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有效的库存管理

如何实现有效的库存管理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库存管理就是将物品的库存维持在预期库存水平上的一套管理技术。企业的存货水平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满足市场需要,二是存货成本。要使市场需求随时都能得到满足,就应当有充足的存货,而大量存货必然会导致存货成本的上升;要降低存货的成本,则会冒产品脱销风险。

如何实现有效的库存管理

(一)库存的含义

库存指为了使企业经营正常而不间断地进行或为了及时满足客户的订货需求,必须在各个环节之间设置的必要的物品储备。

对于服装企业而言,为了保证生产和流通能及时满足客户的订货需求,就必须经常保持一定数量的商品库存。如果企业的存货不足,会造成供货不及时,供应链断裂、丧失交易机会或市场占有率。

然而,商品库存需要一定的维持费用,同时会存在由于商品积压和损坏而产生的库存风险。因此,在库存管理中既要保持合理的库存数量,防止缺货,又要避免库存过量,发生不必要的库存费用。换言之,就是通过适量的库存,用最低的库存成本,实现最佳或经济合理的供应,这就是现代库存管理的任务。

(二)库存的功能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的流通并不是始终处于运动状态的,作为储存的表现形态的库存是商品流通的暂时停滞。库存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有其内在的功能。

1.调节供需时差

不同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情况是不同的。有些品类的服装产品生产时间相对集中,但消费则常年相对均衡,也就是说其消费在一年之中均能保持均衡;有些品类的服装产品生产均衡,但消费则是不均衡的,其消费有明显的季节性。为了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消费秩序,尽可能地消除供求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这种时间上的不协调性,就需库存发挥调节作用,平衡供求关系、生产与消费关系,缓解供需矛盾。

2.创造商品的时间效用

时间效用,就是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时间销售或消费,可以获得不同的经济效果或支出。如为了避免商品价格上涨造成损失或为了从商品价格上涨中获利而建立的投机库存,就是利用了库存的这一功能。

3.降低经营成本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保持合理的原料和产品库存,可以消耗或避免因上游供应商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而需要进行紧急订货而增加的物流成本,也可以消除或避免下游销售商由于销售波动进行临时订货而增加的物流成本。当然,通过库存管理来降低物流成本,必须从整条供应链出发,综合考虑运输成本、缺货损失和库存成本,使物流总成本最低。

(三)库存分类

按照企业库存管理的目的不同,库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周转库存

周转库存又称经常库存,是指为了满足日常需求而建立的库存。这种库存是不断变化的,当物品入库时达到最高库存量,随着生产消耗或销售,库存量逐渐减少,直到下一批物品入库前降到最小。周转库存通常有三个来源:购买、生产和运输。这三个方面通常都存在规模经济,因而会导致暂不使用或售出的存货的累积。

不同购买数量的价格差异,往往会促使企业一次性大量采购,从而产生周转库存。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或物资时,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购买的数量越多,在价格的优惠方面获得越多。只要因大量购买而获得的货款上的优惠大于因此而增加的存货持有成本,在市场需求量有保证的条件下,企业便会增加购买,这就意味着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用尽或售出的周转存货。

大规模运输的价格优惠,会降低企业的采购运输成本,也会促使企业一次性大量采购,从而产生周转库存。运输的数量越大,运输公司越能节省理货或相关的集货成本,往往给运输大规模数量的货物提供运费方面的价格折扣。因此只要在运费支出方面的节约或运费与货款两项支出方面的节约大于由此而增加的存货持有成本,在市场需求量有保证的条件下,企业也会增加购买,这也意味着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用尽或售出的周转存货。

生产方面的规模经济和生产工艺的特性要求生产必须保证一定的批量和连续性,要求企业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必须保持一定的存货。

