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法治贫:福建省在精准扶贫中的实践与思考

依法治贫:福建省在精准扶贫中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准扶贫也应依法治贫。地方性法规建设中,目前福建省及其下辖市区取得一定的成效,如2017年《福建省农村扶贫开发办法》等的出台,众多扶贫政策也起到了补充性的作用。如扶贫对象的认定须符合法定要求和程序,扶贫资源的分配须公开、公正并做到依法管理、使用和监督等,坚持按法定程序和标准考核评估扶贫绩效,对于违反扶贫法律法规者,须违法必究,严惩不贷。

依法治贫:福建省在精准扶贫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新时代。精准扶贫也应依法治贫。

当前在扶贫领域中,存在一些不按照法治思维办事的现象,如扶贫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和贪污腐败,扶贫领域的不作为、扶贫信息的选择性公开等,这些行为在福建省部分地区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严重制约了扶贫成效。要完成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发挥法治在扶贫工作中的保障、引领和制约作用,做到扶贫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依法治贫,首先要完善扶贫法律法规,保障扶贫各个环节和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我国,扶贫尚未正式立法,涉及扶贫开发工作的法律主要有《农业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个人所得税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规定过于分散,缺乏一个系统的扶贫法律。而且这些法律并非专门为扶贫而设,因而难以完全照顾到贫困者的需求。如《农业法》规定,国家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设立各种农业建设和农业科技、教育基金,但缺乏具体的鼓励措施。因此,有学者建议从立法入手确保贫困人口获得更多的公共服务,同时使政府和社会机构对贫困人口更负责任,使贫困人口更多地参与政治进程和地方决策,特别是与他们自身发展相关的决策。[10]结合前述问题,立法的核心是明确扶贫主客体及其权责关系,尤其因为扶贫涉及众多主体,而众多主体在扶贫中又有着不同的利益和目标,如政府追求扶贫成效,市场主体追求利润,贫困人口关注收入增加等,目标的不一致还可以导致各扶贫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利益摩擦问题,因此需要用法治手段规范和调节扶贫各主体的权、责、利关系,使各主体之间能够权责明确、利益共享,走出一条相互合作、多方双赢的扶贫脱贫之路。此外,法律制度也应解决扶贫资源的统一管理问题。

地方性法规建设中,目前福建省及其下辖市区取得一定的成效,如2017年《福建省农村扶贫开发办法》等的出台,众多扶贫政策也起到了补充性的作用。但政出多门,相互间难以完全配套衔接。因此,要加强扶贫法制建设,提升扶贫制度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注重扶贫制度的前瞻性、统筹性,如消除贫困不能仅限于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框架下展开,更多的是要融入城乡一体化的统筹中;不能仅仅限于解决当下的绝对贫困,还要顾及相对贫困、多维贫困等内容等。对于相关扶贫部门的扶贫政策,也要在构建部门协同帮扶机制的基础上,注重政策的配套衔接,充分发挥政策组合的效果。当然,相关制度或政策更要结合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将贫困人口的脱贫需求同帮扶政策匹配起来。完善扶贫法制还要创新扶贫制度。如目前《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捐赠数额,如果超出了法律规定的抵扣比例必须正常缴税,造成了捐赠主体税负的增加,不利于企业的扶贫参与。今后可考虑适当调整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扶贫企业税收优惠力度,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www.xing528.com)

依法治贫,还体现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方面。如扶贫对象的认定须符合法定要求和程序,扶贫资源的分配须公开、公正并做到依法管理、使用和监督等,坚持按法定程序和标准考核评估扶贫绩效,对于违反扶贫法律法规者,须违法必究,严惩不贷。

此外,由于贫困地区往往也伴随着缺乏教育水平低下、法制信息闭塞等问题,相应的,贫困人口对扶贫法律制度往往较为陌生,再加上一部分贫困人口觉得扶贫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施舍,因而尽管对诸多事务有意见,但没有足够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得扶贫工作中权益侵害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如此,一部分扶贫工作人员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认为收取“辛苦费”与“感谢费”只是正常的人情往来,不算违规。因此,精准扶贫工作的法治化,还需要进行扶贫法制的宣传和法律意识的培育。

总之,基于福建省扶贫工作现状,也为了应对即将提上议事日程的相对贫困问题,我们需要转变扶贫观念,调整扶贫思路,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不仅要加入扶贫供给,更要改善供给结构。具体而言,需要合理制订扶贫规划,优化政策供给;改变扶贫资源内部的比例搭配,调整和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实现扶贫供需的动态平衡;完善扶贫制度设计,由运动式扶贫转向持久性扶贫,由单一主体为主的扶贫转向多元主体协同帮扶;坚持依法扶贫,加大惩处威慑效果,提升贫困人口的法制意识,使他们能够利用现有扶贫政策脱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