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色能源转型:从世界运河古镇获取的启示

绿色能源转型:从世界运河古镇获取的启示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国外运河古镇能源转型的驱动力相似,中国及其地方的能源转型更多地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变革,其驱动力来自国家和省级政府能源环境政策的压力。因此,中国运河古镇需要做好能源系统互联互通的准备。

绿色能源转型:从世界运河古镇获取的启示

上述两个典型的发达国家运河古镇绿色能源转型案例虽然只折射出全球运河古镇绿色能源转型的一隅,但却足以证明运河古镇的绿色能源转型不仅仅是能源结构变化与新能源技术的提升所带来的能源系统的低碳化、清洁化,还可以是通过古镇所在的国家、城市节能减排、新能源发展目标自上而下的推进来倒逼运河古镇采取节能减排行动,运用市场机制提供能源服务,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教育来实现运河古镇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其转型过程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与发达国家的运河古镇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运河古镇能源系统在经济基础、技术水平上具有较大的差距,然而,发达国家运河古镇能源系统转型中国家、城市和古镇政府的政策支持、机制设计和制度保障为中国运河古镇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启示。

(1)响应国家能源转型要求,形成古镇能源系统反馈机制。与国外运河古镇能源转型的驱动力相似,中国及其地方的能源转型更多地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变革,其驱动力来自国家和省级政府能源环境政策的压力。因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的指导下,我国运河古镇政府需要坚持贯彻和执行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的环境政策和安全为本、节约优先、绿色低碳、主动创新的能源战略取向。运河古镇更多作为能源消费端,需要通过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应用,为2020年能源供给结构中非化石能源比例提高到15%做出自身的贡献。

本书通过分组实地调研发现,中国运河古镇的能源供给来源主要来自市政电力煤炭农业生物一次能源和天然气,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古镇为例,这条横跨中国、以秦岭—淮河为界线的南北方大运河,不同的运河段其运河古镇能源系统因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而有所差别。因此,京杭大运河沿线具有文化历史遗产保护点的每个古镇要实现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首先,要看齐我国能源革命战略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其次,根据运河古镇所处的市县与省内其他市县之间城市功能定位、经济水平、能源资源禀赋、生态环境质量的差别,镇政府应向所在市县合理反映古镇能源转型的内在需求,如政策需求、资金需求、项目需求等,并确定符合自身条件的能源转型目标来响应省市级政府根据国家能源转型目标制定的地方能源转型目标和要求,真正将国家能源系统转型的压力和政策、资金支持传导到古镇一级层面,并从古镇层面形成自下而上的能源系统反馈机制;再次,虽然中国运河古镇在落实国家能源转型政策时存在相对滞后性问题,但是依据绩效管理理论,率先在运河古镇建立有效的镇级能源系统转型绩效评价体系,对于加快运河古镇绿色能源转型具有积极作用。

(2)激发多方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虽然本节国外案例都是社会经济水平较发达的运河古镇,其古镇所在市、区政府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因此,能够为运河古镇的节能改造和新能源系统建设、更新注入较多的资金。但国外经济水平、能源资源禀赋相对较低的历史文化古镇也不在少数,例如,著名的巴拿马运河边的“博卡德卢拉”(Boca de Lura)农村社区虽然通过光伏风能储能电池混合离网发电可再生能源项目实现了短期内农村地区用能绿色转型与可持续供应,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当地社区管理机构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国家政策支持、社区公众参与度和国际赞助商的支持对社区绿色能源系统转型的影响远比对绿色能源系统本身的技术升级、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影响要大得多,这一新能源项目长期绩效存在不稳定性[37]。那么,中国京杭运河沿线也分布着一些经济水平较低、能源资源较少的运河古镇(如皂河镇、土山镇)、鲁运河古镇(如南旺镇)。因此,借鉴国外运河古镇经验,在推进中国运河古镇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这些运河古镇所在市政当局除了要学习国外发达国家运河古镇积极运用市场手段,如税收减免、优惠措施吸引专业的能源服务公司来运河古镇开展绿色能源项目,还要积极获取所在市级、区域有关绿色能源项目的低成本贷款基金,包括国家和国际能源基金,帮助古镇政府推行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项目。在未来更长时间内,为保证运河古镇绿色能源系统可持续发展,则需要运河古镇政府大力宣传和教育节能环保知识,提高古镇居民和游客的绿色环保意识,同时可采取少量的经济刺激激励运河古镇的公众投身到节能环保和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以避免垃圾焚烧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邻避效应”。(www.xing528.com)

