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ZARA:价格便宜还是不便宜?

ZARA:价格便宜还是不便宜?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ZARA的产品价格并不便宜,但是如果和国内的服装品牌动辄6~8倍的加价率相比,ZARA的价格就不是一般的便宜了。也就是说,ZARA既不是三流的价格,也不是二流的品质。虽然这是笑话,但我要说明的是,ZARA的价格其实一点都不便宜,但相比对手,又要便宜得多。ZARA依托的是系统赋能,在这一点上,中国服装企业差的不是一点点。

ZARA:价格便宜还是不便宜?

ZARA的成功,固然有很多技术因素,这些技术包括经营技术、管理技术,还有很多赋能技术,如工业IT技术(这方面的内容放在后文讲)、集中裁剪技术、集中物流配送技术等,但最关键、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些所谓的技术,而是ZARA产品的价格。看起来是否有点奇怪,ZARA成功的最核心要素居然是产品价格。过去,行业对ZARA的评价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三句论,即“三流的价格、二流的品质、一流的时尚”,开头第一句就是对价格的表述,可见价格的重要性。那ZARA产品的价格到底是不是三流的呢?

2017财年,Inditex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Inditex集团的销售利率为56.3%,因ZARA品牌的销售占到Inditex集团的65.6%,结合财报披露ZARA品牌的净利率为18.1%,可以大致推算出ZARA品牌的销售毛利率不会低于50%,可见ZARA的销售价格并不便宜,和所谓“三流的价格”的描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50%的销售毛利率,大致相当于2倍左右的成交倍率。Inditex集团的销售模式是以全直营经营为主(过去,仅有极少量的被评估为规模较小或不稳定的市场,Inditex集团在早期会采用和当地企业合资的方式共同经营,如波兰市场、俄罗斯市场等,但在2005年前后,就已把俄罗斯公司的股权全部收回直营,波兰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也已收回直营),50%的销售毛利率,意味着公司的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就是2倍(以上,3倍不到)的成交加价率。

由此可见,ZARA的产品价格并不便宜,但是如果和国内的服装品牌动辄6~8倍的加价率相比,ZARA的价格就不是一般的便宜了。当然,这些是显现的可计算、可判断的因素,还有很多影响价格的因素是看不到的。比如,ZARA的很多产品从面料加工到生产制造都是在欧洲(西班牙为主)进行,相对生产成本要远高于亚洲,但这个因素和ZARA的高效运营效率对冲掉了。欧洲制造的面料和生产制造工艺水准,都要比亚洲高(这是公认的事实),最终消费者得到的体验远好过同等价位的其他品牌。也就是说,ZARA既不是三流的价格,也不是二流的品质。

2017财年,Inditex集团的销售毛利率达到56.3%(ZARA品牌接近这个数字),这个数据要远高于国内休闲品牌森马和美特斯·邦威,接近太平鸟和报喜鸟,但ZARA的价格优势要明显强于这些品牌。在一次服装行业交流会上,我说:“如果这也叫便宜的话,估计ZARA的老板会笑晕在店门口,沃尔玛的老板会哭晕在厕所(沃尔玛的销售毛利率仅22%左右,为美国同类零售业的一半)。”虽然这是笑话,但我要说明的是,ZARA的价格其实一点都不便宜,但相比对手,又要便宜得多。(www.xing528.com)

要想学习ZARA,成为ZARA那样的品牌,首先要把中间层(指经销商)去掉,去掉中间层,商品的售价起码能下来一半,但中国的服装品牌几乎不可能做得到。去掉中间层,意味着所有店铺的硬性投入和日常经营全部要靠品牌公司自己完成,硬性投入很简单,在中国也容易解决,现在稍具规模的服装品牌都是A股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在资本市场圈点钱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这些店铺都由品牌公司去负责日常经营、自负盈亏的话,问题可就大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A股上市的鞋服企业,只要是以扩大生产(含多元化投资)的名义在资本市场拿到钱的,无一例外都陷入了经营的困境,轻者销售萎缩、财务亏损;重者公司卖壳、老板走人。所以,真正的关键,是要能做好店铺的日常经营。以我的观察,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公司有能力同时经营好1 000家直营大店(截至2017财年末,Inditex集团在全球96个国家拥有7 400家以上的直营店,其中ZARA拥有超过2 000家平均单店经营面积约1 000平方米的大店),估计未来5到10年内也很难出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主要的因素之一,是中国的服装企业把市场经营的要求与责任,过于依托给经理人(和经销商)的个人发挥,导致终端店铺的经营管理处在非常初级的水准。

ZARA依托的是系统赋能,在这一点上,中国服装企业差的不是一点点。也就是说,中国服装企业要学习ZARA,要想成为像ZARA那样的品牌,不仅要去掉所谓的中间层(“去掉”经销商,品牌公司赚钱的难度起码会增加一倍以上),更要建立自己的系统。

链接:当然,简单地去掉经销商,商品的价格并不能下来,品牌公司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当季产品的产销率,通过运营效率的提高来降低商品的售价,从而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