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激发市场活力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激发市场活力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理由相信,这将倒逼重庆营商环境的改善、优化、提升。全面清理和坚决废止阻碍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引导政府工作人员坦荡真诚地同各类市场主体及其负责人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优质政务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出台重庆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激发市场活力

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发改办法规〔2019〕308号),明确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提出2019年将评价范围扩大至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部分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重庆作为40个参评城市之一,于2019年5月参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营商环境评价问卷集中填报。据悉,世界银行将于2010年把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样本城市纳入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评价样本中(之前只有北京、上海)。有理由相信,这将倒逼重庆营商环境的改善、优化、提升。2019年7月,重庆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重庆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18个一级指标、87个二级指标,结合重庆实际,确定了20个方面、91项目标任务、206项具体举措,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重庆市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迈入全国领先行列。

目标是明确的,路径是清晰的,但不难想见,囿于部门传统思维惯性及固有利益格局,落地落实之路不会轻轻松松,“玻璃门”“旋转门”不可能自动销声匿迹。但是,现在城市间政策趋同化、交通条件平均化、资源要素配置扁平化,相互之间的竞争已转化为城市运营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的竞争,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重庆市别无选择的必经之路。

1.提高政务服务供给水平

(1)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审批事项应减尽减,确需审批的要简化流程,实现涉企行政办理标准化、网络化和共享化。建立行政审批中心免费代办机制,工业园区率先全面实现并联审批,促进审批服务标准化、便利化,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工夫跑审批。

(2)强化清单化管理。建立完善并定期清理公布权力、责任、市场准入负面及政策“四张清单”,努力实现涉企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化,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探索开展承诺制,等高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先进做法,做实做细控规、环评等基础工作,制定发布负面清单,项目入驻时就不必再批了,真正实现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

(3)搭建企业服务“绿色通道”。重点是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健全企业维权机制,依托市政府“12345一号通”问政咨询平台,构建完善统一受理、分级处理、限时反馈的企业投诉处理服务机制。

(4)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对照国家平台标准规范,优化提升重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流程,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整合各方资源,把“渝快办”打造成重庆市移动政务服务的总平台、总门户、总枢纽,全面提升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效率

2.构建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1)加强产权保护。加强涉企案件法律监督,依法慎用拘留、逮捕和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切实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经营不受干扰,消除民营企业家的思想顾虑。保护好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和个人发明专利,激发企业、个人的创新积极性,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2)推进依法行政。政府必须带头讲法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抓改革、推创新,出台政策举措,都要加强合法合规性审查,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开展工作,真正用法治来支持改革,用好的法治环境来保障创新。依法推进清单化管理,用法治思维规范权力运行、约束用权行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引导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持续开展企业管理者法治教育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完善公司律师制度,促进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积极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企业提供法律援助。鼓励企业聘请法律顾问,提高企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www.xing528.com)

3.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加快国有资本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2)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清理和坚决废止阻碍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和政策措施。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统一监管体制、统一制度规则、统一平台交易、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信息管理,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3)实施公正监管。严格“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坚决避免选择性执法,清除多头、多重执法,制止乱收费、乱检查等,避免对企业自主经营的不当干扰。特别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那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只要它不触碰安全、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底线,均采取包容态度,以促进新经济健康发展。

(4)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关键。要建立完善信用评级评价和红黑名单制度,深入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政府要带头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开展政府履行协议及依法依规兑现承诺情况专项督查,切实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等行为,定期清理以政府、开发园区、政府平台公司为源头的资金拖欠。

4.营造安商亲商的社会氛围

(1)规范政商交往。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引导政府工作人员坦荡真诚地同各类市场主体及其负责人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优质政务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2)完善企业家容错机制。区别对待主观故意犯错和改革创新试错,为企业家大胆改革、放手创新免除后顾之忧。比如,设立支持企业创新试错专项资金,解决因为创新项目没有按时完成而被收回前期补助资金等问题。还可以建立因政府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

(3)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建立完善市场主体表彰机制,定期表彰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适时表彰优秀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4)推动出台重庆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立企业参与营商环境政策制定的工作机制,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做好重庆营商环境评价及考核工作,通过评价考核倒逼营商环境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