2.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是指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如突发性大量订货或供应商延期交货)影响订货需求而准备的缓冲库存。所有的业务都面临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各异。从需求或消费者一方来说,不确定性涉及消费者购买多少和什么时候进行购买。处理不确定性的一个习惯做法是预测需求,但企业从来都不能准确地预测出需求的大小。从供应方面来说,不确定性是获取零售商或厂商的需要,以及完成订单所需的时间。就交付的可靠性来说,不确定性可能来源于运输,还有其他原因也能产生不确定性。因此,所有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式通常是一样的:备足安全存货用以进行缓冲。

3.季节性库存

季节性库存是指为了满足特定季节里出现的特定需求而建立的库存,或指对季节性生产的商品在生产季节大量收储所建立的库存。

4.促销库存

促销库存是指为了应付企业促销活动产生的预期销售增加而建立的库存。

5.沉淀库存或积压库存

沉淀库存或积压库存是指因商品品质变坏或损坏,或者是因没有市场而滞销的商品库存,还包括超额储存的库存。

(四)库存管理的基本决策

1.库存管理决策的内容

库存管理的决策目标是在现有资源(资金、仓库面积、供应者的政策等)约束下满足订货需要而又使库存成本达到最低。因此库存管理就是将物品的库存维持在预期库存水平上的一套管理技术。它的核心是如何确定这个预期的库存水平,以及如何经济而有效地维护这个库存水平。物品的库存量是在不断变动着的,因此只能用平均库存水平来代表库存量的多少。

平均库存水平,在需求率一定时,是由进货批量的大小,或进货次数的多少决定的。

2.存货控制

存货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服装企业调节供需。如果存货太多和存货过少,都会产生负面作用。存货太多,增加了不必要的开支,是一种浪费;存货过少,导致缺货,而紧急运输或生产成本太高,会使企业遭受损失。因此保持合适的存货数量是一个重要的营销问题。

如果服装企业仓储积压严重,将占压企业大量资金。为减少损失,许多企业会在季节末打折出售产品。但如果积压过大,再加上服装过季、过时等因素的影响,即使打折的服装也很难全部售出,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市场需求状况决定了服装的仓储量,因此企业必须进行准确的预测,适当保证存货。(www.xing528.com)

企业的存货水平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满足市场需要,二是存货成本。要使市场需求随时都能得到满足,就应当有充足的存货,而大量存货必然会导致存货成本的上升;要降低存货的成本,则会冒产品脱销风险。企业应当在两者之间加以权衡,以做出合理的存货决策。

企业通过对进货时间和数量的调节可以达到控制存货水平的目的。

(1)定时进货的控制方法。先确定存货的最高水平和每次进货的间隔时间。在进货前检查实际的存货数量,与所确定存货最高水平相差多少,然后按照所差数额组织进货。定时进货的好处在于进货时间有规律,比较容易安排。但缺陷是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2)定量进货的控制方法,先确定存货的最低水平(安全存量)和每次进货的固定数量(采购批量)。采用着这种方法必须经常检查存货的实际数量。当发现存货数低于安全存量时,就应当按照确定的采购批量组织进货。定量进货对存货水平的控制比较严格,能保证顾客需求的及时满足,但进货时间和每次进货数量不易准确掌握,需要进行认真的核算。定量进货的方法较适合于市场需求变化大的商品。

3.影响库存管理决策的因素

(1)需求的性质。需求性质的不同对库存管理决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们表现为如下几种情况:

①需求的确定性。若需求是明确而已知的,则可只在需求发生时准备库存,库存的数量根据给定的计划确定;若需求是不确定的,则需要保持经常储备量,以满足随时发生的需求。

②需求的变化规律。需求虽有变动但其变动存在着规律性,如季节性变动,则需有计划地根据变动规律,在旺季到来之前准备较多的库存储备以备销售增长的需要。若需求变动没有一定的规律,呈现为随机性变化,就需要设置经常性库存,甚至准备一定的保险储备来预防突然发生的需求增长。

③需求的相关性。需求的独立性或相关性是指某种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物品的需求互不相关或相互依赖。相关性需求一般可根据某项相关需求计划直接推算该物品的供货数量和时间。独立性需求是企业所不能控制的,会随机发生,只能用预测的方法而无法精确计算。在确定供货数量和时间时主要应考虑成本的经济性。本章讨论的库存物品主要是独立性需求的物品。

