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戏剧的专业教学特点的介绍

应用戏剧的专业教学特点的介绍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英国伦敦戈德史密斯大学应用戏剧硕士的“戏剧教育与小区戏剧与社会背景”的课程就是由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坊构成。英国曼彻斯特音乐与戏剧学院的应用戏剧硕士课程的学习,亦围绕一个个实践项目进行:或是反校园暴力工作坊,或是针对服刑人员的药物滥用的教育,或是服务特殊群体,或是秘鲁和肯尼亚工厂的戏剧项目。

应用戏剧的专业教学特点的介绍

第三节 应用戏剧的专业教学特点

(一)以实践为主

在教学方式上,艺术教育(戏剧教育专业)与传统专业有所不同。

由于专业特征所限,纯理论型的授课模式在戏剧教育专业中较为少见,除了一些史论性质、剧本分析类的戏剧公共基础课外,其余课程多以实践为主体进行,并且在实践中介入或深化理论的学习。或者理论先行、实践在后,或者以实践为主,并进行理论的总结与升华。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比重。依据授课模式的不同,学生的实践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在课堂上的实践,即配合课程的理论讲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实践。这里的实践可以视作教师对理论的示范。这一类又可称为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第二类是不直接进行理论上的讲授,而是由学生参加由教师引导的工作坊,在一个工作坊中,完成对某项技能的训练。这类也是在课堂上进行的。

第三类则是学生亲自参与工作坊策划或者实际教学。此种实践仍可纳入本科教学体系中,但发生于大学课堂之外,由学生到中小学校、剧场、小区等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与第二类工作坊不同的是,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整个实践过程由他们来策划、引导。

(二)案例教学

与该专业的实践性相结合,该专业的课程在授课时,也多融入实践的因素,“案例教学”即是其中一种。

传统戏剧课程中“案例”通常为剧作或电影等艺术作品,由老师通过分析,让学生在观摩中明了其艺术规律和特点,但在“应用戏剧”中的“案例”就是老师的教学本身。它不是静止的作品,而是一个流动的过程。

作为理论讲授与课堂实践的结合,这类授课模式通常遵循以下流程:理论讲授——教师示范——分类技能训练——课堂实作——呈现或演出。

试以台南大学“创造性儿童戏剧入门”这一课程的教学计划表为例:

img10

续 表

img11

续 表

img12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一课程的授课时间为十八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是对课程基本内涵和目标的介绍与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同样要借助游戏、戏剧、剧场技巧的活动实作教学,让学生表达自我,发展其探索潜能、创造能力,并共同探讨过程中的学习经验,以提升学生对游戏及戏剧对人发展的影响的了解。

之后的“韵律动作”、“模仿动作”、“声音与口语”的练习,其实分别对应戏剧中的节奏、表演、台词等项技能,可视作对学生表演技能的一种简化式训练,鉴于学生有过表演课、台词课的经验,这一部分亦不妨视作是对戏剧技能的复习和综合运用。

作为创作性活动而言,一般的活动到此可以宣告完成,但作为培养能够从事创作性戏剧活动的人才来讲,需要具备从整体上审视整个流程的能力,并且能编写出相应的教案,并将之付诸实施。因此,从第七周开始,“教案讨论”开始作为固定的流程,进入到教学当中。在进行为期两周的教案讨论后,进入试教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做到“戏剧教育”的内外兼顾,这些课程的教学也要努力做到用“戏剧教育的方法”来实现对“戏剧教育”相关概念的学习,“戏剧教育”无孔不入,学生对“戏剧教育”的学习、对“戏剧教育”威力的认识,也渗透于无形。同样,无论是艺术类院校,还是综合类院校,专业课程中的“戏剧”成分都至关重要。该课程绝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切切实实的亲力亲为。

