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国情怀与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

家国情怀与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分子就是要有家国情怀,就是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听得下面的老教授们心潮澎湃、掌声如潮。中大之行耳闻目睹两广地质调查所纪念碑和重启南海科考,让我触摸到了师生们百年一贯之的家国情怀,这才解开了心结。今天知识分子已成为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家国情怀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已内化为职业精神。

家国情怀与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

/2019-02/

2016年5月18日,趁参加当届中青班深圳市委党校培训的空隙,我与朋友转赴广州考察中山大学教学资源,当晚入住中大招待所。次日一早,阳光普照,两人在一位王姓讲师的陪同下参观学校的高层管理教育课程(EDP)教育中心。校园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这也是中大有别于国内其他大学的一大特色。沿着中轴线往正大门走,这路像极一支长长的毛笔,圆润的笔尖正对着门口的珠江。

大江流日夜,往来成古今。生生不灭者,唯有文化。1924年,孙中山一手创办中山大学(时名国立广东大学)、黄埔军校(时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一文一武两所名校。如今黄埔军校已成历史,中山大学却已成百年名校。那正对珠江的笔尖,汩汩汲取着4600里长河的滔滔灵气,孕育了岭南的万千俊才。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以我一个旁观者的眼界,之前对中大的了解,还主要停留在陈寅恪教授,就好比苏步青之于复旦大学陈景润之于厦门大学一样。陈寅恪故居距中轴线不远,一幢红砖小楼掩映在参天绿树下,门口是他的坐姿铜像。心想等回头办完了正事,再返回去细细瞻仰。

王老师说学校新任命了校长,原任武汉大学副校长,是位气象学专家、中科院院士。新官上任动静大,一番院系大调整,竟把学校原来创收的主力之一、面向社会办学的几个教育学院都给暂停了,据说要分流裁员,一时人心惶惶。在全校大会上,新校长说大学不是赚钱的机器,是研究学问的机构,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国家核心战略。知识分子就是要有家国情怀,就是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听得下面的老教授们心潮澎湃、掌声如潮。

讲到这里,刚好路过右手边一块颜色斑驳的纪念碑,上书“两广地质调查所纪念”。王老师自豪地说,早在1928年,中大就成立了调查西沙群岛委员会,开启了我国首次南海地质考察,出具了多份严谨翔实的调查报告,为我国维护南海主权提供了重要的法理依据。新校长说了,今天的中大要继承前辈未竟的事业,重启南海科考,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学科群。(www.xing528.com)

一番话听得我神往,后来就留心相关的消息。果然,3个月后,新成立的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就有了大动作,联合学校海洋科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33名师生,开始历时31天的首次南海科学考察。考察以整个南海北部大陆架及2000米水深海域为调查对象,行经站位100余个,采集样品上万份。又隔了一个月,广东省政府与中山大学共同牵头,联合各方力量组建南海研究院。中大表示,作为一所濒临南海的综合性大学,中山大学拥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至2018年10月,学校的南海科考队已四下南海,6000吨级科考船将于2020年下水服役,其经略南海雄心可见一斑。

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2000余年来薪火相传,延至当代更有钱学森邓稼先、方永刚、黄大年等优秀代表。这种家国同构,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崇高品德,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良性基因和精神财富,是支撑我们这个大国紧紧凝聚并不断超越的纽带和引擎。

但也许这些人物都过于耀眼,仿佛只能仰望的星辰一样,以至于我潜意识里觉得家国情怀是很高层次的道德修养,只有极少数贡献极大的专家学者才当之无愧。中大之行耳闻目睹两广地质调查所纪念碑和重启南海科考,让我触摸到了师生们百年一贯之的家国情怀,这才解开了心结

家国家国,有家才有国,但家的不同,使我们每个人天赋有高低,境遇有不同,贡献自然也有大小。今天知识分子已成为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家国情怀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已内化为职业精神。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他们不应置社会影响于不顾而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要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这就是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