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表现

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表现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多项规划落户榆林的机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榆林发展的新27条政策,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实现了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向高端化资源经济转变、由单一性资源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由资源驱动式增长向创新型发展转变,打造榆林经济升级版,打造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综合来看,近几年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产业结构来看: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表现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78—1987年,农村改革释放我市农业发展的新活力,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群众温饱“吃”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粮食产量连年创新高,农业内部结构以市场为导向逐步调整,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也为我市轻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原料。

2.1988—1997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基础地位在继续巩固条件下,以农业为原料的毛纺、皮革服装地毯农产品加工业等轻工业创造历史的辉煌,实现了农业与轻工业良性互动,也形成了我市独特的轻工业产品优势。

3.1998—2007年,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10年黄金期,是西部大开发大规模投资建设期,是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期,国家能源供应紧缺,资源产品涨价,我市经济由以传统的农业为主转变为以能源化工等重工业为主。以煤油气盐为主的资源输出和初级加工业发展迅速,我市一度成为GDP、投资、财政收入全省增速最快的地区,也成为陕西发展重要的一极。

4.2008—2011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但我市前期投资的一些能源化工大项目产能仍处于惯性上行期,GDP增速仍保持两位数增长,“三期叠加”的效应有所显现,我市积极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27条政策,深入实施“三个转化”,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产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能源化工基地和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初具规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

5.2012年以来至今,科教引领,主动转型,深入开展“一中心两基地”建设。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多项规划落户榆林的机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榆林发展的新27条政策,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实现了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向高端化资源经济转变、由单一性资源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由资源驱动式增长向创新型发展转变,打造榆林经济升级版,打造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

综合来看,近几年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从产业结构来看: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据统计,我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4.5∶73.3∶22.2转变为2016年的5.9∶60.6∶33.5,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投资有所加大,占比逐年上升,第二产业投资有所减少,占比逐年下降,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由生存型、资源型、粗放型向发展型、集约型、创新型转变,经济发展质量在不断提升。

从产业内部来看: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及加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正从扩量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增强,正从试验示范向集成辐射转变;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正从数量扩张向升级晋档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力,正从确保安全向生态绿色转变;市场营销体系初步建立,正从粗放经营向品牌引领转变。第二产业:全力推进“三个转化”,能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榆神工业区入围全国化工园区20强,锦界工业园成为全省唯一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榆林版煤制油”、煤制烯烃、百万吨煤间接液化、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制芳烃、全球首个煤油混炼以及粉煤灰干馏工业化试验等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装置成功运行。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31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5.3%。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定边智诚润滑油、神木银丰陶瓷等一批非煤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非煤产业的投资比重正逐年加大。第三产业:服务业新业态加快发展。神南“煤亮子”平台上线运行,靖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投入营运,全市已注册电商企业436户,久旭快递物流园、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米脂服务中心、榆阳大才京东榆林体验店等建成投运。会展经济、旅游、金融、证券、保险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产品结构上看: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养殖、加工不断向深层延伸,经济作物、杂豆、水果蔬菜马铃薯、奶类、肉类等产量明显提升,市场化、商品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提高;工业产品中,原料和初加工产品减少,正在向深层加工、精细加工、系列化、高端化转变。服务业中正由传统的运输、邮电、批零、餐饮、住宿等产业向设备维修、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咨询、健康、会展、旅游、文化等产业转变。

从转型升级的动力来看:科技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保障和支撑。近年来,全市实施“创新引领、主动转型”发展战略,以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经济开发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载体,深入推进农业、工业科技工程和行动计划,以科技特派员、农业“星创天地”、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服务年为抓手,以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着力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环境,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全市已建成10多个科技产业示范基地、24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17个重点实验室,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从生态环保条件和政府服务能力上看:生态环保水平有所改进,政府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大气、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识有所增强,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性文件和相关配套制度,如:中共榆林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意见20条》《关于印发榆林市工业经济大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的通知》《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这些文件的出台对理顺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与鄂尔多斯相比:我市重工业产业规模偏小,高科技投入不足,产业延伸链条不长,装备制造业只处于初加工阶段;轻工业比重过低,就业容量偏小;第三产业以传统运输、餐饮、商贸、通信等为主,新兴的精品旅游、会展、娱乐、健康、养老以及大数据、云计算、金融、科技、咨询等服务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