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利分派的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股利分派的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司法》规定,税后利润在提取了法定盈余公积之后,余下部分应先发放优先股股利,然后依董事会决定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再余下的部分可向普通股股东分派普通股股利。按照这一要求,股利一般依据公司本期的净收益来分派。这必然使得股利分配受到限制。(二)股利分派的有关日期1.宣告日宣告日是指董事会宣告分派股利的日期。派发股利后,会减少股东权益总额。由于现金股利一经宣布,就构成公司对股东的偿付责任。

股利分派的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公司制企业的股东享有分配股利权。股利是指公司制企业依据公司章程规定发放给股东的投资报酬,其实质是公司财富中属于股东收益盈余的一部分。企业只有当经营获利、具有留存收益余额时才可分派股利。《公司法》规定,税后利润在提取了法定盈余公积之后,余下部分应先发放优先股股利,然后依董事会决定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再余下的部分可向普通股股东分派普通股股利。在未付清优先股股利之前,公司不得发放普通股股股利。

(一)股利分派限制

股利是否发放,以何种形式发放,虽然公司管理当局可以作出决定,但在实务中还必须考虑一些有关限制。这些限制通常有:

1.法律上的制约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的法律环境条件下从事经营活动。在通常情况下,法律会直接制约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这种制约表现为:不弥补亏损,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无偿债能力等均不得分派股利。这就要求公司不能因支付股利而减少资本总额,要维护法定资本的完整。按照这一要求,股利一般依据公司本期的净收益来分派。然而,如果公司本期经营有亏损,出于维护公司形象的考虑,公司可以运用以前年度的留存收益分派股利,但必须在先弥补完亏损后进行,而且仍要保留一定数额的留存收益,特别是不能因发放股利而使股东权益降到核定的股本金额以下,如果这样,则债权人的利益便失去了应有的保障。

2.现金支付能力的制约

留存收益通常以各种实物资产形式存在,而不是以现金的形式为企业所持有。公司若要发放现金股利,就会受其现金支付能力的制约。一般来说,公司现金越多,资产流动性越大,它支付股利的能力也就越强。事实上,大部分公司,由于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存在资产流动性较差的现象。这类公司为了保持应付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往往采取少发放现金股利的策略。这必然使得股利分配受到限制。

3.与优先股股东的契约

在发行优先股股票的条款中,有时会要求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收回优先股股票,并且在派发普通股股利时还可能有若干限制,以便有必要的资金收回优先股股票。这类限制的用意在于防止营运资本的削弱,以保护优先股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

4.董事会自行限制

公司董事会为股利发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可能是出于为潜在损失作事先准备等种种原因,自行作出了限制发放股利的决定。

5.股东要求与税收政策的制约

对公司股东而言,他们投资于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这种经济利益可以来自于公司的股利,也可来自于其出售股票的收益。高税率的股东可能希望少发股利而多留一些利润于公司,以便股票的价值提高而使其市价上升,低税率的股东则可能希望有较高的股利发放比率。这时,这类公司的股利政策可能是高低两者折中的产物。

此外,国家的税收政策会影响股东的收益,从而引起股东对公司股利分配策略的选择。通常国家按照不同的产业结构政策,或者鼓励企业扩大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或者抑制企业的留存收益,促使企业扩大现金股利分配。相应的税收政策便是对分给股东个人的股利征收个人所得税,留在企业的留存收益则免于征收。但对留存收益过大的企业,也可能征收不合理的留利税,以防止少数股东利用操纵股利分配达到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二)股利分派的有关日期

1.宣告日

宣告日是指董事会宣告分派股利的日期。它表明向股东支付股利的义务在这一天成立,也是公司在会计上应登记有关股利负债的日期。

2.股权登记日

股权登记日是指公司宣告股利后所定下的在该日截止过户登记的日期,也称为停止过户日。其意义是,只有在该日公司股东名册所记载的股东有权享有股利。而在该日以后取得股票的股东,则无权获取股利。因此,这一日又可称为除息日。在该日以后取得的股票由于不能享受股利,称为除息股;反之,在该日之前取得的股票由于可以分配股利,故称为含息股。

3.分派日

分派日也称付息日,是指实际支付股利的日期,通常公司是在股权登记截止后的若干天开始支付股利。

(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核算

1.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是指以现金方式分配给股东的股利。通常情况下,公司在决定是否分配现金股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是否有董事会的决定。派发现金股利,一方面会减少留存收益,另一方面会减少现金。派发股利后,会减少股东权益总额。由于现金股利一经宣布,就构成公司对股东的偿付责任。因此,要即时在“应付股利”账户上反映。(www.xing528.com)

【例11-15】甲公司某年度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0.2元的现金股利分配方案。甲公司总股本为5 000万股,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宣告派发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50 000 000×0.2=10 000 000(元)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10 000 000

  贷:应付股利              10 000 000

实际支付现金股利。

借:应付股利                1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000

2.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指公司用增发股票的方式发的股利,俗称“红股”。公司宣告和分发股票股利,既不影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也不影响股东权益总额。它只是股东权益内部各项目之间发生的增减变动,即减少留存收益项目,增加股本项目。至于获取股票股利的股东,其所持股票数量虽有所增加,但在公司中所占股东权益的份额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公司发放股票股利的原因可能有:(1)当公司需要现金以扩展业务时,为了保留现金,则股票股利既不减少公司现金,又能使股东分享收益。(2)发放股票股利有利于股票流通。(3)为了避免股东被课所得税。在大多数国家,股票股利并不被视为是一种所得,因此股东可免缴个人所得税。

分配股票股利对股东是否有利,取决于公司的投资机会及经营效率。如果公司将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其投资报酬率低于股东以现金股利用于其他投资所得的报酬率,则公司分配股票股利对股东较为不利;反之若公司的投资报酬率较股东自行投资的报酬率高,则股票股利较现金股利对股东有利。

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其主要的会计问题是计价,是决定应把多少金额转作股本,按面值转还是按市价转。有人主张按面值转,认为符合实际成本会计原则;有人主张按市价转,因为股票可以流通,随时可以抛售变现。股票股利在股东看来就好比无偿配股,基于这种考虑,在会计实务中一般都按其面值从留存收益转入股本,实际派发股票股利时,直接按股票面值借记“利润分配”账户,贷记“股本”账户。

【例11-16】甲公司2015年度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向股东每10股派发3股股票股利的分配方案。甲公司总股本为5 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宣告派发股利当日每股市价为4元。

宣告发放股票股利时不用进行会计处理。

实际派发股票股利时:

派发的股票股利总数=5 000×3/10=1 500(万股)

用于派发股票股利的留存收益=1 500×1=1 500(万元)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       15 000 000

  贷:股本                15 000 000

同时: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 000 000

     贷: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  1 5 000 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