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一步开放策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一步开放策略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进入新常态后,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有哪些新的变化和举措?一方面,“一带一路”构想是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通过对外开放地理格局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起中国扩大开放的重任。另一方面,这一战略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亚投行不仅是首个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也是由发展中国家倡议成立并吸收发达国家加入,成为高标准国际金融机构的成功范例,具有多重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一步开放策略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2015年5月5日,国务院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的目标任务,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创新引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我国改革开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统筹开放型经济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10月29日通过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关键是改革创新,不仅要着眼于更多的进出口贸易、引进更多更高质量的外资、更大规模的对外投资,更重要的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上的‘新’,不是个别政策、个别区域的政策性优惠,而是全方位的体制性开放,是以国际化的眼光来发展经济、完善制度,以全球视野配置资源,是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的系统工程。”

在中国进入新常态后,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有哪些新的变化和举措?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应努力塑造中国形象,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一个国际规则、国际秩序的适应者变成参与制定者,逐步赢得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1.对外开放的重点从政策优惠转向制度创新。重视新制度供给,消除制约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制度红利。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提高对外开放新标准,完善国内法律体系;设立上海以及广东、天津、福建等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代替政策优惠,在与国际接轨的制度规则、法律规范、政府服务、运作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实践,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破解改革难题提供可资借鉴的“制度试验池”和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用市场机制、国际惯例来倒逼传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相适应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2.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通过推动“两化融合”、“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释放产业创新活力,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创造潜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顺应国际分工由产品分工转向要素分工的趋势,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生产体系,改变生产低端产品、过度依赖外资和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传统模式;完善双向投资布局,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发展。加大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和开放力度,分层次、有重点地着重放开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增强服务业竞争力,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提高外资利用效率、集聚全球优势资源的同时,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整合和延伸产业链,不断提高全球资源和市场配置能力。(www.xing528.com)

3.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前,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数量不断增加,自由化水平显著提高。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中共十七大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4.践行“一带一路”构想构想,增强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能力,营造互利共赢的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一带”是指古代内陆丝绸之路的复兴,从中国中西部地区经中亚、西亚一路向西伸展到欧洲;“一路”是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从中国东南沿海经东南亚、南亚穿越阿拉伯海到达北非和东非,并通过红海波斯湾进入地中海后连接到欧洲。习近平指出,这是一种“创新合作模式”,要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做起,“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这一战略构想涉及政治、经济、人文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其“和平友谊、合作、共赢”的宗旨与古丝绸之路的目的一脉相承。一方面,“一带一路”构想是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通过对外开放地理格局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起中国扩大开放的重任。另一方面,这一战略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5.设立亚投行等多边合作国际开发金融机构,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治理机制改革发展。中国提出设立亚投行,得到包括英、法、德等50个国家的支持。亚投行不仅是首个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也是由发展中国家倡议成立并吸收发达国家加入,成为高标准国际金融机构的成功范例,具有多重意义。(1)通过设立亚投行可以动员更多资金,支持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将为亚洲经济增长注入长久动力,有利于形成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的良性互动。(2)服务于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亚投行创新的一大亮点,是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且拥有较大话语权。这既顺应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也彰显了发展中国家携手推进亚洲区域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亚投行57个成员国,涵盖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拉美等五大洲,以发展中成员国为主体,同时包括大量发达成员国,这一独特优势使其能够成为推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桥梁和纽带。(3)服务于全球治理。亚投行不仅激励国际金融体系变革,也在开创21世纪全球治理新路径:精益、清洁、绿色,并且将遵循“公开、透明、择优”原则遴选管理层明确写入协定,这是一项区别于现有主要多边开发银行的创新之举,反映了亚投行一贯坚持的现代治理理念。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改革开放使我国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面临着“三期叠加”,即世界经济处在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和新一轮的经贸规则构造期,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中国的比较优势的深刻转换期。“开放”,作为核心发展理念之一,将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