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港台应用戏剧的发展状况的介绍

港台应用戏剧的发展状况的介绍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配合中小学戏剧教育的发展,台湾调整了长期的师资培育政策,新设相关课程与系所。1992年起,台湾师范院校开始出现针对“应用戏剧”的课程。应用戏剧在香港的发展,也是先从课堂教学中兴起并引起巨大反响的。目前香港的戏剧教育或者说应用戏剧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与教育部门专注于课程教育不同,香港有着大量的民间剧团参与到应用戏剧的推广中。

港台应用戏剧的发展状况的介绍

第二节 港台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创作性戏剧活动也始自中小学,最初是以儿童戏剧汇演的方式出现,随后受国外戏剧教育理念的影响,开始更多地融入课程教学,并朝着塑造全面发展儿童的目标发展。

早在1967年,李曼瑰教授在儿童节开始推动儿童戏剧,计划是以学校老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训练老师编、导、演的能力以作为推行儿童剧的基本人员。台北市教育局、台湾教育厅中国戏剧艺术中心相继合办教师戏剧研习会,举办戏剧编导班,为戏剧教育培训了第一批师资。

1974年台北市教育局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国中国小儿童戏剧展实施要点”,率先举办儿童剧展,后来台中、高雄、基隆、新竹、苗栗、花莲、桃园等县市也相继举办活动。此时的儿童戏剧教育还主要是把“戏剧”当成艺术而非工具来进行。

1991年之后,胡宝林、林玫君等开始在幼儿园中推广“创作性戏剧”这一概念,弥补了此前中国戏剧教育集中于艺术的欠缺。到1997年,台湾将艺术教育分为学校专业艺术教育,一般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其中一般艺术教育以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提升艺术能力,陶冶生活情趣,并启发艺术潜能为目标,最接近于应用戏剧的内涵。

时至今日,台湾中小学开设有专门的戏剧教育课,对中小学的戏剧教育课程的内涵也有着明确界定:

“九年一贯课程的艺术与人文的基本理念与目标,是希望透过艺术的学习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透过广泛而全面的艺术教育,使儿童和青少年能参与各类型的艺术活动,进而学习创作和表达其观念与情感,解读艺术作品的历史、文化意涵,并分析、批评、归纳、反省其感受与经验所代表的意义。”[2]

在教材的编写上,规定教材的内容及范围包含观察、想象、模仿、创意等肢体与声音的表达、联想创意(编写剧情、即兴创作、角色扮演、综合表现等)、戏剧(含话剧、儿童歌舞皮影戏乡土戏曲、说故事剧场等)欣赏等。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再是强调研读剧本、排演走位、舞台布景灯光等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专业教学,而是走向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创作性戏剧或在教室内实施教学的戏剧活动。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戏剧表演,一方面促进语言运用能力及肢体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认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而并非仅仅是对艺术的认知。

在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中,也经常运用“戏剧”的手段。如在语文和英语教学中,常常通过游戏、情境对话、剧本表演(需要服装、道具、音效)三个阶段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在思想品德等课程中,也利用戏剧手段来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融入度,促进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www.xing528.com)

为了配合中小学戏剧教育的发展,台湾调整了长期的师资培育政策,新设相关课程与系所。短期进修方面则委托一些教师研习会、艺术大学或学系举办表演艺术戏剧教学研习活动,以培训在职老师,让他们更好地将戏剧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

1992年起,台湾师范院校开始出现针对“应用戏剧”的课程。开展最早的是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幼教系,1993—1996年彰化师大也有短期的关于“校园暴力与吸毒问题”的TIE训练营,后者还受“教育部”训委会邀请,公开呈现学生创作的成果。台湾的高校中,台北师范大学在坚持戏剧教育课程活动方面的专业和研究最为有名,实现了理论、实践和演出的合一。如在该校的“儿童戏剧”课程里,学生除了学习戏剧教学活动的程序及教育剧场(TIE)的理论与实践外,还公开创作演出,运用语言、坐针毡、论坛剧场、即兴创作等手段,创作、设计针对幼儿的“教育剧场”。[3]

除了学校外,台湾儿童剧团也是利用戏剧教育促进儿童人格成长的重要中坚力量。它们的演出常与儿童的培训活动融为一体,以追求公益与商业的有机融合。如著名的九歌儿童剧团的日常活动中除了创作演出,还包括针对老师的对儿童戏剧活动教学与实践的培训、针对儿童的创作性戏剧活动班。在戏剧班中,他们运用布袋戏、皮影戏、纸影戏、手偶戏等讲故事、演故事,寓教于乐,以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全面成长。

台湾应用戏剧较为活跃的团体有中华戏剧协会、鞋子儿童剧团、台南人剧团、九歌儿童剧团等。

应用戏剧在香港的发展,也是先从课堂教学中兴起并引起巨大反响的。1996年,香港艺术发展局提出“一生一艺术”,提倡艺术应该非专门化,使之在大众间普及,改变艺术属“高层次”、“精英化”领域的一般看法。

目前香港的戏剧教育或者说应用戏剧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在课程内设置专门的戏剧课,另一种则是将戏剧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手段融入科目的教学中,这种形式通常以语文科作为切入点,亦可以融入其他的科目教学。1998年香港进行了教育改革,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提出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变力及多方面知识吸收上的作用,强调了艺术教育除了本身艺术形式的表达,还能作为教学媒介,让学生藉以探讨诸如社会问题、文化身份等人文学科的课题。

与教育部门专注于课程教育不同,香港有着大量的民间剧团参与到应用戏剧的推广中。他们的服务对象从幼儿园到大中小学学生、弱能人士一直到失业人士等弱势群体,服务方式有“一人一故事剧场”、“教育剧场”、“论坛剧场”等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