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孝有/ 口述 赵兴龙/整理
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站在这天然瞭望台,大半个翟家河尽收眼底,望着葱葱郁郁、漫山的青松翠柏,野草鲜花似在向我招手示意;再看那山梁的小路,连着一台台平整的梯田,绿油油的玉米正在茁壮成长;还有那从中穿插而过的溪流,隐隐可见那光滑的青石板,静静地躺在其中,河滩水草成片,沟底拦洪坝像巨人般伫立,几只野鸭子在水中啄着华丽的羽毛,悠然自得。
眼前的一切使我想起了1995年的那个寒冬。第一次来到翟家河乡,我所能见到的只有洪水冲刷后的千沟万壑,过度垦殖留下那光秃秃的山头,没有其他。山体荒芜,植被稀疏,雨季山洪频发,常伴随有滑坡、泥石流的自然灾害,造成当地水土大量流失。1996年2月时任翟家河乡党委副书记的我正为此一筹莫展之时,是甘肃省庆阳县马连河流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第二期小流域治理的实施,给了翟家河乡一次机会,同时也解决了改变这一切的头等大事——资金。
面朝黄土背朝天,东山日头西山背,这便是那时的翟家河乡、翟家河乡的人、身在翟家河乡的我的最真实写照。那山头站着的有些高、有点瘦、却又站得笔挺的、高喊着口号的熟悉身影是谁?噢!那不正是梨树渠村的村支书吴孝有同志嘛,跟着他的号子,全体村民争先恐后,一个不落,个个面容黝黑,一条毛巾缠在脖间,背心上浸出来的汗水和着泥土印成道道花纹,有的提着镐头挖坑下苗,有的提着水桶灌溉。正是这样的一群人,足迹踏遍翟家河乡每一座山头,量过每一寸土地,饿了就咸菜就馒头,没钱了自己筹钱,甚至去贷款。为了能够为乡亲们多做点事,达成创建美好家园的梦,我多次与上级领导衔接,反映这里的情况,最终在农业发展银行争取到了300万元的贴息款,缓解了当时的资金紧缺问题。
翟家河乡地处山区,人均耕地少,为解决这一问题,1996年,全乡一次性投入推土机57台,在全乡大修梯田,掀起了兴修梯田的高潮,前后累计兴修梯田达22204.6亩,自此下山的泥土少了,留在山上的水却多了。眼看着山一天天的绿起来了,但是如何保持住这些成绩,却成了我最大的难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站在窗前看着那黑漆漆的夜空独自思考。记得为了做群众工作,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早出晚归,奔走在各村之间,在田间地头和群众谈家常、交心,讲封山育林的益处,不厌其烦,一遍一遍,我曾向大家说道:“一只羊,一把剪刀,四把铲”,惹得大家嘿嘿一笑,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7年时任甘肃省副省长的贠小苏同志在翟家河乡考察时,对翟家河乡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工作给予极大的肯定和认可,并下拨10万元奖金以资鼓励。同年,甘肃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翟家河模式和工作方法,在全省引起了极大的反响。(www.xing528.com)
现在想想,在翟家河乡五年多时间,却好似转眼一瞬间,唯一让我自豪,也是让我放不下的是那些曾经光秃秃的山头。五年多时间在翟家河乡程家河流域4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栽上了树,种上了草,建起了拦洪大坝。慢慢地,山绿了,水清了,土地多了,形成了以米家湾、老虎山、塔山、赵家掌为主体,以油松、柏树、沙棘、杏树、刺槐为主要树种的13842亩的茂密山林。在店户、梨树渠、程家河、胡家岭、路家掌建了包括骨干坝16座、淤地坝6座在内的22座坝体,其中1999年徐家岔一淤地坝一次性淤地达70多亩。全乡栽植果树1760亩,修成水窖530眼,挖掘电井241眼,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草地10332亩。
二十年只是弹指一瞬间,又恍如隔世。二十年前那个寒冬至今历历在目,二十年后的今天,夕阳余晖,缕缕青烟,给这大山增添了些许神秘色彩。
(口述人及整理人为庆城县翟家河乡干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