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对经济正义的双重批判根源探析

马克思对经济正义的双重批判根源探析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反思,就相当于补上了土壤勘测这一课,对被国民经济学认为是不证自明的理论前提做出一一批驳,从而在资本主义根基处论证了社会危机产生的根源,同时也阐明了实现经济正义的科学方式。马克思的理论批判工作,对于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实现经济正义与社会全面发展来说,是属于全人类的理论创新“记忆”,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及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马克思对经济正义的双重批判根源探析

从第一章对经济正义问题的相关界定来看,它不是资本主义的独有社会问题,但却在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普遍程度,在当代其本质也未曾改变,只是在手段、形式等方面有所变化。国民经济学家发现经济正义是一个待解的社会问题,最终却未能科学解决。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反思,对劳资统一、私产神圣、国富民裕等诸多理论假设都未加怀疑,就将其当作经济理论推演的最可靠基石或出发点。这就相当于建筑师在建造房屋前,未加勘测土壤状况,就毫不怀疑其承载力一样。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反思,就相当于补上了土壤勘测这一课,对被国民经济学认为是不证自明的理论前提做出一一批驳,从而在资本主义根基处论证了社会危机产生的根源,同时也阐明了实现经济正义的科学方式。马克思的理论批判工作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完成了对国民经济学理论困境的解读,推动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为理论创新提供思想来源。马克思以后的经济学家或哲学家,有的继承了马克思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危机原因的分析是正确的,仍然是一种生产(或劳动)的过剩危机,解决这种危机的科学方法必须回到对劳动批判理论的探讨中;有的则认为,社会危机已不再是生产过剩,而是发生在消费环节,只有在对消费与分配关系的分析中,才能找到社会发展的科学之道;还有的理论认为,社会危机或经济正义问题的出现,既不是生产危机也不是消费危机,而是理性、人性生态危机。上述诸种理论著述虽有具体内容的差别,但仍然有共同之处:

第一,从未脱离时代的社会问题,即经济正义所提示的那个视域。在原因与出路的探寻中,仍围绕或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架构,不管是依循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等基本环节,还是沿政府与市场、投入与产出、均衡与不足等具体指标。(www.xing528.com)

第二,从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来看,要么主张改良资本主义,即在其内部进行自我调整与完善,要么主张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在上述共同点基础上,虽然产生的流派、观点或影响力各不相同,但都致力于实现经济正义之社会发展目标并为之持续努力。马克思的理论批判工作,对于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实现经济正义与社会全面发展来说,是属于全人类的理论创新“记忆”,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及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