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边体系的发展状况的分析介绍

多边体系的发展状况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贸易体系的成功给世贸组织带来了改革的压力,因为贸易驱动的增长改变了各参与者的权重,而且成员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保护主义措施的实施并未减少,但其构成发生了变化。而挑战在于,美国在世贸组织中采取了不同的立场:“美国并不认为自己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担保人、原动力”。美国和其他经济体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继续发展中国家成员地位。中国坚决维持这一地位,同时表示愿意承担更多的义务。

多边体系的发展状况的分析介绍

世界贸易体系的成功给世贸组织带来了改革的压力,因为贸易驱动的增长改变了各参与者的权重,而且成员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12]此外,还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对来说,关税已不再那么重要了

其他壁垒在增加,如补贴

服务与投资的壁垒很高

数字贸易问题更重要

对贸易便利化的关注更多

对监管趋同的兴趣在增加

关于新措施方面的一个趋势是由贸易国家选择政策手段。保护主义措施的实施并未减少,但其构成发生了变化。“全球贸易预警”报告说,自2008年11月以来的十年中,补贴的使用率(占包括出口补贴在内的新措施的52%)远远高于关税的使用率(16%)。[13]

Hoekman(2018)指出,该体系没有对这些问题作出有效的反应。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贸易便利化协议”和农业补贴方面的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世贸组织的多哈回合谈判是失败的,其成员:

采取新的措施(如前所述的补贴)(www.xing528.com)

无法解决约定事项(如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中)

在向世贸组织的报告问题上没有达到期望(如补贴)

没有确定新的工作计划(如与数字科技相关的问题)

许多国家已转向优惠协定,但尚不清楚这些协定能否应对这些挑战:

“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之一是在开放和多边的基础上就新问题或部门开展合作。这意味着任何成员都可以参加(成员小组建议的议题)。“开放”的其他成员可以与基础成员以相同的条件加入。在这些安排中,利益适用于所有成员(在非歧视的基础上)。成功的基础是良好的信息交流,并与足够数量的成员进行交流。可能应用于监管合作(如对特定部门采用良好做法)、竞争政策和对等办法。有关议题的建议包括电子商务、投资便利化、中小企业和国内服务业监管。[14]一些进展是很明显的,2019年1月结束了一项关于电子商务的声明,成员确认他们“打算开始世贸组织关于与贸易相关的电子商务方面的谈判”。[15]签署国包括中国、美国和欧盟

Hoekman(2018)强调,世贸组织改革的进展取决于领导能力,报告呼吁大国协同努力支持世贸组织的各项举措。而挑战在于,美国在世贸组织中采取了不同的立场:“美国并不认为自己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担保人原动力”(Wolff,2018)。欧盟在政治能力和战略(包括其价值观的作用和预先确定的立场)方面受到制约。因此焦点就转移到了亚洲经济体,特别是日本,因为它在创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方面发挥了明显的领导作用。Hoekman(2018)还指出,全球价值链的存在意味着国家集团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并建议寻求深度一体化的国家集团,如CPTPP和RCEP成员,可以“推动贸易体系向前发展”。Wolff(2018)说,现在还为时尚早,但“有可能达成某种形式的集体共识,有助于推动世贸组织向前发展”,其基础是参与者承认贸易体系的好处,换言之,承认集体利益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商业团体也可能变得更加有效,因为贸易体系中的不确定因素使人们对世贸组织基于规则的办法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在其目前的“区域状况调查”中报告说,超过50%的商业部门答复者认为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应优先关注世贸组织,而自2010年以来,这一比例为10%至16%。商界也对电子商务谈判表示支持。

美国和其他经济体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继续发展中国家成员地位。在世贸组织中,这种地位是“自我宣布的”,在承诺的程度和实施时间表方面涉及特殊和差别待遇。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贸易部长们“呼吁声称拥有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世贸组织高级成员在目前和未来的世贸组织谈判中作出充分承诺”[16]。Cutler和Doyle(2019)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坚决维持这一地位,同时表示愿意承担更多的义务。Cutler和Doyle审查了解决这场辩论的备选方案,包括制定客观标准、仅维持特定部门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就未来协定中的地位进行谈判,以及制定脱离“发展中”地位的方案。Cutler和Doyle指出了中国在这场辩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机会以及美国愿意考虑合理建议的重要性。正如他们所说,“两国在维持和加强世贸组织方面均有利害关系,应该共同努力‘为其正名’,并使这个问题更加明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