④需求的可替代性。有些物品可由其他物品替代,这些物品的库存量就可以定得少些,万一发生缺货也能用替代品来满足需要。对于没有替代品的物品,则必须保持较多的库存才能保证预期的供应需求。

(2)提前期。提前期是指从订购或下达生产指令开始到物品入库的时间周期。提前期是确定订购时间或下达生产指令时间的主要考虑因素。在库存控制中,应根据库存量将要消耗完的时间,提前提出订货申请,以避免在订货到达之前发生缺货。显然这与订单处理时间、物品在途时间以及该物品的日常用量有关。

(3)自制或外购。所需要的物品是自制还是外购,也影响库存决策。若从外部采购,应着重从经济性即节约成本的要求来确定它们的供货数量和供货次数。若属于本厂自制,则不但要考虑成本的经济性,还需要考虑生产能力的约束、生产各阶段的节奏性等因素来确定供货的数量和时间。

(4)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指的是由库存满足用户需求的百分比。如果库存能够满足全部用户的全部订货需求,则其服务水平为100%。若100次订货,只能满足90次,则服务水平为90%,相应地这时的缺货概率为10%。服务水平一般是由企业领导部门根据经营的目标和战略而规定的。服务水平的高低影响到库存水平的选择。服务水平要求高,就需要较多的储备来保证。

(五)库存管理费用

1.订货费

订货费用是指为补充库存而需要订购物品时发生的各种费用。它包括办理订货手续、物品运输与装卸、验收入库等的费用以及采购人员的差旅费等。

2.保管费

保管成本是物品在仓库内存放期间发生的成本。它包括仓库管理费用,存放过程中发生的变质、损坏、丢失、陈旧、报废等的损失费用以及保险金、税金、占用资金的利息支出等。这部分成本随库存储备数量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保管费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核算出单件的保管费用,再按平均储备量计算出总保管费用;另一种是用保管费率与物品单价的乘积代表单位保管费用。保管费用率是年保管费用与全年占用资金之比。

3.购置费

购置费用是购置物品时所花费的费用,即购置物品所支出的货款,等于物品的单价与需求量的乘积。如果物品的购置费用不受批量大小的影响时,在库存管理决策中可以不考虑这项费用。但当采购量影响物品价格时,如供应商对购货量大的物品给予优惠价格时,则必须考虑此项费用。

4.缺货费

缺货费是指由于不能满足用户需要而产生的费用。它包括:①由于赶工处理这些误期任务而追加的生产与采购费用;②由于丧失用户而对企业的销售与信誉所造成的损失;③误期的赔偿费用。显然,缺货费随缺货量的增加而增加。

5.补货费

补货是当用户买货时,仓库没有现货供应,为不丧失销售机会,仍希望用户在这里订货,进行欠账经营,进货后立刻补货给用户。只要补货,就会产生补货费用。补货费与补货量、补货次数和补货时间有关。

(六)库存管理方式

库存管理方式是指用于控制库存量的检查和订货的方式(什么时候应当发出订货单和订货数量)。常用的库存管理方式有:

1. ABC(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管理法

ABC管理法又称重点管理法,就是将库存货物根据消耗的品种和金额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货物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2.定量订货法

定量订货法也称连续检查控制方式或订货点法。其工作原理是:连续不断地监视库存余量的变化,当库存余量下降到某个预定数值时,就向供应商发出固定批量的订货请求,经过一段订货时间,订货到达后补充库存。

3.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也称为周期性检查控制方式或订货间隔期法。该种方式是以固定的间隔周期T提出订货,每次订货没有固定的定货量,需要根据某种规则补充到目标库存量。目标库存量与订货周期是事先确定的主要参数。这种方式可以省去许多库存检查时间,在规定订货时检查库存,可以简化工作流程,缺点是如果某时期需求量突然增大,有可能发生缺货,所以一般适用于重要性较低的物资库存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