之一

“要想富,先修路。”便捷的道路交通能够降低农业生产和运输成本,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旬邑县把加快道路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着力点,采取措施,加大投入,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滞后局面得到明显改观。

(一)加快城乡路网建设

加快发展交通事业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导性工程,也是科学布局各种基础设施的重要依托。旬邑县按照布局合理、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总体要求,把推进城乡路网建设一体化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道路交通设施的投入支持力度,有力地推进了城乡路网建设一体化。

1.推进城乡公路建设

十一五”以来,旬邑县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抢抓中央和各级政府为加快发展交通事业发展提供的良好政策机遇,先后制定出台了“群众铺底子,政府罩面子”、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多方争取和筹集资金,实施了大规模的城乡公路建设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2亿元,先后完成了底崔、职文、店川、旬耀红色旅游等8条县乡公路及163公里通村公路,完成石沟大桥、东新桥等4座桥梁改建,县城至马栏川道红色旅游公路即将建成。咸旬高速及铜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旬邑无高速公路的历史,旬邑融入西咸大都市一小时经济圈,实现了交通事业跨越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旬邑公路总里程达到1874.01公里(其中,国道5条、244.11公里,省道5条、129.1公里,县道8条、105.32公里,乡道22条、241.27公里,专用公路1条、20公里,村道976条、1134.21公里);各类桥梁55座2883.64延米;10个镇办全部实现了油路化,179个行政村通上了柏油(水泥)路,实现了全县东西南北中各塬区大环线的顺利连通。如今的旬邑,城区与周边乡镇全部实现了一级路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基本实现了二级道路连接,镇村之间达到了村村通的目标,基本实现了城乡公路的互联互通,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2.发展城乡公共交通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出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旬邑县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大力发展城乡公共交通,不断改善城乡群众出行条件。旬邑兴华出租汽车公司和旬邑东明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共有出租车70辆,基本满足了一些较高收入人群的出行需求。全县共有始发和途经的长途客车31辆,其中省际客运1辆,市际客运车辆18辆;拥有城乡客运车辆64辆,所有镇全部开通了班线,行政村通车率达到了98%。开通客运线路6条,其中省际线路1条,市际线路2条,县际线路2条,通村城乡客运线路6条。同时对全县31辆长途客车、11辆县际客车、64辆通村客车、70辆出租车全部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实行运行状态24小时全天候监控,有效地提高了安全运营系数。改造完善了公交线路基础设施,坚持公路修到哪里,客车通到哪里,交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设立招呼站28个,建成乡镇五级客运站8个,优化了公共交通环境,满足了旅客乘车的需求。城镇、镇村、村村互联互通的客运网络,大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提高了农村出行公交化水平。

(二)改善农村生活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生活设施变化很快,但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生活设施变化缓慢。旬邑县针对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把县城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于强化县城与农村设施连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加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建设投入,让农民能够走平坦的路、喝干净的水、住整洁的房子、用洁净的能源、过现代的生活。

1.让农民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图3-1 国家安全饮水项目(www.xing528.com)

旬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地形复杂,沟壑密度大,水资源相对短缺,地下水埋藏较深,群众饮水历来十分困难。能否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水喝,喝上干净的水,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切身利益。为此,旬邑县全力实施“甘露工程”[1]。坚持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民生问题来抓,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在水源有保证、人口较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集中供水工程。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建成以职田、土桥、清塬、底庙、县城五大塬区集中供水工程为骨架的集中供水网络,初步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在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村,采用分片建池、积蓄溪流、打小土井、兴建水窖等方式,实施边远山区供水工程,解决边远山区、移民新村、扶贫重点村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十二五”以来,旬邑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的机遇,科学规划,着力于五大塬区为主干的供水管网纵横延伸,打响了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累计投资1.13亿元,先后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49处,解决了全县18.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90%以上的群众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城区供水基本得到安全保障,供水率达到95%。同时,为了提供可靠的,有“保障”的水源,先后对县域内7座水库水源地进行了除险加固,投资2.32亿元,建设完成了柏岭寺水库;投资8000万元,启动了县城新水厂建设项目;投资1400万元,完成了太村新水厂建设;投资4800万元,实施了职田、城关、土桥、清塬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使四个塬区输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安全饮水保证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甘露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农村自来水入户率,有效解决了农村饮水难的问题,确保农村居民都能够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保障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2.让农民用上清洁卫生燃料

让农民用上清洁能源,是一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工程、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工程、让农民得益受惠的民心工程。这对改善农村环境,节约农村能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旬邑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始于本世纪初,2007年后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投资1279.35万元,以“一池三改”[2]为突破口,农村沼气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目前,全县已累计兴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629口,改建节柴灶1600座。同时按照“以沼促畜、以畜养沼、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把沼气建设和发展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以沼气为纽带,大力发展畜牧业,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引导农民充分发挥“三沼”的综合利用潜能,把“三沼”综合利用与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大力推广沼气增温、沼液浸种、叶面喷肥、根部追肥、沼液喂猪等综合利用技术,使“三沼”的综合利用在全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是稳步推广太阳能。旬邑县不断强化措施,加强示范引导,将发展太阳能作为农村清洁能源的重要补充。累计投入资金660万元,推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300台,发放太阳灶1100台。太阳能的使用,方便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清洁能源的利用,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让农民生活的环境美起来

在2005年以前,由于缺乏规划,村庄居住空间杂乱,群众的生活环境很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建设新农村以来,旬邑县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晋星升级”活动为抓手,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人居环境和卫生质量明显改善。

一是推进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实施城乡环境整治,改善城乡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是城乡人民的共同期盼。近年来,旬邑县根据县情特点,有针对性地集中财力、物力,加大城乡污水处理力度,城乡生态环境和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善。2007年采取先进的BOT模式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艺,极大地促进了全县污水达标排放,改善了县城周边河流水质。同时,积极引导扶持各行政村修建了规范的排污渠,建设了雨水收集池和沼气池。结合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为土桥镇北沟村建设处理水量250立方米/天、土桥镇胡同同村建设处理水量90立方米/天、土桥镇镇头村建设水量70立方米/天、郑家镇郑家村建设处理水量200立方米/天、张洪镇张洪村建设处理水量400立方米/天、张洪镇孙家村建设处理水量240立方米/天、马栏镇后掌村建设处理水量300立方米/天、太村镇下南子村建设处理水量200立方米/天、张洪镇西头村建设处理水量6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站各1座,将以上各村污水排放量的70%收集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成使用,使得地面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目的是让农民增强环保意识,把“脏乱差”逐出农村。

二是实施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不健全、处置设施滞后,使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不少农村普遍存在“垃圾围村”现象。旬邑县坚持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与新农村建设一同规划、一并安排。按照每100—200户群众建造一个垃圾台、村庄街道每隔50米配置一个果皮箱的标准,在全县农村建造垃圾仓(台)187座,配置果皮箱3500多个。同时,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法,基本达到了无害化、生态化和资源化的要求。目前,全县70%以上的生活垃圾都转运到县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进行处理,极大地改善了城乡群众生活环境,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

如今,在旬邑县城,宽阔的水泥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街道更加整洁;在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已达到90%以上,80%的新村居民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沼气灶和吊炕,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60%新村群众实现了卫生间主客分离。不少农户门前修建起整齐划一的垃圾箱,路边不见了柴草堆、粪堆和垃圾堆,一股清新的田园新风扑面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