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酒泉市小康社会建设成果及评价

酒泉市小康社会建设成果及评价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新修订的统计监测体系测算,2015年酒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为85%。表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酒泉市2015年监测数据续表由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体系作了修订,为便于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本文仍沿用2013年版的指标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评价。2014年,酒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主法制实现指数为77.16%,比2000年提高12.35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9.06个百分点。

酒泉市小康社会建设成果及评价

根据新修订的统计监测体系测算,2015年酒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为85%。其中,人民生活、文化建设经济发展三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资源环境与全省持平,民主法治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位居全省第四,仅次于兰州市、嘉峪关市和金昌市。从42个二级指标看,除科技进步贡献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非化石能源一次能源消费比重5项指标尚未公布监测数据外,其余37个指标达到100%的有16项,完成90%—100%的有9项,完成80%—90%的有4项,完成70%—80%的有3项,实现程度在70%以下的有5项(见表1)。

表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酒泉市2015年监测数据

续表

由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体系作了修订,为便于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本文仍沿用2013年版的指标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评价。按照2013年版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体系》测算,2014年酒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为81.07% (全国方案,下同),比2010年提高10.4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62个百分点。从五大指标看,人民生活实现程度最高,发展指数达89.62%;资源环境实现程度最低,发展指数为65.09%;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分别为82.15%、77.16%和88.94%(见表2)。从全国、全省来看,全面小康指数低于全国7.93个百分点,高于甘肃平均水平8.71个百分点。

表2 酒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

数据来源:酒泉市统计局提供。

1.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总量2003年跃上百亿元台阶,2012年突破500亿元,2016年达到5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2000年的5.4倍,年均增长11.1%,人均GDP达到51721元(现价),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787美元,经济发展指数由2000年的45.36%提高到2014年的82.15%,年均提高2.6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年均增速1.29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标看,人均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消费支出比重、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96.5%、86.17%、94.03%和92.05%,工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已达100%,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研发投入明显不足,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0.8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只有0.37件,仅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值的10.85%(见表3)。

表3 经济发展分项指标完成情况

数据来源:2010—2014年酒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统计年鉴》。

2.民主法制进程加快。2014年,酒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主法制实现指数为77.16%,比2000年提高12.35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9.06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标看,基层民主参选率已达100%,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社会安全指数为75.74%,比2010年提高8.91个百分点。每万名公务人员检察机关立案人数和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分别为11.61人和1.21人,与目标值的差距较大,实现程度仅为68.89%和52.6%(见表4)。

表4 民主法制建设分项指标完成情况

数据来源:酒泉市民政、法院、公安、安监、司法等部门提供。

3.文化建设全面进步。2014年,酒泉市全面小康的文化建设指数为88.94%,比2000年提高35.35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9.49个百分点。从五个分项指标看,除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2%,与目标值5%的差距较大外,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屋建筑面积、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消费比重四项指标已超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见表5)。

表5 文化建设分项指标完成情况(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2010—2014年酒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酒泉市财政局、文广局年度资料。

4.人民生活质量提高。2014年,酒泉市全面小康生活质量目标实现程度为89.62%,比2010年提高9.35个百分点,是五大方面实现程度最高的指标,有望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目标。从分项14个指标看,2014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16558元(2010年不变价),比2010年增长48.2%,年均递增10.33%;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项指标小康指数已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2项指标小康指数分别为97.29%和93.33%,接近完成全面小康目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小康指数为84.83%,地区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公共交通服务指数3项指标小康指数相对较低,分别为42.82%、86.02%和62.13%(见表6)。

表6 人民生活分项指标完成情况

数据来源:2010—2014年酒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及卫生部门年度资料。

5.资源环境不断改善。2014年,酒泉市全面小康的资源环境指数为65.09%,比2010年提高11.5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这说明,在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得到重视,资源利用水平提高,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其中,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10年的1.03吨标准煤下降到2014年的0.80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指数达到77.5%;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由232.08公顷/亿元下降到174公顷/亿元,实现指数为30.46%;单位GDP用水量先降后升,由2010年的514.78立方米/万元下降到2012年的421.37立方米/万元,2014年大幅上升到519.16立方米/万元,单位GDP水耗指数仅为15.4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高于全面小康目标20个百分点;环境质量指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分别为83.41%和63.42%,低于目标值16.59和36.58个百分点(见表7)。总体来看,实现资源环境全面小康目标的难度较大,必须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节能减排等方面综合考虑,努力降低单位能耗和水资源消耗,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地表水合格率和城市环境质量。

表7 资源环境分项指标完成情况

注:①2010—2014年酒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水利国土环保、城建部门年度资料;②资源环境指标均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监测数据暂缺。

6.实现进程全省靠前。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体系测算,2013年酒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为82.33% (西部标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76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位居全省第四,分别低于兰州市、嘉峪关市和金昌市5.3、1.84和1.49个百分点,在河西五市中位列第三(见表8)。从全国和各大区域相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2012年低5.26个百分点,比中部地区2012年高2.91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2012年高4.53个百分点。从五大分类指标看,人民生活、文化建设、经济发展三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主法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资源环境在全省处于中等发展水平。

表8 2013年甘肃省14个市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数比较

数据来源:甘肃省统计局提供。

7.县域发展基本均衡。从全市7个县市区看,201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数敦煌市最高,为88.89%,其次是阿克塞县85.18%,最低的肃州区为81.41%,其他4个县市区在82%—83.5%之间,依次是金塔县83.40%、瓜州县83.08%、肃北县82.47%、玉门市82.31%。从五大方面看,各区县的人民生活小康实现程度普遍较高,有3个县市指数达到了97%以上,最低的肃州区也达到了83.33%,经济发展、民主法制、资源环境方面基本均衡,文化建设差距较大,最高的敦煌市已达100%,最低的瓜州县为69.14%,主要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差异较大(见表9)。总体来看,县域之间全面小康进程基本均衡,具备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

表9 2014年县市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数据来源:由酒泉市统计局根据各县市区测算上报的数据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