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承明先生:史无定法与经济史研究方法探析

吴承明先生:史无定法与经济史研究方法探析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济史研究方法上,吴承明先生一再主张“史无定法”。关于世界观意义上的方法,我们一般强调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吴老认为不要受此“限制”,[2]但是笔者认为年轻学者还是要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先“掌握”再“突破”,先“规范”再“无定”。再大的方面,目前基本上还是“无定”状态,都在不断创新。

吴承明先生:史无定法与经济史研究方法探析

经济史研究方法上,吴承明先生一再主张“史无定法”。[1]

吴老认为所谓方法,就是一种帮助我们认识客观对象的视角,或者说是一种思路(approach)。在历史研究中,不仅各种具体研究手段,而且一切理论,都应视为方法。从此观点出发,经济史研究的方法包括了具有不同含义和不同层次的三种内容,即:(1)世界观意义上的方法;(2)认识论意义上的方法,包括解释、求证和推理方法;(3)专业和技术研究方法,包括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方法。

关于世界观意义上的方法,我们一般强调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吴老认为不要受此“限制”,[2]但是笔者认为年轻学者还是要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先“掌握”再“突破”,先“规范”再“无定”。

关于认识论意义上的方法,笔者也强调年轻学者还是要先掌握逻辑学方法,至于吴老所说形象思维、直观思维等“非逻辑思维”,[3]只能学问达到一定层次以后再说,也是要先“规范”再“无定”。(www.xing528.com)

至于第三层次的方法,经济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都有学者提出研究方法要“规范”,北京大学一些教授提出要“问题本土化、方法规范化、视野国际化”。但是如何规范?这些学者本人,包括北大那些教授在内,也没有讲清楚,后来不了了之。也有人提出研究方法要“入主流”,有人提出要“与国际接轨”,但是何为“主流”?如何“接轨”?都语焉不详。目前看来,第三层次所谓“方法规范化”只是在技术层面摸索,如计量分析的具体步骤等。再大的方面,目前基本上还是“无定”状态,都在不断创新。

过去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有人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红线”来研究历史;20世纪80年代也有一些学者主张以现代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为模式来研究经济史,而我认为还是吴老的“史无定法”更好;90年代又有人提出用新制度经济学来研究经济史。吴老则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都有局限性,他认为至今仍“没有一个古今中外都通用的经济学”。[4]吴老鼓励方法创新,却又反对把使用老方法说成是“保守”,认为方法有新老之别,但无高下优劣之分。因此,笔者在清华大学研究生讲课时,要求研究生在方法上要记住清儒梅文鼎的名言:“法有可采,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分新旧……务集众长以观其会通,毋拘名相而取其精粹。”[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