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的行为特征

探究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的行为特征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体的异质性理论揭示了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的丰富内涵:不同个人和不同群体的主体性[20]所表现的行为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多位学者在长达20年的研究过程中,获得了主体性、交互主体性的行为特征和行为过程研究的丰硕成果,见表3-1。

探究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的行为特征

主体的异质性理论揭示了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的丰富内涵:不同个人和不同群体的主体性[20]所表现的行为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主体性或交互主体性存在多个不同的侧面,对差异化的主体性特征及其侧面构成展开庖丁解牛式解析,不仅有利于研究者进一步认知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实践活动的机制,而且还能为主体性、交互主体性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框架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多位学者在长达20年的研究过程中,获得了主体性、交互主体性的行为特征和行为过程研究的丰硕成果,见表3-1。

表3-1 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的行为特征

续 表

(www.xing528.com)

续 表

续 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文献综合整理

人的主体性理论包含人与客观世界和人与人之间互为满足与被满足、主动与被动、支配与被支配的系列概念和观点,借助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可以把当代人的主体性理论基本内容概括为人的需求和欲望、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所产生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作用机制三个主要部分。主体性是人产生积极、正向行为的心理动力基础,当人的主体性即自尊心、自我控制感、成就即欲望得到尊重和满足时,会自动激发个人产生与自觉性、自主性、目的性、能动性、计划性和创造性特征相对应的工作行为,这些行为对人力资源效能会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本研究把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视为管理二元,上述哲学层面的主体性行为特征及相关概念可具象化为管理学形而下的包含心理、行动在内的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表征,正是这些行为表征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会对企业人力资源效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