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稳定经济增长依然是当务之急

稳定经济增长依然是当务之急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月份两大PMI数据基本一致,再次引发了各界人士对下半年中国经济下行风险的忧虑。与此同时,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表明防通货膨胀已经退居其次了,而稳增长再次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中国人民银行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货币价值,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减轻企业税负,特别是减轻小微企业、个体户和服务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增强其生产经营积极性,有利于改善供给结构。

稳定经济增长依然是当务之急

1 中国经济仍处在下行通道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最新公布的2013年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5月份回落了0.7个百分点。从12个分项指数看,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进口、积压订单、采购量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落超过2个百分点;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其余指数降幅在1个百分点之内。以企业类型看,大型企业PMI为50.4%,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8%和48.9%。

与此同时,汇丰银行英国市场调研公司Markit联合公布的2013年6月中国制造业PMI也降至48.2%,创下了9个月新低,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50%的下方。新订单和产出指数均在50%下方,其中新订单回落至47.6%,也是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并且创下了9个月新低。相比于国家统计局的PMI,汇丰银行PMI样本偏重于中、小型企业,应该更能反映中国经济基本面。6月份两大PMI数据基本一致,再次引发了各界人士对下半年中国经济下行风险的忧虑。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制造业PMI中,2013年以来生产指数一直高于新订单指数,6月份生产指数为52%,高于新订单指数1.6个百分点,表明产能过剩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此外,5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从2月份的21.2%,回落到5月份的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从去年底的15.2%,下降到5月份的12.9%;5月份进出口贸易增速双双急剧回落;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9.2%,比去年底回落1.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进一步印证了经济下行趋势。与此同时,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表明防通货膨胀已经退居其次了,而稳增长再次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积极因素。2013年第二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月中国制造业PMI均保持在50%以上,均值为50.5%,表明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平稳的。6月份,PMI各项指数虽有不同程度回落,但是小型企业PMI指数为48.9%,虽处在50%以下,但环比回升了1.6个百分点;6月份产成品库存指数回落到48.2%,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到44.2%,表明企业经营负担明显减轻;6月份采购量指数为51.5%,处在温和增长区间;6月份从业人员指数为48.7%,保持相对稳定。

2 促进经济增长要有新的思路

针对新的经济形势,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关注民生发展,更加看重就业和收入增加,更加关心生态环境治理,而不是单纯地看经济增速。宏观调控要更加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市场问题交给市场去办,政府不要越俎代庖、过多地直接插手。政府调节经济也要有新举措,要在科学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同时,通过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要更多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释放改革红利,建立一个内生型的、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注重经济效益和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www.xing528.com)

中国人民银行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货币价值,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发展经济不能靠传统的加快印钞票、靠外延扩张来刺激经济,这种政策有很多弊端和后遗症,不仅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近期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热钱流入减少;同时,地方政府换届后希望钱越多越好。央行要从大局考虑,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兼顾国际和国内,做好预调和微调;一定要牢牢把控好货币总闸门,丝毫不能动摇。钱不能花在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上,要用在刀刃上,用在民生发展上。但是钱少了也不行,容易引起通货紧缩。因此,货币政策要真正回归稳健。

要保持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流动性稳定,满足经济活动对货币资金的合理需求。近期货币市场出现波动,监管层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就是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约束力,不要盲目放大杠杆,把资金面绷得很紧,对一些季节性、周期性的短期资金需求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预案和规划。要建立一个稳健的金融体系,央行和其他监管部门都要着力解决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脆弱性问题,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居民和投资者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这对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个保障,也是前提条件。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以往都是靠投资来拉动经济,会立竿见影,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还易滋生腐败。二是减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以结构性减税为重心,而不是无限制地扩大政府支出,原因是减税能将更多的投资决策权交给市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避免政府直接投资的“粗放型”陷阱,可以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减轻企业税负,特别是减轻小微企业、个体户和服务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增强其生产经营积极性,有利于改善供给结构。企业活了,特别是小微企业活了,能够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因此能够改变以往投资驱动的经济模式。当然,减税不只是简单地减少税收,而是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产生乘数效应。单纯扩大投资易造成产能过剩,如果投资扩大了,而消费和就业不振,这种增长是没有意义的。

下一步,要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完善稳定出口政策,降低能源、资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对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关税。还要落实好其他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清理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大步推进“营改增”是正确的,但需理顺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的关系,弥补地方税收的减少。要建立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改变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土地财政推高了房地产价格,还易滋生腐败。结构性减税是有增有减的,应增加资源类产业、高耗能产业的税负,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税收。总体上,税负要降下来,给企业以发展动力,给经济注入活力。

(本部分发表在《国证券报》,2013年7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