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时代企业组织的特点

信息时代企业组织的特点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信息时代组织职能之所以呈现集中化的特征,是信息技术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ERP系统,一个粗略的订单管理过程需要跨越销售与分销、生产计划、物资管理、财务四个职能部门。但是如果借助ERP系统,该业务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一个不同的处理画面,而它们都是同一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些处理将共享相同的随时得以更新的信息。

信息时代企业组织的特点

1.组织职能集中化

许多学者认为,信息时代的组织职能具有分权化或分立化的特点。然而,从大量的企业实践来看,信息化后许多企业的组织职能却呈现集中化的特征。所谓组织职能集中化是指将原来分属不同部门的某些职能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合并,由统一的职能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实现权力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和信息的集中共享。一般可将分属不同部门的服务职能(如后勤)、采购和销售职能或对主要业务起支撑作用的职能(如人事、法律)进行合并,进行集中管理。在信息时代组织职能之所以呈现集中化的特征,是信息技术作用的结果。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组织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多样性逐渐增加,当组织所承担的信息处理任务超载时,采取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减少信息处理量,二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在信息时代,在减少管理者的信息处理量方面,往往利用信息系统强大的储存功能和集成功能,建立信息缓冲系统。如企业通过构建呼叫中心,将所有与客户有关的信息储存于呼叫中心的信息系统中,当客户需求出现时,系统立即向承担客户服务业务员提供该客户的所有信息,大大减少了业务员的信息处理任务,并提高了他的工作质量。组织往往通过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如ERP系统、SCM系统、CRM系统)构建集成的信息处理平台。这样,分属不同事业部的同一职能的管理任务可以借助信息处理平台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规模扩张也可以实施强有力的控制。因此,组织倾向于更能发挥规模效益的管理方式。所以,在信息时代,企业借助于信息技术,一方面使原有组织单元内部实行横向压缩,将原有企业单元中的服务部门抽出来,组成单独的服务部门,从而使各事业单位从各种后勤服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使组织对生产环节的前后环节,如采购供应和产品销售,以及起支撑作用的资金、人力资源、法律等职能资源实行集中管理。在信息时代,企业组织职能的集中化主要体现在权力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和信息的集中共享。

2.组织结构扁平化

组织结构扁平化,主要是指减少整个企业的纵向管理层次。企业组织的运作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传递、处理过程。德鲁克认为,组织的一条基本规则是使组织的层次尽可能地少,指挥线路尽可能地短。每增加一个层次,就会使保持共同方向和互相理解更困难一些。每增加一个层次,就会使目标歪曲而注意力分散。然而,在工业时代,由于信息传递技术及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需要设置更多的职能部门及管理层次传递信息,并分担信息的处理任务。但是,在信息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组织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能力大大提高,其结构呈现出扁平化的特征,管理层次比等级制组织要少得多。

由此可见,在信息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决策权力的分配角度(即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应用的结果将使企业组织的中层多余。另外,由于企业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企业内外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直接,大量原有组织内采取分析、评价和传递上下各层次信息的中间组织可以删除。由此可见,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性,企业组织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大大加强,企业组织内的大量中间组织的职能萎缩甚至消亡,这样就减少了管理层次,使企业组织扁平化成为可能。当然,信息技术仅仅为企业组织扁平化提供了技术保证,企业要真正实现扁平化,还必须设计相应的企业组织制度。

3.组织职能机构设置综合化

在信息时代,组织职能机构设置具有综合化的特征,即在企业职能机构设置方面,适当简化专业分工,横向压缩职能单位,把原来分设为许多个职能单位的结构归并成少量的综合性过程管理部门,力求在管理方式上实现每个部门对其管理的物流或业务流,做到从头到尾、连续一贯的管理,达到物流、信息流及管理过程的连续不断。通过机构的综合化,克服传统管理中存在的机构设置分工过细及业务分段管理的问题,实现业务的过程管理。

在信息时代,组织职能机构设置的综合化是按照过程管理的原则,将职能相关性强的部门归并到一起,做到一个基本职能设一个部门,一个完整流程设一个部门。其综合化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相同职能的归并、管理职能同辅助作业职能归并、执行职能同监督职能在一定条件下归并。

总之,在信息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呈现综合化的特点,解决了传统管理方式下由分工过细带来的协调困难、机构臃肿、办事程序复杂等问题,从而实现过程管理。(www.xing528.com)

4.业务流程管理标准化

所谓业务流程,是企业内相互衔接的一组能为顾客或最终使用者提供结果(如需求满足)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包括商品生产、采购、与供应商保持联系等内容。业务流程使那些为服务和满足顾客(内部和外部)而进行的彼此衔接的活动成为一个整体。传统企业的业务流程经常分散于几个不同的职能领域,处于分裂状态。工作的进展必须在相关部门之间移动,运作是笨拙、缓慢的。网络信息技术使企业能将整个业务流程的工作连为一体,运作得更直接、更快。

在信息化企业内,整个网络信息系统由不同的功能模块组成。如联想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就包括FI(财务会计模块)、CO(成本会计模块)、SD(销售与分销模块)、MM(物资管理模块)和PP(生产计划模块)等核心系统。整个系统具有模块化、职能化和集成化的特点,并通过各个模块自由地传递和共享信息,把企业的所有工作集成起来。在实际业务运作过程中,某一项业务往往会涉及众多的模块。如果没有ERP系统,一个粗略的订单管理过程需要跨越销售与分销、生产计划、物资管理、财务四个职能部门。但是如果借助ERP系统,该业务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一个不同的处理画面,而它们都是同一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些处理将共享相同的随时得以更新的信息。由此可见,信息化后的企业,不同职能的组合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标准化业务流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是完全实现自动化处理。

5.组织单元的协调市场化

信息化的企业往往依据业务流程建立组织单元。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业务流程的有效性以及业务流程之间关系的顺畅度。那么,如何使业务流程在组织单元中顺畅流动?对此往往运用内部价格、市场及类似市场的机制来协调组织单元间的活动,如某一电器公司的市场链就是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公司的宏观调控下,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即市场链。

6.对外组织关系网络化

企业对外组织关系网络化,就是以某一核心组织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目标,利用一定的手段,把一些相关的组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合作性的网络企业组织群体。在这个组织群体中,每个组织都是独立的,通过长期契约和建立信任,与核心组织连接在一起,优势互补,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同发展。这里的网络是指通过网络信息系统所建立起来的,企业或者部门之间的非阶层的、平等的、多重联系的关系。

企业对外组织关系网络化,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才有可能克服自己在技术、经济、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某些相对劣势。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也为企业在全球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组织联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之变得极其方便、迅速,而且成本低廉。因此,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企业对外组织关系网络化的技术基础。网络化企业的形成与运作,依赖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物流与资金流的运行也得靠信息流来调动,所以网络信息系统是网状企业的神经系统。从逻辑结构上说,信息网络的结构和网状企业的网络结构是相似的,因为信息网络在物理结构上有很多段使用了公用网络,而公用网络是四通八达的,这又为网状企业的形成与改组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

企业之间联结成网络关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各方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形成新的竞争力。同时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关系将会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和企业内的交易成本。由于企业之间的网络化,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形成了,它的具体形式有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

总之,工业经济时代所构建的企业组织已无法满足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呈现许多全然不同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