在针对智力和沟通能力较为成熟的专业工作者时,也常常使用自主性更强的案例教学法。即研究者先针对戏剧教学做说明与示范,再要求参与者编写教案、讨论教案并进行试教。

(三)工作坊教学

与案例教学法不同的是,“工作坊”形式的授课模式将理论学习、议题讨论与游戏活动融合得更加无痕。如英国伦敦戈德史密斯大学应用戏剧硕士的“戏剧教育与小区戏剧与社会背景”的课程就是由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坊构成。学生既是工作坊的参加者,也是工作坊的设计者。英国曼彻斯特音乐与戏剧学院的应用戏剧硕士课程的学习,亦围绕一个个实践项目进行:或是反校园暴力工作坊,或是针对服刑人员的药物滥用的教育,或是服务特殊群体,或是秘鲁和肯尼亚工厂的戏剧项目。在以上实践过程中,以上教育和培训的技巧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工作坊的整体构架通常由一系列的工作坊组成,如一个典型的“一人一故事”系列工作坊由以下组成:

第一周:课程介绍、团体建立

第二周:肢体活动、流动塑像

第三周:剧场游戏、定格、一页页的故事

第四周:团体默契、一对对

第五周:团体互动活动、自发训练

第六周:肢体与声音开发

第七周:大合唱

第八周:四元素

第九周:即兴戏剧、自由发挥

第十周:音乐与布

第十一周:排练演出(www.xing528.com)

第十二周:排练演出

其中的从第二周到第十周,是对“一人一故事剧场”所需的诸元素的训练,每次训练又可视为一个独立的“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活动过程。在每一周的训练中,单次活动程序仍要以热身游戏作为开始。单次活动程序亦有一定流程,大致如下:

暖身游戏——活动主体——结束、讨论

以一个典型的“一人一故事剧场”中“默契”的训练为例:

一、热身游戏部分

1.抢凳子游戏。

坐成一圈,有个凳子是空的,站在中间的人要去抢这个凳子。大家要一个挨一个迅速填补那个空凳子,但也可以拍一下空凳子说“回来”,人群就要反方向转填补空凳子。

2.大家坐成一圈,用手在膝盖上打出节奏:(1 2 123 X X XXX),第一个人说出一种职业,下一个人就要说出这种职业的人会说的一些话,再说出另一种职业。不得重复。

3.在上两个游戏中输的人中挑出两个,比赛谁从房间一头滚到另一头滚得快。

二、活动主体

1.拿一音叉。在空间里自由走动,尽量不要撞到别人。敲音叉,停;再敲,走。走一会儿后停。目的之一,实现自由分组。避免让熟悉的人分到一组。

2.镜子游戏。找一个伙伴,分A、B角做动作。A做动作,B做镜子模仿。停下来,敲音叉,互换。后面只要敲音叉就互换。音叉初始间隔一分钟,最后越来越快。教师可以问,现在两个人还分得清哪是镜子哪个不是吗?分不清,是因为彼此间建立默契。再敲音叉,走动;停时,做动作。

3.大海和小鱼

一人演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狂风大浪,鱼要跟着大海的动作调整自己的动作,有时优哉游哉,有时惊恐不安。最后结束时要风平浪静,大海和鱼都伏在地上作睡着状。两人互换角色。

4.大家或站或走,随便做任何动作,但要留意其他人的举动。如果有人停下来了,大家就都要停下来。注意用眼光观察周围人的反应,动作不宜太大。

5.猜物品

四人一组,主持人发给每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样东西。每个小组要扮演出这样东西,让别组的人能猜到。可以动,可以出声。如:洗衣机电视机自行车

三、结束、讨论

在此类工作坊中,通常是在一定的周期内集中授课,完成一种形式的讲授和实践,较为重视应用、上手的一面,因此时间短、针对性强。其缺点是形式简单,若不能辅以其他课程的学习,则会失于片面。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学,都需要具备实践性、针对性、教育性和戏剧性四个特点。实践性指让参与者在亲身经历中经历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学生的实践不仅是作为一个参与者的实践,还应该有作为带领者的实践。针对性是指不存在一种大而全的百科全书式的应用戏剧教学,所有的教学都只能是活动形式之一种。不必担心这种分门别类的教学会流于简单和片面,因为几乎所有应用戏剧的活动都遵循着同样的设计逻辑,其运用的技巧也是相通的。教育性是指老师必须将需要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思想、教学方法等贯穿于整个活动中,换句话说,老师在课堂上的戏剧活动内容,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定。戏剧性是指所有的课程教学都有共同的外在结构——戏剧。无论内部是怎样的授课内容,都必须在戏剧的框架内完成,授课本身就是一次绝佳的戏剧教育(应用戏剧)的示范。

