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区产业布局的构想:挖掘潜力,创新发展

新区产业布局的构想:挖掘潜力,创新发展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筹新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根据资源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开发潜力,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人口分布、基础设施、交通网络、产业结构等因素,优化功能分区,打造功能协调互动、差异化布局的“三走廊、六板块”的总体格局。坚持装备制造业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定位,高起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走廊。

新区产业布局的构想:挖掘潜力,创新发展

统筹新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根据资源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开发潜力,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人口分布、基础设施、交通网络、产业结构等因素,优化功能分区,打造功能协调互动、差异化布局的“三走廊、六板块”的总体格局。

1.三走廊

(1)高新产业走廊。

位于新区北部地区横向区域,依托原有重要产业园区,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紧密联系区域主导产业两化融合、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按照“创新驱动、需求拉动、集群带动”的发展思路,以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软件业、云计算、生物医药领域为重点,顺应“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成为华中地区知名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中心。坚持装备制造业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定位,高起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集群。

(2)现代服务业走廊。

位于新区南部纵向区域,按照“高端引领、创新驱动、服务带动”的发展原则,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文化创意、商贸休闲、医疗康体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性商务中心及金融中心。同时,承担行政办公、公共服务、科教文化和休闲旅游等功能,规划布局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完善设施集聚、功能复合、人口集中等多项功能,构建以文化创新、商务会展、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体系

(3)绿色生态走廊。

汉江为纽带,以鱼梁洲为核心,沿江以绿色一线串珠,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江水系景观带,做好绿色生态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思路,抓好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形成生态景观丰富、绿色生机盎然的生态文化走廊。

2.六板块

(1)高新技术板块。

以新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园、樊城航空航天工业园为主,通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产业促进科技服务体系试点等20张国牌的典型示范作用,重点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软件业、云计算、生物医药等产业。(www.xing528.com)

(2)先进制造板块。

以园区内汽车工业园、深圳工业园为主体,高起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针对工业机器人、数控装备、智能电气设备等产业领域,大力吸引科技含量高和配套关联性强的项目入驻,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集成化发展。

(3)公共服务板块。

依托原东津新区,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文化创意、商贸休闲、医疗康体等现代服务业。加大高铁枢纽商圈等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快优质写字楼、总部楼宇、金融楼宇等高端商务载体建设,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市民中心、科技馆图书馆等重点文化场馆与项目建设,发展繁荣创意设计、数字内容、演义娱乐等文化创意产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

(4)生态旅游板块。

利用汉江、浩然河、鹿门山等生态资源,充分挖掘汉江流域历史文化,促进商旅文融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城乡休闲旅游新模式。按照绿色、生态的发展原则,重点发展以旅游度假、医疗健康体育健身养老服务为主的生态旅游与开发,推进旅游设施的标准化、服务的规范化、要素的特色化,打造集观光、养生、休闲、游乐、文化体验、度假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业。

(5)汉水文化板块。

以鱼梁洲为主体,以汉水文化为灵魂,以绿色生态为主题,以亲水乐水为特色,坚持“保护与开发良性互动、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以文化创意、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影视制作动漫研发等产业为支撑,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精心培育汉江文化品牌,打造汉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和旅游样板区。

(6)都市农业板块。

顺应汉江新区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建设导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原则,根据资源禀赋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推进土地的规模化整合,以特色种养殖为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林果、种业、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等高附加值农业产品,加快建设特色农业板块,提升汉江新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