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准扶贫:中国新方案领跑世界减贫

精准扶贫:中国新方案领跑世界减贫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能够凭借扶贫攻坚尤其精准扶贫积累的经验与成就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扶贫方案,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相较而言,中国的扶贫开发及其精准扶贫在世界减贫行动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比较优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

精准扶贫:中国新方案领跑世界减贫

我国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的这种成就,从整个世界减贫的维度来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年4月发布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人口脱贫,极大减少了世界贫困人口总量,将世界贫困比例降到较低程度,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依靠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脱贫的,是一个农业国家转型成功的案例。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农业国,因此对它们而言,中国的脱贫成功是有借鉴意义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能够凭借扶贫攻坚尤其精准扶贫积累的经验与成就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扶贫方案,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前面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模式来看,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雄厚而且贫困面小,主要通过社会福利政策作为主要的反贫困政策来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救济,以意大利与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则是针对地域性发展差距,对较少的相对落后地区采取了开发计划,以减少贫困人口。韩国以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实现工业化后积累的财力来支援农业与农村,减少贫困人口。巴西建立了“发展极”的反贫困战略,对确定的目标“发展极”给予重点投资,并制定了特殊的优惠政策,来减少贫困人口。印度的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因此采取“满足基本需要”战略。而孟加拉国以拉格莱珉银行为代表的小额信贷机构在减贫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总体而言,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除了像韩国这样已经高度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以外,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业型贫困国家,由于其贫困面较大,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主要是通过对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进行兜底、减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方式来进行扶贫开发。

相较而言,中国的扶贫开发及其精准扶贫在世界减贫行动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比较优势。

一是执政党与政府坚持不懈地进行扶贫开发、攻坚克难,编制扶贫开发纲要,始终把解决绝大多数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与重点工作。从我国的扶贫开发进程与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与政府针对我国严重的贫困现状,制定了扶贫开发纲要,并把扶贫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并制定了党政干部精准扶贫的责任考核体系,使整个扶贫开发有序进行,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这是中国减少贫困人口降低贫困率的最有力的政治动力与制度保障,是中国扶贫开发的明显特点,也是明显优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是中国的扶贫开发充分利用“两只手”的力量,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力量进行扶贫开发。在扶贫开发中,市场机制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高效率无可取代,然而在产权制度无法约束的领域,市场失灵广泛存在,必须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供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和服务。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稳定宏观预期、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并精准破解实体经济在贫困地区经营的困难。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引导资金流向、建设大型项目,私营经济在提升生产效率和吸纳就业,外资经济在提升技术水平、拓展海外市场上的优势,形成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参与、资源强力聚合的大扶贫格局。另一方面坚持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这“两条腿”走可持续的扶贫开发之路。既依靠国家的工业化提供扶贫开发的财力支持,又依靠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激发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增强贫困地区的自身发展能力。解决扶贫不是简单的解决温饱,而是解决贫困人口能力发展的问题,使之实现“造血式”发展。因此中国扶贫开发注重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与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以及注重产业扶贫。这种产业扶贫重点是以农业产业化为主,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真正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与长效机制效应。这是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和农村人口众多的特点做出的正确的科学的选择。

三是国家层面的力量与社会层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攻坚克难的合力。执政党与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的号召[1]。从扶贫开发实践来看,中国也一直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2]。在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攻坚事业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扶贫方式,加之普遍性的针对农业农民农村的例如种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户补贴等诸多惠农政策,并依据国家经济增长不断提高贫困线标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通过国家与社会两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中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四是由国家主导的地区之间对口扶贫,共享发展成果,协调区域发展。中国的扶贫开发起点很低,1986年第一次确定的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仅为人均纯收入206元,按此标准计算,当时全国有绝对贫困人口1.25亿。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启动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到2011年国家出台新的扶贫开发纲要之时,贫困人口的标准已提高到人均纯收入2300元,此时还有贫困人口1.28亿。在中国内部,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很迅速,因此国家确立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这种对口扶贫,能体现全国一盘棋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以说,通过地区之间的扶贫协作,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以宁夏西海固的脱贫所代表,“闽宁两省区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打造了东西合作的闽宁模式”[3],成为诠释中国地区协作扶贫的最佳案例。因此,从西部地区精准扶贫实践来看,对口支援制度是中国多年来推动地区协调发展和全国各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今中国为人类社会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欠发达地区贫困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4]

总的来说,作为人口大国的发展中国家,脱贫工作难度比一般国家大很多,在全球经济疲软、中国面临经济转型的困难时期,中国政府仍然把扶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而且中国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是非常正确的,这确实难能可贵。[5]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81—2015年中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28亿,这一数字比拉美欧盟的人口还要多,而同期世界其他地区脱贫人口仅有1.52亿。因此,从整体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完成了全球减贫任务的80%以上,并为世界的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种成就、经验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和无可辩驳的。[6]这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中国扶贫开发的比较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优势。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扶贫实践与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与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在扶贫开发上的很多做法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首席经济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斯蒂文•邓认为,中国近二三十年来在减贫方面的纪录令人赞叹,成就是非常明显的。美国圣托马斯大学政治学教授乔•泰勒表示,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令他印象最为深刻,这向世界证明了西方模式之外的另一种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不仅对中国本身意义重大,也对全世界范围内的脱贫努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减贫事业及其成就更是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认为中国的扶贫开发模式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总部设在南非比勒陀利亚的安全问题研究所执行理事雅克布斯卡•西利亚斯认为,中国的扶贫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有重要借鉴意义。[8]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达玛•盖伊也认为,中国减贫模式在非洲也是可行的,中国的减贫成就证明了中国发展模式值得各国学习。[9]

因此,中国可以充分利用扶贫开发模式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精准扶贫实践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世界减贫事业的持续推进提供中国的扶贫方案,“大力帮助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脱贫工作,这将推动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10],提升和增强中国在国际减贫中以及国际形象中的话语权自信心,通过减贫的世界贡献与国际承认,从而打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世界新局面。

2012年11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强调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要承担起这个重大责任,即对民族、人民与党的责任。[11]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构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核心任务。这个核心任务的完成,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12]和“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13]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理论上的创新与研究,更需要实践上的创新与证明。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创新,而且西部地区展开了丰富多样的精准扶贫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表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来临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理论创新与实践证明兼具的特质表明,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新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14]

[1]全党全社会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N].人民日报,2014-10-18.

[2]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N].人民日报,2015-10-17.

[3]李增辉.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N].人民日报,2016-07-18.(www.xing528.com)

[4]向春玲.对口支援:解决欠发达地区贫困问题的“中国方案”[EB/OL](.2020-08-27).http://news.china.com.cn/cndg/2016-07/26/content_38958288.htm,2016-07-26/2017-07-10.

[5]张悦.“扶贫意义重大”韩国友人为中国精准扶贫点赞[EB/OL](.2020-08-27).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0307/c1002-28178414.html,2016-03-06/2017-07-10.

[6]冉健桥.中国扶贫开发的意义与当前的形势[J].中国扶贫,2015(23):62-66.

[7]陈丽丹,黄发红,龚鸣,等.中国减贫成就令世界赞叹[N].人民日报,2017-03-13.

[8]王天乐,牟宗琮,陈效卫,等“.中国扶贫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N].人民日报,2015-11-30.

[9]陈丽丹,黄发红,龚鸣,等.中国减贫成就令世界赞叹[N].人民日报,2017-03-13.

[10]张春海,张帆.中国扶贫实践具有世界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0-19.

[1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

[1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1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