综上可见,传统艺术类院校开设的该专业,戏剧教育专业应用方面的课程相对较少,且戏剧教育功能的获得基础依附于戏剧艺术功能,仍是在以戏剧艺术为本位基础上的教育作用,而非将戏剧作为一门工具服务于教育。这或许是传统艺术院校囿于课程开设的力不从心,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教育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则与之恰恰相反,戏剧教育类的专业应用课程与戏剧基础课程相比,至少可以做到平分秋色。至于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则提供的方向更多。鉴于艺术院校师资、专业上的限制,并不建议办成大而全的教育,而是希望能广泛借助外援,实现内部课程设置的结构优化。整个课程体系应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一是共同必修课程,即核心课程。这类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戏剧的核心课程,另一类则是艺术教育(戏剧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

戏剧核心类课程主要包括中外戏剧史论、编剧、导演、表演的理论和学习等。可以考虑将以上传统课程根据戏剧教育专业的特色加以变化,如突出表、导演的比重,并将其安排时间提前;加强即兴戏剧、表演的内容,增加儿童戏剧、校园戏剧、木偶剧等课程内容;在原有的编剧训练中,强化改编的训练;在表演中,增加木偶、面具等的学习等。

至于戏剧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指将戏剧与教育结合的课程。包括应用戏剧的几种基本形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如应用戏剧类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戏剧、教育剧场、“一人一故事剧场”、创作性戏剧等课程;也涵盖了从事戏剧教育所需的外围修养课程,如实施中的团队管理、项目设计、社区戏剧等。

二是选修课程,包括强制选修和自愿选修两种。强制选修主要集中在从事艺术教育所需要具备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上,如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课程教学等课程。如果学校此类资源匮乏,可以考虑聘请外来师资。自愿选修则可以涉及人文、自然的各个领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由选择。

三是基础课程,这里包括政治英语等通识课程,包括中国文化、外国文化等的学习。

从课程的开设次序上来看,无论哪类课程模式,均遵循由基础到专业、由理论到实践、由泛到专的原则。课程学年安排中,遵循由浅至深、由普遍到专业的教育学原理,从理论到实践、从戏剧基础课程到专业核心课程循序渐进,一二年级以理论学习为主,三四年级则以实践为主。

在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上,应明确以实践为主的原则。通常来说,艺术院校的艺术实践的方式可分为三种:

1.教学实践:包括校内实习、演出或展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与形式,或个人或小组或全班,但均须得到系方认可。每学年一到两次,每次一学分,共六学分。

2.艺术观摩:学生四学年期间必须观摩重要的演出与展览,根据观摩笔记或参观报告给予学分,四学年共四个学分。

3.毕业实习:学生三年级下学期末至四年级上学期的一个月(含暑假)进入相关专业单位实习,参加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或某一重要环节,熟悉艺术创作的完整过程,学会与其他艺术创作人员的合作,充分掌握艺术创作的规律,为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准备。实习完毕后学生须提交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的鉴定报告,同时接受系组织的答辩,给予三个学分。

但就重视实践的艺术教育专业来说,实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形式:一类实践活动可部分附着在课程内,由该专业所规定的校内授课课时予以保障完成,如“创作性戏剧”、“一人一故事剧场”、“教育剧场”等课程,授课本身即可安排实践活动,并且可以延伸到课堂以外。有些课程如“教育戏剧”等,则是非走上中小学课堂不可的戏剧教育实践。

思考题

1.你对本校相关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建议,或者你认为还应该开设哪些课程?

2.你认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应用戏剧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注释】

[1]截止到2011年止

[2]http://www.griffith.edu.au/education/applied-theatre/programs-and-course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