(3)推进短期节能减排改造行动,倒逼古镇新能源转型发展。虽然绿色能源系统转型中转变较多的是能源结构,即运河古镇的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要从化石能源为主导转向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为主导。然而,以运河古镇社会—技术条件出发,不是所有运河古镇的能源系统及其能源管理体系能够迅速转换成绿色能源系统和管理体系,古镇生产性企业和居民也会因为新能源系统可能存在不稳定性、新能源价格的波动、用能方式改变、邻避效应等问题对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生物质能、地源热泵技术等新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直接替代产生抗拒性。然而,从文中第二个国外运河古镇案例中可以发现,在完全实现运河古镇绿色能源及技术替代之前,短期内的以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减排为目的的节能改造行动能够使生产性企业和古镇居民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同时,能源服务项目所产生的碳排权交易也使高能耗企业意识到优质大气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从而促使他们采用更绿色、清洁化的措施和低碳能源、技术改变生产、经营模式,也促使古镇居民采用清洁的能源,采取基于生活建筑的节能减排措施,如选择更加节能环保的消费品、新能源电器等。因此,在运河古镇能源绿色转型过程中,绿色能源转型工程前期的节能减排改造行动,将会使古镇能源系统能够更好地顺利过渡到清洁、低碳、可持续的新能源系统,并有效的防止古镇能源系统出现过高的反弹效应。

(4)运用互联网现代化监测技术,共建运河古镇能源数据库。在工业4.0革命推动下,智能电网将推动电力工业进入“全球能源互联网”(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GEI)时代[38]。中国的运河古镇以电力为生产、生活的主要终端能源,其能源系统最终也不可避免地将接入能源互联网中。因此,中国运河古镇需要做好能源系统互联互通的准备。首先,在经济发达的运河古镇中,古镇政府可采用公私合作(PPP)等市场化模式建设智能的电网、气网、热网与交通网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并通过接通古镇所在城市市政能源在线监测网,监控古镇能源消费侧状况,为古镇所在城市和地区的用能高峰预警提供实时有效数据。其次,在经济欠发达的运河古镇中,保证运河古镇能源可持续供应是服务于城市、地区智能电网建设的首要问题,即解决可能存在的古镇电网“断头路”问题。那么,在地处农村地区的运河古镇需要国家及古镇所在省市在运河古镇区域通过技术、资金、政策支持布局发展以新能源与储能技术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保证运河古镇清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再次,虽然运河沿线多个古镇的能源系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若将运河沿线古镇的能源数据进行共享,将有可能探索出率先在运河多个古镇之间构建能源互联网系统。因此,建议诸如京杭大运河沿线多个古镇,依托WCCO平台共建运河古镇能源数据库,帮助运河古镇更好地利用绿色能源,保护运河古镇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

(5)因地制宜创新能源服务模式,实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不论国外的运河古镇还是课题组分组调研的中国运河古镇,每个古镇都有其特定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资源禀赋在不同运河古镇之间也各不相同。那么,我国运河古镇政府在发展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项目时,为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渊源,应做到:首先,坚持绿色能源本地化发展,即利用当地富裕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时空互补优势发展新能源发电项目。其次,为保证新能源发电项目绩效的可持续性,建议采用公私合作的能源服务模式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为运河古镇及其所在区域的绿色能源系统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在节能减排项目上建议更多采用市场化的手段,以签订能源绩效合同商业模式实现古镇节能服务项目绩效的可持续性。再次,由于运河古镇绿色能源转型是一个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呼吁中国运河古镇与所在城市的能源企业、金融机构建立运河古镇绿色发展基金,保证古镇绿色能源及项目可持续发展。同时,运河古镇需要通过地方金融机构推行的绿色信贷、绿色技术银行等绿色金融服务来吸引节能环保、新能源项目以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超市”等第三方能源服务模式进入运河古镇,最终不断地将绿色能源系统渗透到每一个中国运河古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